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套圈的形变球化退火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球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形变球化退火工艺,可以得到满足机加工要求的组织和硬度.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相比,形变球化退火工艺不仅大大缩短退火所需时间,而且可以获得细、匀、圆的碳化物颗粒,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型轴承套圈的先进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GCr15 钢的温变形对球化退火的影响。结果表明:珠光体温变形显著加快了碳化物球化过程。随变形量、变形速度的增加及变形温度的降低,球化速度增加,变形量是影响球化速度最显著的参数。珠光体的温变形促进了在790℃加热、保温过程中渗碳体的溶解和未溶渗碳体粒子的圆整过程。还对温变形试样快速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形变温度对0.45%C中碳钢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推导出了0.45%C中碳钢在单向压缩过程中奥氏体的形变储存能与温度补偿形变速率因子Z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形变储存能随着形变温度的降低和形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形变温度降低,形变储存能增加,可以有效地细化铁素体晶粒并促进渗碳体的球化过程。当形变温度为670℃和650℃时,铁素体晶粒细小均匀且碳化物球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共析钢温变形过程的组织球化与超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模拟压缩变形、SEM和热磁法实验,研究了共析钢在600~700℃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探讨了变形及随后保温过程对珠光体球化、组织超细化和渗碳体溶解、再析出的影响.实验表明:共析钢温变形过程中发生珠光体片层溶断,渗碳体逐渐球化,以及伴随铁素体动态回复再结晶的同时细小弥散渗碳体颗粒在基体析出的过程.提高温度有利于上述复合过程的进行.形变组织经过保温后,亚微米级别的等轴铁素体晶粒和渗碳体颗粒弥散分布的复相组织的均匀性程度有所提高.温变形过程中渗碳体溶解和在铁素体内再析出的事实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电四极矩是表征核电荷分布偏离球对称程度的重要参数,与核形变参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直以来只给出了电四极矩Q与轴对称形变参量β(或ε)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原子核表面在球坐标中用球谐函数展开式出发,导出了原子核电四极矩Q与三轴形变参量γ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高致密及高精度金属零件,有必要消除选区激光熔化快速成型过程的球化现象.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熔池球化的演变机制以及消除球化的方法,发现改变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铺粉厚度等成型参数可以弱化球化现象的原因,在于能对上一层基础有足够的熔化量:如对上一层基础有熔化量,则熔池分为熔化粉末所形成的上部熔池以及熔化基础形成的下部熔池;上部熔池受气液界面张力的作用,总有发生球化的趋势;但下部熔池不会发生球化,且对上部熔池的球化趋势起阻碍作用,当下部熔池熔液充分多时,会完全消除上部熔池的球化现象.采用平均粒径为75μm的铜基合金粉末,在150及80W激光功率下改变扫描速度及铺粉厚度进行的成型实验证实了上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纯多晶铝的动态再结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99.992%高纯多晶铝在533~773 K时以0.002~2.000 s-1的应变速率压缩到其真应变为0.92.采用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偏光金相和透射电镜研究高纯铝高温塑性变形特征,研究了形变条件对高纯铝动态软化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纯铝的动态软化机制与Zenner- Hollomon参数Z密切相关,当Z较大时,试样仅发生动态回复;Z处于中间值时,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Z较小时,发生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但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未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中温预变形对亚、过共析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亚共析钢,在中温区变形、保温后可使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大大细化,显著改善钢中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分布状况;对于( 过) 共析钢,中温区预变形则可大大缩短钢的球化时间,改善球化效果,细化组织,特别是对消除钢中的网状组织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恒应变幅(△ε)低周疲劳试验方法,测定了高碳Patenting高强度钢丝和低碳LAHS钢丝的循环应力幅(△σ)和最大应力(σmax)与循环周次(N)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温形变处理对钢丝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得出,温形变处理可提高低周疲劳寿命30%~35%。对这类钢丝的低周疲劳损伤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球磨机、电铲等设备的大型化,对耐磨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改变硼含量及形变热处理参数变化,研究其对贝氏体钢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硼含量为0.005wt%及采用960℃×2h+290℃×2h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时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洛氏硬度达到60HRC以上,冲击韧性大于7.4J/cm~2。