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外部性下的电信业务服务质量和定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已有文献较孤立的关注网络外部性、多方参与以及服务质量对电信业务定价决策的影响这一不足, 从用户的效用出发, 推导出了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的市场需求曲线, 进而建立了网络外部性、企业相对市场关系、服务质量与电信业务价格之间的统一分析框架, 考察了模型的均衡及其性质. 结果表明: 网络外部性和服务质量可以提高用户业务的支付费用并增加运营系统的利润. 当网络外部性较弱时, 参与企业双方同时决策意味着更优质的服务, 更低的业务支付, 更高的系统利润, 而序贯决策则意味着决策先行者拥有先动者优势. 当网络外部性较强时, 服务提供商先行决策可以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更高的业务支付和系统利润, 但作为决策追随者的运营商可以利用优质服务改善价值获取, 获得后动者优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文献较少关注电信市场竞争、数据业务质量与价格三者之间内在关系这一不足,设计了一个由单个运营商和两个服务提供商所构成的竞争市场,重点考察了竞争条件下的电信数据业务质量与价格决策。模型均衡表明:①运营商对服务提供商的筛选,有助于提升电信数据业务市场质量竞争的充分性。具有质量成本优势的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业务质量的提升将竞争者挤出电信数据业务市场。②当质量成本优势显著时,赢得合作的服务提供商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质量进行电信数据业务创新,并获得最佳的利润;而当质量成本优势较弱时,服务提供商为赢得合作,必须以牺牲利益为代价选择高于最适合自身的质量进行电信数据业务创新。此时,运营商的利润也将相应的提高。③运营商提高价值分成比例会降低服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并影响到电信数据业务的质量和价格,最终反而可能导致运营商的利润受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产品可拆卸性对再制造决策的影响,本文针对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再制造(Model M),IO(Independent Operation,第三方独立再制造商)再制造(Model R),OEM和IO共同再制造(Model C)这三种再制造模式,在考虑不同产品可拆卸性策略时,运用Stackelberg博弈研究了OEM为主导作用时OEM利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OEM再制造决策取决于不同产品可拆卸性策略的固定投资成本差额和市场规模。当不同产品可拆卸性策略作用下的OEM初始固定投资成本差额较小,采取可拆卸性高的产品再制造策略可以提升OEM的利润;反之可拆卸性低的产品再制造策略更优。当市场规模较小时,OEM在Model R中获利最高;反之,OEM在Model M中获利更高。在Model C中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不受初始固定投资成本差额和市场规模的影响,OEM获利最低。通过算例分析在初始固定投资成本差额和市场规模作用下OEM的利润波动规律,为核心企业再制造策略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对称双寡头企业半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对称性(初始成本、创新率、溢出水平)对半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间的研发投入、产量、利润对比以及社会福利水平造成的影响.建立了该创新模式下的不对称双寡头博弈模型,运用数值模拟对模型的均衡解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 具有初始成本优势的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利润较高;具有创新率优势的企业研发投入、产量较高, 但利润的相对大小与溢出水平有关; 溢出不对称情况下, 溢出小的企业研发投入较低,产量、利润较高; 当初始成本差距越小、创新率差距越小、企业溢出都非常低或非常高时, 社会福利较高.  相似文献   

5.
陈圻  王强 《系统工程》2012,(2):9-14
引入一种消费者效用函数,研究产品功能系统演化创新对于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影响,建立通过产品功能系统构成演化开创战略性功能市场的伯川德均衡模型,揭示通过篮海战略进行功能创新开辟新市场的机制。结论显示产品功能构成是直接影响企业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导出最优价格和利润,以及战略性功能市场规模;证明创造新的战略性功能市场能够避开"红海"竞争,增加盈利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自有品牌质量定位是自有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在考虑自有品牌相对制造商品牌成本差异的条件下,探讨不同质量定位的自有品牌引入策略及其渠道效应.研究表明:当低质量制造商品牌的批发价格足够高时,适合引入廉价自有品牌;当高质量制造商品牌的批发价格足够高时,适合引入溢价自有品牌.无论引入何种自有品牌,不同制造商品牌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均下降,但下降程度会随着自有品牌相对成本优势下降而减少;引入廉价自有品牌时,制造商品牌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下降程度均会随着自有品牌质量提高而增加;引入溢价自有品牌时,制造商品牌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下降程度均会随着自有品牌质量提高而减少.无论引入何种自有品牌,制造商品牌的利润均会下降,但其下降幅度会随着自有品牌相对成本优势下降而降低;无论引入何种自有品牌,零售商利润均会提升,引入廉价自有品牌和溢价自有品牌,其提升幅度会随着自有品牌相对成本优势下降或自有品牌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三类自有品牌中,引入溢价自有品牌对零售商利润的提升更显著.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引入何种质量的自有品牌,渠道的整体利润均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线信息产品捆绑定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在线信息产品交易各方的互动关系,考虑网络接入商与信息产品生产商各自市场垄断力的对比,研究了两者进行价格决策的先后顺序对信息产品捆绑的最终价格和对信息产品厂商采用捆绑销售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同时进行价格决策时,两者均分市场利润;当两者进行序贯博弈时,先决策价格者将获得先动者优势,且消费者在此情形下的总支付将大于当两者同时决策时的总支付;信息产品厂商采用何种捆绑策略与其决策顺序无关,仅与被捆绑产品的捆绑价值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消费者偏好对产品定价和定向广告策略的影响,构建非对称双寡头企业联用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策略对企业利润影响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1)消费者偏好属性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当不允许价格歧视时,企业总在优势市场投放更高强度的定向广告以获得更高利润.2)当允许价格歧视时,企业将在优势市场投放定向广告并制定较高价格,而在竞争市场给予消费者较低价格以获得最优利润.3)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联用成为企业定向营销的有效工具.当企业不具备完全定向精度时,同时采取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策略有可能加剧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9.
