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与企业市场需求人才之间存在系统偏差。针对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定位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本文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定位"的教学模式,将企业人才岗位定位引入到课程职业定位中,并将企业工作过程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与企业、就业零距离。  相似文献   

2.
罗金佩 《科技咨询导报》2010,(1):157-157,159
本文以推进"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为基点,分析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基本体育功能的同时,也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体现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功能。同时提出实用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理和教师必需的素养配备。  相似文献   

3.
广告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应结合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努力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加强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4.
周新军 《科技信息》2010,(12):I0201-I0201
本文针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及《室内设计》课程特点,对"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模式作了基本概括。  相似文献   

5.
周志和 《甘肃科技》2014,30(21):73-75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是形成上下衔接、纵横贯通的交互性"立交桥"的成功所在。中高职会计专业在中职阶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高职阶段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技能和培养综合素质为重点,构建了知识与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杨晓云 《科技资讯》2013,(23):181-181,183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宗旨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双辅导现场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探讨了在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双辅导现场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该实践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校企合作"双辅导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为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企业调研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贾艳丽 《科技信息》2012,(35):42-42,64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注重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有机衔接,其中以课程体系衔接为重点。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重复、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匹配、教育之间不协调等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及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做法.以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昆 《科技信息》2010,(15):234-234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实现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本文在此教学模式下,以影响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之课程考核方式为着眼点,详细分析并提出改革考核方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侯玮薇 《科技信息》2011,(31):369-369,379
课程评价在有效评估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各个高等职业学校普遍认同和应用,传统的课程评价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改革。本文分别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几个维度来研究在高职教育中如何以课程评价为导向来促进工学结合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主张实施"双证书教育",以期同时反映其职业技术属性和教育层次属性.普通高等教育则定位于本科以上层次,实施以学科为本位的学位教育.就两者的课程层面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转变;本科也提出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但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如何处理学科与职业、研究与应用等关系尚不清晰,课程模式尚未形成;此外,顺应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规律和国内实际,"专升本"教育已经开始发展,但调查表明由于其课程目标和课程模式方面的问题,出现对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位教育的双重影响,以致危机到"专升本"教育的健康发展.如何正确定位三者之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模式,以促进三者在独立健康发展基础上,实现相互衔接的和谐发展,将是本文致力探索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陈光海  姜雷  李新 《科技咨询导报》2010,(29):128-128,130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提出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案。该方案以具体项目作为基本教学单元,以学生的具体行动为执行方式,摆脱了以"知识定向"的培养方式。《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该文基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进行分析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发展是教育的重大规划,该文从两者的课程设置、学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双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衔接研究,突出体现实践性与职业性的特征。通过研究两者的衔接,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为山东现代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热点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文献量呈波动上升趋势,高产期刊主要来自职业教育的专业性期刊和核心期刊,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招生政策、就业政策、中高职衔接政策、人才培养模式政策等形成了研究热点。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还需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文本、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专业化、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政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鲁子卉 《科技资讯》2012,(33):212-212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繁杂、理论性强、应用广泛,怎样按照高职教育特色中所要求的"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实现课程教学,是任课教师一直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和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结合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与合作的中职院校中高职对接的实例,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经验和做法进行探讨,为其他院校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余平 《科技资讯》2012,(21):177-177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本质特征是"职业性"。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一致,学习内容反映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要求,这才是课程的真实内涵所在,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如何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坐标,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好实践教学。强调在实践教学中应基于以"工作为导向",以"项目和任务为驱动"进行情境教学;以工作情境为指导,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的内容以及侧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联系实际,坚持"项目和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完成历史和社会赋予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的基础条件之一。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是核心。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它而展开。本文从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设置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统一、理论和实践课程并重和"够用""实用"和"可拓展"相结合等五方面,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