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84例小儿偏头痛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其中男35例,女49例。年龄6~14岁,病程2个月~6年,本组患儿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表明在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红细胞电泳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小儿偏头痛存在着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以活血化瘀为立法的通脑活血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将 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西药组。西药组静滴脑组织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组除用上述西药治疗外 ,辨证口服通脑活血汤 (丹参、当归、川芎、地龙 )加味。 15d疗程结束后 ,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5 2 9%,血液粘度 (ηb)、还原粘度 (ηr)、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 )、纤维蛋白原 (PFC )、循环滞留时间(MST )等指标明显下降。西药组总有效率为 70 %,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脑活血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确有疗效 ,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90例健康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且同时测定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Ⅰ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伴有TC、TG的升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Ⅱ、Ⅲ期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作为疾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居脑血管疾病之首,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为找出其原因,加强防治,现将我们从1995年3月以来收集的50名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照组:随机选与病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组。1.2观察对象:选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人50例,其中男40例,占80%,女10例,占20%,最高年龄82岁,最低年龄50岁,平均年龄53岁。1.3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沉以及病人舌质变化。通过对这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和引起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因素。方法检测60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印例普通健康人群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速率、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血清甘油三脂、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葡萄糖,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处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各切变值均增高(尤以低切值增高明显),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沉降速率和血沉方程k值,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葡萄糖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血细胞比容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各项影响其变化的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的微循环障碍,并积极地采取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后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及红细胞压积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主要与心电图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辩证施治脑血栓的疗效。将2015年11月~2016年9月诊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9%(P0.05),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实验组血液流变指标显著对于对照组(P0.05)。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不仅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IUD致出血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血瘀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例IUD致出血副反应患者按一定标准分属脾肾阳虚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血瘀证两组,同时设25例带环后月经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分析。结果发现:脾肾阳虚血瘀组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血浆比粘及全血比粘低切值高于对照组;肝肾阴虚血瘀组的五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全血比粘高、低切值均高于脾肾阳虚血瘀证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提示本病血瘀证均存在差血液流变学改变,且证型不同,变化也不同,为临床鉴别不同型的血瘀证提供了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201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l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87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的血液粘度(ηb)、还原粘度(ηr)、血浆粘度(ηp)、纤维蛋白原(Fib)、循环滞留时间(MST)、血栓形成系数(TF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各指标(除ηr外)均高于脑梗死组(P<0.01~0.05),其中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明显.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以作为脑出血与脑梗死鉴别的参考,对诊断及预防脑血管疾病有实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免法28例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血浆内皮互,同时用TBA法测定血清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人急性期组血浆ET逍度均升高,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LPO含量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逍度和血清LPO水平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发现脑务管病急性期血浆ET与LPO之间呈正相关,p〈0.05,恢复期它们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xfjs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室内热湿环境标准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同温度和湿度变化对家兔血液流变特性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10只家兔在温度为26℃、湿度为70%的房间;Ⅱ组,10只家兔在温度为26℃、湿度为90%的房间;Ⅲ组,10只家兔在温度为32℃、湿度为70%的房间;Ⅳ组,10只家兔在温度为32℃、湿度为90%的房间。饲养3 d后,用心脏穿刺法采集血液5 mL分别用于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适中时,湿度变化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特性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在湿度相同时,温度变化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特性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显著;高温高湿环境对血液流变学特性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临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4.64%优于对照组的80.36%(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不良反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的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进行比较分析。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测定HbA1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LBR-NBC)测定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HbA1c含量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HbA1c与血液流变学的5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联合应用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有助于监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血光量子照射疗法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合并自血光量子照射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评定.结果 药物治疗合并自血光量子照射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 自血光量子治疗可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缺损恢复速度加快,可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分析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效果。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26例脑血栓(收治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63)治疗方案为单一使用阿司匹林,研究组(n=63)治疗方案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记录斑块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斑块面积与IMT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变大(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斑块面积与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斑块面积与IMT缩小明显,且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对1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和1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液流变学综合指标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患病组的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指数(RAI)、微循环滞留时间(MS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形成系数(TF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液粘度(ηb)及还原粘度(ηr)也比正常组高(P<0.05)。红细胞压积(Hct)两组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存在着血液高粘滞,其主要原因为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和变形能力下降,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9~1993年用蝮蛇抗栓酶(由沈阳药学院制药厂生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观察对象:蝮蛇抗栓酶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诊断均为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内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61岁。全部行脑脊液检查,其中50例伴脑电图检查,20例行CT检查证实。随机选定同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建议的规定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根据积分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  相似文献   

18.
从参加每年度保健体检老干部中,随机抽查258例测试血液流变学指标.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共164例(疾病组)占63.6%,其它患肝、肾疾病共17例,占6.6%,疾病组的平均年龄(65.52±6.658岁).疾病组与健康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粘弹性指标具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血液流变学指标当中,粘弹性指标比粘度指标对疾病观察有更大的敏感性,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普查项目之一,特别是中老年人可作为定期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前,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56.6%~80%。我们在临床应用脉络宁治疗脑梗塞,取得显著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58例脑梗塞均系我所1992~1994年收治观察室住所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5岁。治疗组30例,应用脉络宁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维脑路通治疗。二组平均年龄及性别比例均无显著差异。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中老年患者有急性起病的脑部  相似文献   

20.
外科重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外科重症病人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规律,为外科重症病人治疗提供参考.对入住加强治疗病房的重症病人60例与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外科重症病人的全血高、中、低切粘度,粘弹性,红细胞聚集指数,刚度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重症外科病人术后早期存在血液粘稠度增高,在临床上应注意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血粘度,疏通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