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公众的物权观念逐步强化,在房屋拆迁中的维权意识愈加凸显。《物权法》对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立法整理作用,并对房屋拆迁的模式进行了全新的定位与规制,清晰地界定了商业拆迁与政府征收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杨安琪 《科技信息》2012,(26):99-1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拆迁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房屋拆迁方面立法上存在缺陷,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新出台的《物权法》加大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开启了房屋拆迁的新模式。本文主要从《物权法》视角下审视现今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指出我国原有房屋拆迁立法的缺陷,阐述《物权法》对拆迁模式的新规定,并分析新出台的《物权法》的实施对房屋拆迁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物权法,城市私房拆迁本质为国家对公民个人财产的征收,物权法强调了拆迁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及依据合法的权限和程序,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调整下的拆迁民事法律关系出现了一些无法律明文规定的纠纷,司法实践中处理这些纠纷根据权力、权利和利益平衡的原则加以处理。本文沿顺这些纠纷,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物权法相比照,反映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私权保护上的薄弱。基于权利在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权利与法律有效性的关系上,必须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强调对被拆迁人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浅谈物权法视角下的拆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42条未对城市房屋拆迁的"公共利益"做出界定,拆迁纠纷仍时有发生.只有明确界定"公共利益",才能区分公益拆迁与商业拆迁,并依据这两种拆迁行为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与司法救济制度,从根源上解决拆迁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1日出台的《物权法》明确了拆迁应予补偿及补偿原则,这有利于被拆迁人权益的保护。但是,《物权法》在保护被拆迁人利益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更好的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此条例对城市房屋征收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基于公共利益方得实施搬迁。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使城市房屋拆迁成为必然,大量的房屋拆迁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更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同时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论述房屋拆迁估价的步骤、房屋拆迁估价的程序、城市房屋拆迁估价的方法、城市房屋拆迁建立评估纠纷调处机制、房屋拆迁与拆迁当事人的关系等。城市房屋拆迁的纠纷是拆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当产生纠纷时,拆迁人与被拆迁人都应该采取合理的途径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通过对城市房屋拆迁过程涉及的权利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权利保护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房屋产权要高于拆迁权的思想基础,期望通过本文分析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提供一个更为深入的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城市建议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房屋拆迁已经成翔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各地对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一,房屋拆迁评估不够规范,因而往往出现纠纷。国务院2001年6月13日发布的305号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城市房屋拆迁“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  相似文献   

9.
2001年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对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自2007年<物权法>颁布后,二者冲突不断.厘清二者之间的实际冲突,并寻求一条解决冲突的机制,对于破解当前的拆迁困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涉及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能制定法律.因此,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征收、征用与拆迁补偿法>是解决当前拆迁纠纷,公平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利益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城市房屋拆迁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出现了许多被拆迁人与拆迁方对抗的事件。在拆迁过程中如何保护好房屋被拆迁人的利益是房屋拆迁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房屋被拆迁人生活水平的保持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应加快房屋拆迁行政补偿制度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征收拆迁公民私有财产的具体要求,但是现实生活中公民财产权残遭蹂躏之现象愈演愈烈。本文拟以我国征收拆迁之法律规制及国情体制为着力点,围绕公权力与私权利之关系,探讨政府征收拆迁存在之必然性与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私有财产权流转入手,对城市房屋非公益拆迁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进而讨论城市房屋非公益拆迁法律关系,并反思和检讨了非公益拆迁中的拆迁许可,提出了还原城市房屋非公益拆迁的本质、完善非公益拆迁补偿制度及诉讼救济制度、改进非公益拆迁程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其中以忽略土地使用权补偿最为明显,《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作为房屋拆迁的法律依据更是对土地使用权只字未提,这不得不说是立法的一大憾事。城市房屋拆迁从性质上看是行政征收的一种,其补偿应当与损失相称,至少不能少于损失,否则就会导致拆迁纠纷的出现。因此,在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必须包含土地使用权之补偿。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房屋拆迁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房屋拆迁对实现城市规划目标,推进城市环境面貌更新,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城市房屋拆迁引发了严重的利益冲突,造成了拆迁的困境。本文深入剖析了城市房屋拆迁难的原因,同时借鉴国外在处理此类问题方面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有效解决城市房屋拆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婷 《科技咨询导报》2008,(25):186-186
笔者在对北京某危改小区项目跟踪审计中发现,目前城市房屋拆迁形势不容乐观,无论是市政建设项目还是地块改造项目的拆迁,均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参现为“拆迁难度增大,拆迁期限拉长,拆迁成本提高,拆迁纠纷增多”。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审计调查。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司法救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程序在控制和解决社会矛盾方面具有最高权威性。因此,司法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公正是能否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条件。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尖锐矛盾,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司法程序的不完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完善包含着拆迁补偿司法程序的合理化,并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为了加强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活动的管理,切实维护拆迁当事人特别是被拆迁人、被拆迁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于2001年6月13日颁布了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规范拆迁行为。论文提出了但是实施新条例以来,在拆迁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房屋拆迁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启德  彭峡 《科技资讯》2009,(29):92-92
城市房屋拆迁是关系到城市建设与发展,关系到保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拆迁规模急剧膨胀,因城市房屋拆迁而导致的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激烈。本文从分析城市房屋拆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拆迁评估方法、拆迁补偿标准和拆迁规模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董婧怡 《科技资讯》2006,(4):195-196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私房拆迁。但现行拆迁立法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私权保护理念缺失,行政管理观念取代了私权保护应有的地位,公权力任意干涉私房所有人权利的行使,私房所有人的利益往往被虚假公益目的所侵害而难以获得法律救济。二是私房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保护不足。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相当多的地方性规定中,对城市房屋拆迁中私房所有权的保护没有给予明确规定,私房所属的土地使用权更是没有纳入到拆迁补偿的范围,相反,却对私房所有人在城市房屋拆迁中规定了必须接受的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拆迁纠纷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性问题。在房屋拆迁中设定拆迁许可,既违反《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又与行政法基本原理相悖,在法律依据上亦存在瑕疵。拆迁许可权的滥用,在实践中贻害无穷:使公权力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使拆迁协议丧失了公允,使私权遭受蹂躏。因此,让拆迁许可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