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磊  王汝成 《科学通报》2005,50(10):1016-1023
浙江桃花岛、青田和山东崂山A型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沿海三个典型的燕山期碱性A型花岗岩体. 利用电子探针对这些花岗岩中锆石的内部结构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大部分所观察到的锆石颗粒都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显著富钍, ThO2含量大于1%, 最高达10.1%, 超过了前人实验获得的锆石中钍的溶解极限值(ThO22=5.5%±2.5%), 且ThO2/UO2>2, 而另一部分则贫钍, ThO2含量小于1%, 但该区域以包含微米级钍石包裹体为特征, 并常伴有微小的孔洞. 同时进行的初步对比研究发现, 铝质A型花岗岩中的锆石ThO2含量一般小于1%, ThO2/UO2<2, 并且不含任何钍石包裹体. 锆石成因矿物学特征表明, 富钍锆石可以看作为碱性A型花岗岩的标志性副矿物之一. 锆石的富钍性源于其原始岩浆, 预示其深源特点. 因此, 碱性A型花岗岩中高度富钍锆石形成于深源、高温、富钍岩浆的早期结晶阶段; 岩浆分异至晚期出现流体相富集, 富钍锆石受到流体作用发生溶解重结晶作用, 导致低钍锆石和钍石包裹体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2.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两类岩浆分异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存在两种岩浆分异趋势. 攀西古裂谷带内的岩浆显示Bowen分异趋势(即朝富Si贫Fe的流纹质岩浆演化), 在时空上与含V-Ti-Fe矿床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 峨眉山岩省东区的玄武岩则具有Fenner分异趋势(即朝富Fe贫Si方向演化), 最终分异产物中Fe2O3含量高达23%, SiO2含量低至44%. 这一成分岩浆的发现为富Fe贫Si岩浆在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具Bowen分异趋势的岩浆系列的氧逸度较高, 并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 而具Fenner分异趋势的岩浆的氧逸度较低, 地壳混染不明显. 这暗示地壳混染程度可能是造成幔源岩浆具有不同分异趋势的重要原因. 具不同分异趋势的岩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地区V-Ti-Fe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漠河县洛古河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另有少量的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 属高钾钙碱性岩系, 分为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2个单元. 石英闪长岩单元SiO2含量介于54.79%~58.30%之间, Na2O/CaO为0.79~1.53, Shand指数介于0.77~0.82之间, 为准铝质岩石; 二长花岗岩单元SiO2含量介于65.29%~66.45%之间, Na2O/CaO为1.73~3.43, Shand指数多数<1.05, 为弱过铝质岩石. 稀土元素总量为180.18~344.32 mg/g, 具Eu负异常(0.33~0.82), 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La/Yb)N介于4.12~10.45), 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 富集Rb, Th, U, K, La, Ce, Nd, Hf, Zr和Sm等元素, 而强烈亏损Ba, Nb, Ta, Sr, P和Ti等元素. 其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洛古河岩体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 属后碰撞花岗岩类. 石英闪长岩单元和二长花岗岩单元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17±9和504±8 Ma. 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 标志着萨拉伊尔运动结束于500 Ma左右, 表明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北支在早古生代期间已经封闭, 完成了古亚洲洋北洋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
黄祥卉  陈振华 《科学通报》2006,51(6):660-664
以正硅酸乙酯和金属硝酸盐分别作为二氧化硅和铁氧体的前驱体, 通过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制备了磁性CoFe2O4/SiO2纳米复合体. 通过综合热分析(DSC)、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等分析探讨了该复合体的合成机理, 利用振动样品磁场计对样品磁性能进行了测试. 研究发现, 当干凝胶热处理温度较低时, 材料以非晶态存在, 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时, SiO2基体中开始有CoFe2O4团簇形成, 当热处理温度达到800℃时SiO2基体中就形成了大小约为17 nm的CoFe2O4纳米晶. CoFe2O4磁性粒子的生成伴随着二氧化硅网络的重组以及金属离子与氧化硅基体之间相互反应的加强. 但热处理温度升高到800℃时, 基体中纳米磁性粒子与基体间的反应会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复合体的饱和磁场强度以及矫顽力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淡色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及蚌埠淡色花岗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素淑  李曙光 《科学通报》2009,54(8):1111-1116
