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纯净空气与H2O/ CO2污染空气来流对比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了H2O和CO2污染组分对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的影响,获得了试验手段难以得到的燃烧室流场参数和性能数据。完成了相应的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二维数值计算,其中匹配了进口总温、总压、马赫数、氧气摩尔分数和工作当量油气比。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燃烧室流场数据、性能参数分析了H2O和CO2污染的动力学影响、以及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总体上吻合,两种手段均体现了纯净空气来流时不同煤油当量油气比的燃烧室性能,并反映了一致的“污染效应”影响趋势;(2) H2O污染、H2O+ CO2污染的存在降低了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性能,体现在燃烧诱导压升、燃烧效率、流向冲量增量的下降,而且随着污染组分含量的增加,燃烧室性能下降越加显著。 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稻田CH4及N2O排放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CH4及N2O排放数值模式,模式可以正确反映稻田CH4及N2O排放特征.数值分析证实了水稻生长期内CH4及N2O排放的消长关系,并揭示出CH4与N2O年际排放量的正相关关系.气象因子中,生长期平均气温与CH4和N2O排放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敏感分析表明温度升高后,生长期平均气温与CH4和N2O排放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将略有加强.反演了苏州地区近百年CH4及N2O排放状况,表明近期人类农业生产对温室效应具有巨大增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A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0%,0.35%,0.60%的Cu-Al合金粉末进行内氧化,得到Cu-Al2O3粉末。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u-Al2O3粉末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s, CNTs),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CNTs/Cu-Al2O3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CNTs/Cu-Al2O3复合粉末、复合材料断口的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微拉伸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纯Cu及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摩擦因数进行测试。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复合材料在3.5%NaCl (质量分数)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l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粉末表面合成的CNTs的数量也增多。Al的质量分数为0.35%时,CNTs/Cu-Al2O3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与纯Cu相比,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腐蚀电势分别提高了86.4%和43.2%,分别为315 MPa和-0.268 V,摩擦因数降低了53.3%,仅为0.28。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 (N,N"-双(苯甲酰丙酮)- 1,2-乙二胺)和 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 L1和 L2 分别与 AgNO3 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2(L1)(NO3)2]n(1)和 [Ag2(L2)2(NO3)2]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 1 系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配合物 2 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 P21/c. 在配合物 1 中,每个 Ag(Ⅰ) 离子都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 L1 的 O 原子,另外一个配体 L1 的 γ-C 原子,一个 NO3- 的两个 O 原子,另外一个 NO3- 的一个 O 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 2 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 L2 的两个 γ-C 原子,另外一个配体 L2 的 O 原子以及 NO3- 的两个 O 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钯催化剂(Pd/γ-Al2O3),并将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对苯醌加氢制备对苯二酚反应. 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Pd/γ-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以甲醇(CH4O)作为溶剂,在反应温度为30 ℃、氢气(H2)压力为3.0 MPa、反应时间为2 h、对苯醌和甲醇的质量比m(对苯醌):m(甲醇)=3:47、催化剂质量分数仅为0.25%(以对苯醌质量计)的条件下,对苯醌转化率为100%,对苯二酚的选择性为96.9%,产率为96.9%.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高硫矿山硫化矿石吸附孔隙分形特征,采集FeS-FeS2组合物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测量4种FeS-FeS2组合物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及平均孔径,揭示其孔隙特征. 运用FHH模型计算得到4种FeS-FeS2组合物的分形维数,并分析不同FeS-FeS2组合物分形维数与孔隙参数、吸附能力的关系. 研究表明,4种样品低温氮吸附-解析曲线虽在形态上略有差异,但均属于IV型;FeS-FeS2组合物气体吸附主要集中在2~8nm介孔上;随着FeS-FeS2组合物中FeS质量分数增加,样品分形维数也会增大;分形维数增大,FeS-FeS2组合物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相应增大,平均孔径相应减小,孔隙结构越复杂,孔表面变得越粗糙;分形维数与FeS-FeS2组合物的气体吸附能力呈现正相关性,即分形维数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因此,FeS-FeS2组合物中FeS质量分数的增大引起分数维数增加,有助于FeS-FeS2组合物表面吸附存储氧气,更易使硫化矿石发生氧化自燃.  相似文献   

