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系统回顾了2000多年来贵州人口增长与区域开发的进程及其人地关系的演进特征,从人口增长、水土资源开发和环境变迁等角度揭示了这一自然、社会环境特殊的地域,现代社会人地矛盾形成的历史根源,以此为契机,论述当前主要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探讨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了莆田市人地关系紧张的态势;分析了造成莆田市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认为不稳定的季风气候、脆弱的自然环境是莆田人地关系紧张的背景;水、土资源短缺、过快增长的人口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压力;缺乏资源的保护与节约意识、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不严等是造成莆田人地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缓解莆田市人地关系紧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是山东省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的地区.山东半岛当前的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演进状态,是历史时期不断积累的结果.是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5个人地关系演进时期的叠加与继承.只有充分认识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演进状态,才能使未来的人地系统得以持续、协调地演进.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莆田市人地关系紧张的态势;分析了造成莆田市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认为不稳定的季风气候、脆弱的自然环境是莆田人地关系紧张的背景;水、土资源短缺、过快增长的人口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压力;缺乏资源的保护与节约意识、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不严等是造成莆田人地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缓解莆田市人地关系紧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不断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向学生进行全球观、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发展观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宁夏盐池县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状况分析表明,盐池县土地利用粗放,土地产出低,经济效益差,人口达到半干旱区承栽的临界,土地沙漠化达到严重程度,人地关系恶化.由此,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农牧业时空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等优化人地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土地资源角度,研究了豫南丘陵山区的人口发展和分布方面的问题,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五陵山区的人地关系如今已不在协调.现有人口已经超过了较高生活水平条件下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采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发展生态农业、适当迁移人口、鼓励劳务输出等措施已成为今后豫南五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状态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以贵州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方法分析人地关系的演变特征,并用灰色系统灰色GM(l,1)模型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1983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66~0.82之间,属于"中等"发展状态阶段;1984-1985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89~0.91之间,属于"差等"发展状态阶段;1986-2012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1.03~3.95之间,可持续发展状态属于"一般不可持续"状态阶段,且处于初期与中期阶段.预测表明,贵州可持续发展状态在2013-2020年期间为"一般不可持续"状态;从2021年开始,可持续发展状态为"严重不可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人地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0年、2001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和速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数量耦合关系,探讨了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的演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估算各省区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基尼系数和空间均衡指数考察中国省际生态压力空间均衡状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2000年和2008年的生态基尼系数分别为0.2771和0.3779,生态压力空间相对均衡,但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在地理空间上的总体偏差有所扩大;中西部地区多属于人地和谐型空间模式,生态压力空间不均衡因子以东部发达省市居多;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相对关系的区域差异是中国人地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成因。从生态压力空间均衡格局出发,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生态经济政策是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矛盾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依据能力与主体关系逻辑、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力属性和人地关系理论,建立并运用过程耦合测度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了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地域分异特征,揭示了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域分异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孱弱性、线路趋向性和垂直地带性等现象性特征,及其多维成长过程弱质耦合推进的过程性根源.  相似文献   

13.
从地理学角度认识我国快递服务发展的区域和省际差异,分析了快递价格、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对快递服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发现我国快递服务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的快递量远大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快递服务发展的省际差异极其显著。居民收入差距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制约地区快递发展的主要原因。利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建立反映区域各要素之间变化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快递服务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西南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信息是旅游得以生存和运转的基础,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面对网络环境中海量的旅游信息,认为只有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信息整合,才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其效用,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野外实习课程建设是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提出了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阐述了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以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为例,提出建立芜湖市实习基地,在分析芜湖市区位条件、发展历史、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情况的基础上,尝试性地进行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界定了地理学对地理环境研究的范畴点讨了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人地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布局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云南省乃至长江流域的诸多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宏大的任务,应遵循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的思想与理论,跳出就生态环境建设论生态环境建设的怪圈,按河流地域系统空间布局,其关键是能否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的富民增收以及区域经济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关于这种结合,除了从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的角度来思考外,还应当从补偿的角度来思考.从地域系统关系和产业关系来看,生态环境建设地区所需要的补偿主要包括国家补偿、区域补偿和产业补偿等基本类型,其中的国家补偿特别是政策性补偿是第一位补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以2013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不同经济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即具有区域异质性。相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敏感性最强,受到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影响更深远。相对于股票融资而言,债券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发展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往铀矿勘查工作成果与认识进行了总结论述,展望了今后铀矿勘查的突破方向。西南地区铀资源勘查工作始于1955年,已探明铀矿床在区域上形成了五个铀矿田。根据区域铀成矿特点和控制区域构造单元的级别,结合铀矿床、矿(化)点的集中程度等,可划分为五个成矿带和四个成矿远景带。通过对主要铀成矿带内铀矿田(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矿化成因等的研究,认为西南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下一步铀资源勘查突破方向是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