淡色花岗岩具有相对窄的SiO2变化范围(70.5%~75.5%), 且相同SiO2时淡色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Al2O3(>13.5%)含量和相对低的TFeO+MgO含量(<2.5%). 这些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淡色花岗岩较普通花岗岩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和较少分离结晶作用影响. 据此, 提出有效区别淡色花岗岩与普通花岗岩的Al2O3-SiO2和TFeO+MgO-SiO2判别图. 本文报道了蚌埠地区荆山-涂山-蚂蚁山侏罗纪花岗岩侵入体的主要元素组 成, 并通过对比其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特征, 判定蚌埠荆山-涂山-蚂蚁山岩体为一淡色花岗岩带. 蚌埠淡色花岗岩的Mg#值较低, 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类似, 指示其源区为华南俯冲陆壳在地壳深度、低温脱水熔融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宋庆功  姜恩永 《科学通报》2007,52(23):2715-2719
就菱方晶体建立了简单菱方晶格气体模型, 用密度波理论研究了菱方固溶体的有序结构. 根据无序态固溶体系统的能量在Brillouin区高对称点取极值的特点, 确定驱动有序结构的波矢量. 由此推导出7种有序结构类型, 包括4种完全有序结构和相应的A基元浓度. 根据这些理论结果预报了A1/4B3/4, A1/2B1/2, A3/4B1/4型有序固溶体的存在. 根据刚玉型二元金属氧化物的特点, 用二次有序化理论对其中阳离子的有序结构进行研究, 预报了(A1/4B3/4)2O3, (A1/2B1/2)2O3 和 (A3/4B1/4)2O3型有序固溶体的存在. 根据理论结果对文献报道的典型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包括刚玉结构的过渡金属掺杂α-Al2-xTxO3 (T = Sc, Y, La, Ac, x = 0.5)晶体, 刚玉型α-FeAlO3晶体, α-Fe2-xCrxO3固溶体, 以α-Al2O3, α-Cr2O3和α-Y2O3 为主要成分的抗高温氧化的多元膜和复合膜等. 这些有序结构的确定为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南岭东段后太古宙地层的Sm-Nd同位素特征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沈渭洲  于津海  赵蕾  陈泽霖  林亨才 《科学通报》2003,48(16):1740-1745
南岭东段闽西南地区发育中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地层. 系统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 它们的Nd模式年龄和εNd(t)值主要与古元古界麻源群十分相似, 反映它们主要是古元古代地壳组分再循环作用产物; 但在新元古代(0.8~0.7 Ga)和晚古生代(约0.25 Ga)时期, 由于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末强烈岩浆活动所伴随的新生地壳组分的加入, 使它们的Nd模式年龄降低和εNd(t)值升高, 在tDM-tStr.和εNd(t)-tStr.图上, 分别形成明显的“谷”和“峰”. 由此表明, 这些特殊时期构造-岩浆活动在改变华南沉积岩物源方面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in situ-DRIFTS)、离子色谱(IC)、程序升温脱附(TPD)、X射线衍射(XRD)及比表面积分析(BET)等手段,研究了OCS在大气颗粒物中较常见的矿质氧化物成分SiO2, Al2O3,Fe2O3,CaO,MgO,ZnO,TiO2等上的非均相氧化反应,确定了反应中间体和产物,讨论了反应动力学过程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OCS在矿质氧化物上具有与Al2O3上相同的反应机理。即,OCS在表面羟基和表面氧的共同作用下,经由中间体HSCO2–和HSO3,最终转化为SO42–和CO2。不同模型氧化物对OCS的氧化活性依次为  相似文献   

9.
非化学计量M型钡铁氧体纳米带的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俞  张清杰  唐新峰  程海斌 《科学通报》2005,50(13):1412-1416
研究了化学计量比M型钡铁氧体的共沉淀前驱体Fe(OH)3和BaCO3纳米粒子在放电等离子作用下超快速结晶成M型钡铁氧体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放电等离子烧结可实现M型钡铁氧体的超快速结晶, 可完全避免α-Fe2O3中间相结晶, 且可大幅度降低M型钡铁氧体的结晶温度. 在800℃下放电等离子烧结10 min后的样品由主晶相为M型钡铁氧体和少量BaFe0.24Fe0.76O2.88组成的复相铁氧体; 发现烧结样品孔隙内的M型钡铁氧体具有宽约100~300 nm、长达微米量级的纳米带显微结构, 是化学组成为BaFe12+xO19+1.5x (-4.77 ≤ x ≤ 6.50) 的非化学计量M型铁氧体纳米带, 表现出完全随机的富铁畴和富钡畴现象.  相似文献   

10.
