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硫酸法生产钛白过程中TiO2的回收与分离为应用背景,研究离子强度、pH值对陶瓷膜微滤过程的影响,并结合陶瓷膜表面性质、颗粒表面性质以及颗粒粒径变化等测定,试图从陶瓷膜和颗粒表面性质两方面分析有关现象.结果表明,离子强度、pH值对TiO2悬浮体系的陶瓷膜微滤过程的影响与颗粒电性质变化引起的分散状态改变有关,同时也与陶瓷膜表面性质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戴翠贤 《河南科学》2014,(4):605-610
利用三门峡市2007—2011年5年酸雨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加权平均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三门峡市大气降水酸碱度的变化特征及酸雨与降水量、风速、风向、云状、雾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三门峡市降水的平均pH值为5.2;pH5.6的酸性降水出现比率为57.2%;采暖期的11月—3月pH值较低,平均为5.10,其中12月最低,只有4.39,达到了4.5≤pH5.6的弱酸性降水标准;非采暖期的4月—10月pH值较高,平均为5.21,其中6月份最高为6.1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进入地球低层大气的高能太阳质子对我国降水有一定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得出:有80%以上进入地球的强太阳质子事件出现72~80小时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内的平均降水量在关键日后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在低值系统活动地区降水必然要增加20%以上。说明这种高能太阳质子供给天气系统的能量与短期天气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量相当。因此,完全可以将其作为短期降水预报中的一个预报因子从而提高短期降水预报中的预报水平。利用太阳瞬时爆发特性指数的大小和其三年周期变化规律可作出每年3月份的旱涝预报。笔者分析还表明,进入地球低层大气的高能太阳质子事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与磁暴的类型和强弱关系不大。本文对于促进日地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欣  陈鲍发  黄龙飞 《江西科学》2014,32(5):606-612
利用景德镇市酸雨、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常规天气图等资料,对景德镇酸雨的天气形势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酸雨频率大,酸性强,与冷空气将北方较重污染的气体或污染物影响有关;夏季,受南方暖湿气流作用下产生降水,酸度较低。2)景德镇市降水pH值与降水量有一定的正相关,降水量越大,pH值越大;而气压值越小,pH值越大;湿度与酸雨的相关性不如气温与酸雨的关系明显;强酸雨时主要是盛行N风和NNW风,弱酸雨或无酸雨时,多西南风分量;雾天酸性降水不仅频率高,而且酸度强。3)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污染物排放较大的企业地处城区附近,这些污染源造成景德镇市城区酸雨较农村、郊区严重。  相似文献   

5.
李丹  叶伟星 《科技资讯》2009,(19):125-125,127
为了揭示目前云和酸雨污染现状,对本站酸雨监测数据2007年至2008年2年的降水pH值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和县酸雨污染相对较轻,一年中夏秋两季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较小,冬春两季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较为严重,且两年来酸雨污染呈减缓趋势;降水量,雷电,气候条件对酸雨出现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电沉积的方法在铜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阴极电流密度、镀液中纳米SiC悬浮量、镀液pH值、镀液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电流范围内,镀层的沉积速率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上升的趋势;随着镀液中纳米颗粒悬浮量、镀液pH值及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又开始下降;随着镀液温度升高,逐步降低。最佳参数为:不烧焦镀层前提下的最大电流,纳米颗粒体积质量为5 g/L,pH值3.5~4.0,温度30℃,搅拌速度为中高速。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1996-2005年酸雨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艳 《广东科技》2006,(6):34-35
1、前言 国际上公认降水标准pH值为5.6,而且以降水的年均值作为衡量酸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如果降水pH值在5.6-5 0范围,为弱酸性,酸雨的危害不明显,可认为无害;若pH值在5.0-4.5范围时,降水为酸性,对敏感地区可能有长远的影响;若pH值在4.5-4.0范围时,降水为重酸性,有潜在长远危害;若pH值小于4.0,降水为严重酸性,对生态环境有直接危害。酸雨对森林、农作物、水体和土壤乃至人群健康等方面都会造成长远的潜在危害。广州地区是我国确定的酸雨控制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重庆缙云山降水化学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998-1999年126个降水雨样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特征和季节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降水pH平均值为5.23,电导率为33.90μs/cm,降水的酸化与污染程度低于重庆市市区,降水pH值和各主要离子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冬、春季污染程度高于夏秋季,这可能与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等有关,降水中NH4^-和Ca^2+的大量存在极大地中和了酸根离子(SO4^-、NO3^-、Cl^-)对雨水的酸化作用,提高了降水pH,降低了酸雨发生频率,降水pH与各主要离子在冬季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碱性阳离子(K^+、Na^+、Ca^2+、Mg^2+、NH4^-)与SO4^2-的相关性在冬季极为显著,在夏季则较弱,电导率与SO4^2-的相关性表现出同样的季节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2—2018年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酸雨观测资料,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该站酸雨月、季、年变化特征,研究酸雨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酸雨污染呈现改善趋势,21世纪初酸雨恶化,2010年后酸雨又呈现改善趋势;历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频率、平均降水K值均在2009年发生突变。