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描玲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Z1):101-106
随着科技发展,手机功能不断更新,手机上网正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手机上网像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同时也隐藏着许多不利影响。本研究从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使用情况(接触程度、使用时长、流量等)、手机上网与大学生学习课堂、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动机和态度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较全面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使用手机用途及原因、产生影响等方面对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北京市路口、路段行人使用手机比例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数据表明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这一现象在青年群体中所占比例较高,北京市商务区此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调查以及文献分析得出行人过街使用手机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出行时间、引发交通事故,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设置标志牌、加强网络宣传等,从而规范行人过街交通行为,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  相似文献   

3.
手机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将与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与数量巨大的手机使用者和频繁被使用的手机各项功能密切相关的是一种新兴的亚文化:手机文化——使用手机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行为规范、符号体系及社会关  相似文献   

4.
上课时使用手机是一种多任务行为,其中学习是主要任务,而手机使用是次要任务。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这种现象非常流行,并且明显威胁到课堂学习。手机使用会争夺认知模块,产生认知负担,并导致学习者处在持续的碎片化注意状态,这都会影响学习。应对这种现象有两种思路:一是禁止课堂手机使用;二是将手机融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微博对于手机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培养了一种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习惯: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增强手机同互联网的互动,从而使手机用户顺利过渡到无线互联网用户。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微博由于其“随时随地”的特点已经被广大用户所采用。本研究在分析了手机客户端和网页差异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手机微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电子·交通     
日本能辨别手机主人的新型软件日本一家公司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软件,它能够让带有摄像头的手机“辨认”出主人的面孔,为手机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安全保护手段。据介绍,在使用该软件时,用户首先要在手机中存储一张自己的面部照片作为参考。随后,手机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就被锁定。要使用手机,就必须再拍摄一张照片。只有新照片和旧照片的各种数据完全一致,手机的功能才能开启,这样就能防止手机被人盗用。开发者说,该软件通过准确测量一些关键的面部数据如两眼、口鼻之间的距离,来对比新旧照片,帮助手机“辨别“主人。该软件大小仅有370K,对照片的…  相似文献   

7.
晓丹 《青年科学》2009,(10):36-37
暑假过后,王女士上网查询女儿的手机话费,结果吓了她一跳:假期里哪儿也没去的女儿,一个月竟狂发了六百多条短信。恼怒之下,王女士先没收了女儿的手机,并约法三章:手机有限使用、不许短信聊天、话费超额自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使用一次性牙科手机对于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重要意义,指出目前口腔临床治疗中所使用的牙科手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种创新的一次性高速涡轮牙科手机的设计和制造方案,建立了高速牙科手机的关键部件——涡轮转子连轴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空气动力学计算和人体工程学分析;给出新型一次性高速牙科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在分析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及个体心理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手机作为一款大众普遍使用的电子消费产品,其设计重心已经从以功能为主转变为功能与人性化并重的设计模式。本文通过对手机形式与功能的人性化设计的分析,阐述了手机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和必然趋势,旨在表明手机设计人性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手机涉及的语言交流和图书馆的安静氛围产生了矛盾,图书馆限制手机使用的制度给用户合作交流学习带来困扰,文中调研分析了中外大学图书馆现有制度与手机使用产生矛盾的原因,提出图书馆应该鼓励合作交流学习、修改部分现有制度、为用户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场所等措施,改善图书馆合作交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手机媒介使用需求与满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可知,大学生的手机媒介使用需求以社会整合和信息资讯为主,教育学习与自我表达需求有待提高;手机媒介使用满足度较高,依赖程度适中,社会整合、信息资讯、娱乐休闲的使用需求与媒介依赖共同对手机媒介的使用满足产生显著影响;手机媒介依赖强度越大,使用动机与满意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通过手机媒介进行教育学习的需求也会越高,但手机使用时间与学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手机媒介依赖区别于传统媒介依赖,呈现出实用性依赖特点,过度依赖容易导致个体异化,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是避免过度依赖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FDT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在手机与人体模型中使用左手材料SRRs的计算模型,比较使用左手材料SRRs对降低手机辐射剂量SAR值的作用,分析了其对手机通信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左手材料SRRs可以明显降低手机天线对人体辐射比吸收率SAR值。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大容量SIM卡启动Windows Mobile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具有SD接口的大容量SIM卡来存储手机的Windows Mobile内核,并以此内核来启动和运行手机,防止用户随意刷机,确保了定制手机软件不能被用户随意修改,同时保证了定制手机功能的完备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正据外媒报道,法国国民议会近日表决通过了一项关于禁止初中以下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这一禁令将于今年9月正式生效。按照新规,在校小学生和初中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时均不得使用手机,除非出于教学目的,或是  相似文献   

17.
韩冰 《科技信息》2012,(4):311-311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讯工具这一基本用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平台,而成为当代青少年的精神寄托。时下,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拇指一族"专注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发短信、打电话、看手机报、手机小说、玩游戏和看手机电视。手机文化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笔者试对手机文化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鑫科技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 ,攻克了困扰太阳能技术运用多年的关键问题————如何在有限的面积上使光能转化为电能保证手机的使用。手机“无需充电” ,就能一直用下去。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无需重新购置手机 ,只要买一块与原手机型号相匹配的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即可使用。与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手机没有什么两样 ,“玄机”藏在机身背部的手机电池板表面 ,安装了单晶硅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在受光照后产生的电能足够手机待机及通话使用我国攻克太阳能手机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WAP手机学生成绩查询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手机的普及使用,利用手机上网原理,针对手机屏幕小和运行速度慢的特性,设计并实现了手机学生成绩查询系统,使学生在上网不方便时,通过手机查询成绩及其其它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0.
智能手机的出现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的同时,也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沟通方式和教学秩序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抢占手机网络阵地、倡导合理使用手机、形成严格的手机管理制度,以化解智能手机对当代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形成正确的手机使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