对赣南上犹县侵入于陡水加里东期花岗岩的煌斑岩的地球化学进行了分析, 并重点分析了其中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陡水煌斑岩属于高钾弱碱性辉云煌斑岩, 高Mg#(0.74), Ni (253 mg/g), Cr (893 mg/g), 但又富REE, Rb, Sr, Ba和K等不相容元素表明其母岩浆可能起源于被非壳源介质交代过的富集地幔. 形貌学和LAM-ICPMS U-Pb定年显示煌斑岩中的锆石都是捕获的, 大多数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1.86 Ga, 少量形成于显生宙的不同时期. 古元古代锆石具有岩浆成因特征并具有相似的176Hf/177Hf和176Lu/177Hf同位素比值, 表明它们来源于同一火成岩基底. 该基底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相似于浙南龙泉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 而不同于南岭地区的基底组成, 说明研究区属于东华夏武夷地块的古元古代基底向西延伸的一部分. 这些古元古代锆石具有低的Hf同位素组成, 显示壳源特征. Hf模式年龄, 以及老的继承核的存在和结合前人的资料, 表明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源岩是新太古代地壳, 暗示武夷地块存在更老的基底. 古元古代克拉通化后, 武夷地块一直稳定达1.0 Ga以上. 5颗显生宙锆石的U-Pb年龄和Hf组成表明研究区深部的古元古代基底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受到了多期岩浆活动的改造, 而且在加里东时期的岩浆活动还可能伴有新生地壳的再造.  相似文献   

11.
倪刚  杨武  薄丽丽  郭昊  张文皓  高锦章 《科学通报》2006,51(10):1234-1236
将过氧基团锚固于纳米SiO2粒子表面, 进而通过表面原位引发苯乙烯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PS)/SiO2纳米复合粒子. 纳米SiO2经亚硫酰氯(SOCl2)处理, 再与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反应锚固形成过氧引发基团, 通过表面引发氮氧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苯乙烯聚合, 制备了纳米氧化硅表面接枝聚苯乙烯/SiO2 (PS-g-Silica)纳米复合材料, 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结果表明表面引发氮氧自由基聚合反应可以制备良好的PS/SiO2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提出重点研制无铅无铋压电陶瓷的建议, 并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 制备了新的助烧剂Na5.6 Cu1.2Sb10O29及(Na0.5K0.44Li0.06)Nb0.95Sb0.05O3无铅无铋压电陶瓷, 研究了助烧剂对该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添加适量助烧剂, 可以提高压电陶瓷的致密度, 降低介电损耗, 明显提高压电活性. 添加摩尔百分比为0.4% Na5.6Cu1.2Sb10O29的样品, 压电常数可达到261 pC/N, 机电耦合系数k33高达60%以上. 这些结果表明, 添加了助烧剂Na5.6Cu1.2Sb10O29的(Na0.5K0.44Li0.06)Nb0.95Sb0.05O3是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无铅无铋压电陶瓷.  相似文献   

13.
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Sm-Nd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耀民  涂光炽  胡瑞忠  石学法 《科学通报》2005,50(12):1253-1258
通过典型矿床-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中矿石及萤石稀土元素特征和Sm-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 对昆阳群稀土富集及矿化时代进行了限定. 研究表明, 成矿期呈浸染状紫红色萤石中稀土总量 高, 强烈富集轻稀土, 正Eu异常; 成矿期后脉状浅绿色萤石中稀土总量低, 相对富集重稀土. 成矿期萤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39±40 Ma, εNd(t)=-4.6; 矿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17±100 Ma, εNd(t)值为-3.2. 表明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 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地幔, 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同生沉积. 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中元古代稀土大规模爆发成矿可能与当时大陆边缘裂谷环境产出的富碱非造山型岩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丁二酸改性二氧化硅胶体球的制备及其胶体晶体的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  王秀峰  王列松  程冰  伍媛婷  朱宛琳 《科学通报》2006,51(24):2842-2846
采用Stöber法在乙醇介质中合成二氧化硅(SiO2)胶体球. 为提高SiO2胶体球的表面电荷密度, 将丁二酸化学键合于SiO2胶体球表面.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样品平均粒径为473 nm, 单分散性较高、平均标准偏差小于5%;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明丁二酸一端的羧基与SiO2胶体球表面的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 Zeta电位和标准氢氧化钠滴定测试结果显示, 经表面改性后, SiO2胶体球在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从-53.72 mV提高到-67.46 mV, 表面电荷密度从0.19 μC/cm2提高到0.94 μC/cm2. 通过垂直沉积法在水溶液中制备出有序性较好的密排结构的SiO2胶体晶体. 在SEM下, 观察到这种胶体晶体是面心立方(fcc)密排结构. 透射光谱表明, 所制备的胶体晶体在(111)方向具有光子晶体的带隙性质.  相似文献   

15.