酸雨月、季节变化明显,8月平均降水pH值最低,酸雨频率最高,处于酸雨频发期;7月平均降水K值最小,3月最大;各季平均降水pH值变化规律均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各季酸雨频率秋季最高,平均降水K值为冬季最大。小雨量级平均降水pH值最小、K值最大,大雨量级出现酸雨频率最高;日平均风速小于1.5 m/s的降水过程中酸雨出现频率最高,日平均风速1.6 m/s~3.3 m/s的降水过程中出现酸雨的次数最多,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出现频率降低;酸雨主要出现在NE、SW(或偏NE、SW)的风向中;平均降水pH值与当日平均风速、降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7年4月~2018年10月南通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南通地区年、季、月变化特征及12年平均酸雨变化规律,利用酸雨观测的长期资料进一步统计分析酸雨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南通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形成进行初步归因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地区吕四、南通、如皋酸雨观测站都有酸雨出现,出现的频率都在50%以上。吕四站的(强)酸雨概率大于其他2个站;pH值也是最低的。由年平均降水pH值及(强)酸雨频率分析显示,2008年前后3个站酸雨达到最强,2014年之后,降水的酸性程度在减小,酸雨率在降低。夏季和秋季降水受污染程度较冬季和春季轻,吕四站冬季降水甚至达到强酸雨污染程度。南通地区3个站pH值都是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趋势。3个站的电导率均是随日降水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降水的电导率。从主导风向对比降水pH值、酸雨频率,吕四站酸雨污染程度高于南通站和如皋站;吕四站和南通站出现酸雨概率最多的为东南风,如皋站出现酸雨的频率最多的为东北偏东风。分析2017年全年南通站降水当日的降水pH值跟当日SO2、NO2、PM10和PM2.5均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降水当天大气污染越严重,降水酸度越强。由南通地区酸雨的变化趋势,也能说明跟近年SO2、N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在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1 km空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对2007年~201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以及NDVI与气象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近10 a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年平均NDVI波动上升,从各季节变化线性拟合结果来看,冬季上升程度最大;NDVI月变化呈单峰型,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为0.758,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0.383;在空间分布上,湖北省西部地区NDVI较大于东部地区,十堰、恩施和神农架林区植被覆盖度高,武汉和鄂州植被覆盖度低;降水量、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与NDVI均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具有滞后性;高海拔山地地形区林地大面积分布,是NDVI高值区,低山丘陵和平原上的城镇用地扩张和农业种植活动是NDVI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酸沉降对泰山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0年代初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期泰山6个土壤样点分析数据为基础,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5月在1980年代全国土壤普查时相近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酸度及交换性能等9项指标。通过对3个采样时期的土壤样品分析数据比较,中天门以上的高海拔采样点pH明显降低,而中天门以下较低海拔采样点pH变化不显著。与1980年代初土壤理化分析数据相比,近三十年后的土壤样品中,交换性Al3+含量明显增加,交换性H+显著提高,土壤盐基饱和度明显下降,各海拔高度采样点总体酸化趋势明显。对比2008年11月(雨季后)和2009年5月(雨季前)土壤分析数据显示,不同海拔高度采样点pH变化均不显著,在交换性Al3+和盐基饱和度方面呈现出低海拔采样点变化较小,高海拔采样点变化较大的现象,表明不同高度的土壤类型及酸沉降频率是影响土壤酸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东天山迎风坡与高海拔区域降水效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5年4月16~17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地区一次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对比了迎风坡与高海拔区域降水效率的差异,进而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迎风坡的降水效率大于高海拔区域的降水效率,降水过程发展旺盛阶段,降水效率达到最大。迎风坡的降水主要由雪、霰融化为雨水产生,高海拔区域降水主要由雪产生。该微物理机制的差异造成在降水集中时段,虽然高海拨区域空中总水凝物多于迎风坡,但降水效率低于迎风坡,最终导致降水强度小于迎风坡。