另外,经过形变热处理的试样,形变量在10%~20%之间,组织明显变细,硬度提高1~3HRC,冲击韧性平均提高2J/c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Taylor模型和{110}〈111〉滑移形变机制构造了BCC金属冷轧织构的真ODF和简化ODF;并以简化ODF为初始条件用最大熵法求算了对应的近真ODF,与真ODF对比表明最大熵法确定的近真ODF具有良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对多次激光3D打印废弃的GH4169合金粉末颗粒进行二次改造,研究了送粉速率对粉末球化效果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粉末球化前后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送粉速率越小,单位质量粉末吸收过多的热量而导致其气化,颗粒表面“吸附小颗粒粉末”较多,球形粉末收得率很小;送粉速率越高,单位质量粉末吸收的热量不足以熔化所有粉末颗粒,出现部分的卫星球、包覆粉等缺陷,粉末球化率降低.球化处理后的粉末颗粒显微组织主要包括胞状晶、柱状晶和微晶.在适宜的等离子体球化工艺参数下,获得的粉末颗粒球形度极佳,流动性和松装比得到显著改善,粉末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更趋均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初步探讨了稀土元素对高镍(Ni20%)奥氏体球墨铸铁石墨球化的影响;研究了Mo、Cr、Al和Ce、Y等元素对室温、高温机械性能及耐热性能(抗氧化、抗生长、抗形变)的影响;分析了第二高温强化相Mo和Cr或Mo,Cr复合碳化物之结构形态和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装式叶片挤出机在线观察了聚合物固体形变,考察了物料参数、颗粒大小和工艺参数对聚合物固体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颗粒会在叶片塑化输运单元的强制挤压作用下产生形变;高模量的聚合物固体经叶片塑化输运单元作用后产生的塑性形变大;大颗粒料经叶片塑化输运单元挤压作用后变成薄片,但小颗粒料则经历大的形变后粘连;聚合物固体颗粒的形变量随着温度升高减小,随着转速的增加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浮动催化裂解法制备碳纳米管过程中所生成的副产物(碳纳米球、Y型连接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管薄膜)的形态及成因,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Raman光谱对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碳纳米球在石墨化后进一步转化为晶化程度较好的纳米晶球;Y型连接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管薄膜的产生是由浮动催化法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以实现这些副产物的半连续制备。  相似文献   

16.
钎焊球是BGA及BGA等高密封装技术中凸点制作关键材料。预热温度是影响钎焊球质量关键因素。本文采用切丝重熔法制作钎焊球,研究了预热温度对63Sn37Pb钎焊球真球度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预热温度升高,钎焊球真球度逐渐升高,表现质量逐渐变好。当预热温度500℃~600℃时,钎焊球真球度和外观质量变化不明显。从使用角度出发,预热温度稍大于500℃为宜。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不同球化工艺制备成分相当的球墨铸铁试样,考察不同试样球状石墨形态、分布和性能,利用神经网络计算,建立石墨组织结构与性能的模型,揭示石墨组织结构不同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权重比率。研究结果表明3组不同球化工艺球状石墨直径分布均呈近正态分布。传统的QT-CFM工艺,石墨球化率最低,石墨直径较大,分布不均匀,其低温冲击性能差;QT-CWM工艺制备的石墨球硬度和强度有小幅度下降,但其低温冲击韧性有大幅度地提高。QT-TCM工艺石墨结构参数以及性能介于QT-CFM工艺和QT-CWM工艺之间。神经网络计算模型表明:球化率对性能的影响的权重比率最大,其次为石墨球的直径分布和石墨数量,再次为石墨球的平均直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45钢经高温、亚温(临界间)和珠光体区锻热淬火工艺及其强韧化机理,测定其硬度、拉伸性能、冲击功和断裂韧性,并与常规的锻造后再淬火回火处理的45钢加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相比,锻热淬火处理工艺使45钢的硬度有明显提高。锻热形变处理后45钢的冲击功和断裂韧性均比常规处理后的高,冲击功值提高了77-99%,断裂韧性值提高了35-47%。拉伸结果也表明,45钢经锻热形变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也均比常规处理后的高,而亚温锻热淬火比高温锻热淬火高。研究结果指出,锻热淬火有效地利用了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结合,是提高钢强韧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江国栋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6):23-24,29
研究45钢经高温、亚温(临界间)和珠光体区锻炼淬火工艺及其强韧化机理,测定其硬度、拉伸性能、冲击功和断裂韧性,并与常规的锻造后再淬火回火处理的45钢加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相比,锻热淬火处理工艺使45钢的硬度有明显提高。锻热形变处理后45钢的冲击功能和断裂韧性均比常规处理后的高,冲击功值提高了77-99%,断裂韧性值提高了35-47%。拉伸结果也表明,45钢经锻热形变热处理后的拉伸强度也均比常规处理后的高,而亚温锻热淬火比高温锻热淬火高。研究结果指出,锻热淬火有效地利用了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结合,是提高钢强韧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表面剥落是等温贝氏体球铗齿轮失效的主要方式。为提高球铁齿轮的使用寿命,必需研究球铁接触疲劳破坏的规律和寻找提高球铁抗剥落能力的措施。本文是球铁接触疲劳试验第一阶段工作小结。使用ZYS—6型接触疲劳试验机测定了经完全奥氏体化(奥氏体化温度910℃)与部分奥氏体化(奥氏体化温度880℃)等温淬火的普通球铁以及经上述两种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的低硫球铁的接触疲劳曲线和接触疲劳极限;研究了当试验用的工作轮由等温贝氏体球铁改为GCr15钢时,普通球铁接触疲劳极限的变化;研究了等温贝氏体球铁基体组织与接触疲劳极限之间的关系;并用金相法研究了球铁的接触疲劳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