华夏腹地南岭东段的桃溪群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和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显示, 其原岩是一种低成熟度的碎屑沉积岩.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中期(~736 Ma)的花岗质(或流纹质)岩石, 混有少量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 这期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时代与扬子地块第二期岩浆活动的时代一致. Hf同位素特征指示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是古元古代幔源地壳物质再循环(部分熔融)的产物. 该变质岩原岩沉积于晚新元古代, 在早古生代被挤压俯冲带到下地壳深部, 在480 Ma左右发生了部分熔融和结晶作用, 大约在443 Ma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这一时期形成的锆石显示了大的Hf同位素变化, εHf(t)值从&#8722;13.2增加到2.36, 且具有随年龄变小εHf(t)值增加的趋势, 表明在部分熔融和变质过程中有明显的地幔物质加入. 计算显示该麻粒岩演化到晚中生代具有与邻区一些过铝花岗质岩石相似的同位素组成, 暗示这种麻粒岩相变质岩很可能是南岭东段一些中生代过铝花岗岩的源岩.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锡林浩特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南约10 km处一面积约为45 km2的花岗岩体确定为晶洞A型花岗岩, 是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构造带内新发现的一种岩石类型. 该岩体具晶洞构造, 条纹、文象和蠕英结构, 主要组成矿物为条纹长石、石英和板柱状自形钠长石和钾长石, 晶洞矿物基本为石英.其化学成分显示高SiO2(76%~77%)、 高K和Na (Na2O + K2O = 7.75%~8.15%)、低Ca (CaO = 0.20%~0.22%)、贫Fe和Mg; 稀土配分显示强烈负铕异常(δEu介于0.24~0.28之间)的“海鸥型”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为A型花岗岩. 高精度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76 ± 2 Ma, 属造山后伸展事件的产物, 该年龄与相邻构造带的A型花岗岩侵位年龄基本一致. 其成因很可能与中亚造山带内俯冲板片的拆沉有关, 该结果指示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构造带在早二叠世可能已进入造山后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石武良  贾文锁  刘新  张蜀秋 《科学通报》2004,49(16):1617-1622
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PTPases)在动物细胞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们对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却了解甚少. 在ABA调控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中, H2O2和MAPK都是非常关键的下游信号组分, PTPases是MAPK的重要的调节因子, 而MAPK调节保卫细胞中ABA诱导H2O2的产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 PTPases专一性抑制剂PAO不仅阻止ABA或H2O2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也可以使ABA或H2O2诱导关闭的气孔重新张开, 说明PTPases可能在H2O2的下游调节ABA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过程. PAO和H2O2都可以有效抑制蚕豆表皮细胞PTPases的活性, 加入还原剂DTT不能减弱PAO对PTPases的抑制作用, 但可以解除H2O2对PTPases的抑制作用, 即H2O2可使PTPases发生可逆失活. PAO也可抑制ABA诱导的蚕豆保卫细胞中H2O2的产生. 推测PTPases不仅可以通过调控MAPK来影响ABA诱导的蚕豆保卫细胞中H2O2的产生, 而且还可能作为H2O2信号分子的感受因子, 进一步放大和传递信息, 参与调节气孔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孙辉  张慧  David G.Evans  段雪 《科学通报》2004,49(24):2525-2530
以镁铁氧体为磁性粒子, 层状锌铝双金属氢氧化物为主体层板, 分别以卡托普利(Captopril: Cpl)和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 5-ASA)为客体药物分子, 采用共沉淀法组装得到超分子结构磁性卡托普利及5-氨基水杨酸插层锌铝双金属氢氧化物Cpl-LDHs/MgFe2O4和5-ASA-LDHs/MgFe2O4. 研究表明, 该超分子结构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晶相结构, Cpl-LDHs及5-ASA-LDHs通过Zn-O-Mg和 Al-O-Mg键连接于MgFe2O4表面形成核壳结构, 且该药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9.
王敬平  魏梅林  牛景杨 《科学通报》2003,48(20):2123-2126
以α-H6P2Mo18O62·nH2O, Y2O3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原料, 在水溶液中制得了新型饱和Dawson结构杂多阴离子[P2Mo18O62]6&#8722;担载的钇(Ⅲ)配合物[Y(NMP)5(H2O)2][Y(NMP)4(H2O)2(P2Mo18O62)]·NMP·5.5 H2O.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是由钇配离子[Y(NMP)4(H2O)2]3+与[P2Mo18O62]6&#8722;阴离子赤道位的端氧配位成键而形成的具有孤立簇结构的新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史仁灯  杨经绥  许志琴  戚学祥 《科学通报》2004,49(12):1179-1184
在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发现玻安岩系火山岩, 岩石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质熔岩角砾岩以及侵入其中的安山玢岩组成, 具有高SiO2 (55.61%~59.23%)和MgO(6.63%~13.08%, 平均9.13%), 低TiO2 (0.23%~0.39%), 高Ni, Cr等难熔元素(Ni平均116 μg/g, Cr平均354 μg/g), 高Al2O3/TiO2比值(36~54)和Mg# (0.61~0.74)的特征,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稀土元素的(La/Gd) N平均等于1.70, (Gd/Yb) N平均等于0.83, 具U型配分模式, 与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一致. 认为其形成于洋内岛弧的弧前环境, 推测在班公湖-怒江带发生过洋内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