7.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 (d, p)基组水平上对Li3O 0, +超碱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进行理论计算,并研究了Li3O+团簇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Li3O+团簇结构相比中性Li3O团簇结构的动力学稳定性要高。氢分子在Li3O+团簇表面能以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的形式吸附,每个Li原子最多可以有效吸附三个H2,储氢质量分数可达33.01 wt%。H2分子在Li3O+团簇表面的平均吸附能范围为1.959~3.591 kCal/mol,该吸附能满足在近室温条件下可逆吸放氢反应的热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盐湖水氯镁石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研究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NaCl、KCl、MgCl2·6H2O和CaCl2四种氯化物熔盐储热介质在900℃下对201不锈钢和304不锈钢的腐蚀行为。采用SEM分析手段对腐蚀产物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金属材料在4种氯化物熔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在MgCl2·6H2O熔盐中的腐蚀程度均较低,可将MgCl2·6H2O作为传热蓄热介质加以利用;与201不锈钢相比,304不锈钢在同种氯化物熔盐腐蚀过程中质量损失较小,腐蚀速率较慢,其主要原因是304不锈钢中的Cr、Ni含量较高,表面生成的Cr2O3和NiCr2O4氧化膜有效降低了其腐蚀程度,因此304不锈钢较201不锈钢更耐蚀。研究结果为盐湖水氯镁石的有效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储热介质的选择及金属腐蚀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Al2O3颗粒,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氧化铝铜(Cu-Al2O3)。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洛氏硬度仪和涡流计分别测试了Cu-Al2O3的结合能、微观组织、硬度和导电率。结果表明:随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Cu-Al2O3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当Al2O3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0.084%时,Cu-Al2O3的硬度达到最大值75.73(HRB)。Cu-Al2O3的导电率随着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Al2O3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084%时为最佳值,Cu-Al2O3的硬度达到最大值,导电率达到69.1% IACS。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X100管线钢在不同质量分数SO2-4的盐渍性土壤模拟溶液中的点蚀行为,并利用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分析其腐蚀机制,建立腐蚀模型。结果表明:试样在不同质量分数SO2-4的土壤模拟溶液中均表现为典型的活性溶解;随着SO2-4质量分数增加,极化电阻显著增加,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说明X100管线钢发生点蚀的倾向性减小,SO2-4在库尔勒土壤中属于抑制性腐蚀阴离子。其腐蚀机制主要是SO2-4与Cl-通过竞相吸附作用优先吸附在蚀坑表面,抑制Cl-对X100管线钢的腐蚀,同时生成的FeS腐蚀产物膜覆盖在腐蚀孔表面,降低了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为中国社科院和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玉石之路"系列考察报告之一。笔者作为小组成员,负责进行古代州(今山西代县—雁门关周边地区)的玉石信仰民俗调研。笔者考察了代县—雁门关地区的用玉民俗和崇玉心理,从葬俗、婚俗、趋吉避凶习俗、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以第三重证据的形式论证古代州地区玉文化遗存,从而为玉石之路山西道的路线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12.
广绿玉玉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绿玉产于广东省广宁县,是一种富有特色的珍贵玉石材料。对绿、白、黄、黑等4类典型广绿玉原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电子探针等多种方法,对玉石的全岩物相、主矿物显微形貌、矿物化学及晶体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绿玉主要由2M1型绢云母组成,部分品种含有绿泥石和石英等。乙二醇饱和处理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绢云母结构中不含蒙脱石间层;差热分析显示玉石在中温区吸热谷的脱羟极值温度大于600 ℃,与水云母明显不同;扫描电镜显示绢云母类单矿物的微形貌多呈鳞片状,矿物排列组合沿长轴顺层穿插和定向交织,表现为叠层状或鳞片交织状微结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绢云母矿物化学成分中Si、K、Al、Cr等含量较高,部分属含铬绢云母亚类,Cr可能是绿色和白色广绿玉的主要致色元素。  相似文献   

13.
九龙璧是产于闽西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玉石.颜色以红、绿、白和黑四色为主.折射率为1.53~1.65,密度2.8~3.0,硬度5.8~6.8.抗折强度为43~48MPa,抗压强度为255.64MPa.主要矿物成分为铁次透辉石、石英、钾长石等.它的颜色与其中所含的矿物种类不同有关.均匀细腻的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笔者根据九龙璧玉石的颜色和纹理,将其分为五个品种,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庆 《山西科技》2011,26(1):141-142
结合日常工作中对处理翡翠的学习和认识,先对翡翠的性质做简单介绍,并对A、B、C、货翡翠及其肉眼鉴别特征做了详尽的介绍,便于广大消费者学习和应用。另外,简单介绍了翡翠鉴定证书的一些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矿物学岩石学的角度研究了曹庄玉这一新的玉石品种。描述了玉石的赋存状态和规模,对其成因机制做了较深刻地分析。指明深入研究这一新的玉石类型,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利用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器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及玉器本身所蕴含的特殊观念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玉器文化产生于远古时期,发展时间甚为久远,而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各时期各地区文化中的地住和作用不尽相同。“玉器时代”一度成为人们重新划分古史分期的一个重要标准,学术界也就此特殊概念而掀起讨论热潮。总而言之,不论“玉器文化”是否可以作为某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产生的意义都是无法忽视的,尤其是在中国远古时期的某些地区,玉器对当地文化社会的发展曾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古玉的形制、质地、造型、纹饰和加工工艺等特点概述了古玉的发展与其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9.
镇平县玉雕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镇平县玉雕加工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利用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通过集中力量培育主导产业、建设园区搭建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举措,促进这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发展成为对地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特色产业,可以从中认识到地方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岫玉产品设计的问题,主要是题材沉闷、面目雷同、雕工粗糙等,提出了岫玉产品价值提升中的设计创新理念,包括题材内容海纳百川、表现形式兼容并蓄、产品种类包罗万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