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0—2012年1457个站点小时降雨数据,研究我国中东部地区5—9月降雨集聚指数(PC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PCI与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小时降雨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PCI变化的降雨特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PCI在0.56~0.78之间,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PCI高于西北内陆,在东北、华北及四川盆地形成3个高值中心,并在海拔差异较大的地区发生突变。线性趋势分析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近33年PCI呈上升趋势。PCI与极端降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降雨量的减少,相关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气候、土壤和海拔对兴安落叶松林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路径关系。【方法】选取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太阳辐射、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海拔作为影响因素,探究兴安落叶松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树高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利用AMOS 21.0软件构建衡量兴安落叶松生长的3个指标与气候、土壤和海拔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兴安落叶松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随着海拔、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树高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对兴安落叶松生长的总效应系数为0.200且是正向效应,海拔对兴安落叶松生长的直接效应(0.224)大于间接效应(-0.024);气候因子对兴安落叶松林生长的总影响系数为-0.771且是负向效应;土壤因子对兴安落叶松生长的总影响系数为-0.216,其对兴安落叶松林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气候因子的总影响系数绝对值最大,其次是土壤和海拔,兴安落叶松林静态生长主要受到气候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对反应结晶法制备吡啶硫酮锌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超声处理等因素对产品形貌和粒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品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温度对产品形貌和粒径有影响,23℃以下时产品为爪形,23℃以上产品为棱柱状,且温度升高,粒径增大;其他条件对产品形貌和粒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NH3-(NH4)2SO4体系pH、总氨浓度、液固比、温度、矿物粒径、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兰坪低品位氧化锌矿中锌及主要杂质元素浸出行为的影响,并在较低pH和总氨浓度条件下,采用二段逆流浸出工艺对该矿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H、总氨浓度、液固比是影响锌及杂质浸出的主要因素,浸出液中硅、铁、镉、铅等杂质离子的含量都较低。在浸出剂总氨浓度为3 mol/L,pH为9.60,液固比为4,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通过二段逆流浸出工艺处理,锌的浸出率>90%,浸出液pH<9.0,能很好地满足萃取工序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均相沉淀法,以CO(NH2)2和(CH2)6N4为沉淀剂,Ce(NO3)3.6H2O,Sm2O3,Gd2O3为起始原料,经过700℃焙烧4.5h,分别制备了Sm,Gd掺杂及Sm和Gd共掺杂的CeO2基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BET等方法,对焙烧粉体的物相、形貌、晶粒尺寸及比表面积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径进行有效控制;当混合金属离子总浓度为0.04mol/L,起始沉淀剂浓度为0.5mol/L,pH值为6.8时所得前驱体粉末经过焙烧,其产物为具有立方萤石型晶体结构及良好相纯度和结晶性、粒度分布为21~28nm的球形纳米粉体.该方法不失为低温...  相似文献   

19.
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稳定酸性乳饮料胶体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蛋白质化学与胶体化学的原理出发,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系统地探讨应用羧甲基纤维素稳定酸性乳饮料胶体体系的条件,提出解决酸性乳饮料沉淀问题的方法.结果表明,正确控制调酸混合顺序、混合温度、搅拌速度、混合液浓度等条件,有可能形成粒径足够小的羧甲基纤维素-酪蛋白颗粒的复合体,确立胶体体系稳定的基础.通过对羧甲基纤维纱素加量、体系pH值等溶液条件的正确控制,能确保形成稳定的羧甲基纤维素-酪蛋白复合体,有效地阻止酪蛋白颗粒间的聚焦沉淀,正确控制以上因素所生产的酸性乳饮料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落干期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不同磷形态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澎溪河流域消落带土壤TP含量均值为599.00 mg/kg,消落带土壤TP、IP含量均沿高程逐渐下降。消落带土壤活性磷(Ac-P)含量明显低于180 m的岸边土壤,155,145 m消落带土壤Ac-P含量低于165 m消落带土壤,与140 m沉积物中Ac-P含量相近,表明频繁的干湿交替会加剧消落带Ac-P的流失。消落带土壤TP、IP和Ca-P均与pH值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pH对土壤磷形态的含量有着重要影响;OM与Or-P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有机质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Or-P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