张光宇  肖伟 《系统工程》2006,24(7):78-82
研究双寡头垄断市场中新技术研发投资的动态博弈问题,试图揭示不同国家和企业在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中的内部机理,从而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服务。假设市场为刚性需求且需求量相对不变.新技术研发的结果表现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两个寡头企业根据研发结果进行一级密封投标式的价格博弈.确定其最优价格和利润函数,研究一个企业先对新技术研发投资进行决策,另一个企业在其决策之后采取相应的后发研发投资决策,建立了双寡头垄断市场中新技术研发投资的动态博弈模型,获得了两企业在研发与跟进研发,单个企业研发和两企业都不研发三种情形下的最优价格和收益,归纳出三种情形下企业研发决策对研发投资额、成功概率、成本降低等参数的敏感范围,最后将模型扩展到多个企业的情况,证明企业在研发时需要考虑市场容量,避免在创新企业饱和的市场上过度投入。  相似文献   

10.
竞争条件下纵向合作创新企业的联盟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Samiran Banerjee和Ping Lin的纵向合作创新模型,通过引入上游企业间双寡头竞争关系和创新成本函数,探讨在产业链上游双寡头竞争条件下,当以过程创新为目的上游创新企业的研发成本分担比例一定时,上游创新企业与下游成员企业的联盟策略,及其对四类企业利润函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游创新企业的合作创新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合作创新联盟企业的利润,而且下游非成员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从而使行业总利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产品族规模一直是两难问题。通过讨论产品族规模效用和产品族成本,分析了产品族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条件,得到产品族规模与价格的最优决策路径。研究表明:产品族规模与价格并不直接相互影响;产品族规模效用、消费者分布和产品族产品项目变动成本分布是影响产品族规模与价格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运市场上处于不同地位的海运企业以轴–辐式海运网络设计与定价决策进行竞争的问题,建立了领导者以成本导向的离散枢纽选址模型与跟随者以需求导向的连续枢纽选址模型,分别采用CPLEX与Lambert W函数、NCP函数、凝聚函数和增广Lagrange乘子罚函数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跟随者只有在领导者经营少量的枢纽港口且定价的成本加成较高时,通过建立多个枢纽港口享用较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来获取丰厚的利润;跟随者还可通过提高定价决策以争取额外的利润,这是因为海运市场上始终存在着一些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托运人.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由ERP厂商、APP厂商与客户企业组成的移动应用供应链,考虑客户企业对软件质量与交付时间存在约束,ERP厂商的售前服务会影响软件开发质量等问题,构建了基于软件质量与交付时间的收益模型,分析了分散与集中决策下双方的最优决策策略以及APP厂商的售后维护成本分担比例与应急成本对双方决策水平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决策下对应的合作绩效,提出了双向成本分担与提前交付奖励的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表明:随客户企业的质量感知度增大,ERP厂商通过适当延长交付时间产生的质量改进效应大于延长交付期产生的负效应,使总效应增加;当客户企业的交付期敏感程度小于临界值时,ERP厂商可通过交付高质量软件产品提高自身利润,当交付期敏感程度大于临界值时,可通过提前交付提高自身利润;通过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可使原本因无法满足客户企业对质量与交付期的要求而使双方放弃合作的情形变得可合作,使原本可合作时双方的合作绩效与利润更高;当APP厂商独自承担售后维护成本时,实施供应链协调产生的价值大于双方共同承担时对应的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存在消费者策略行为和竞争者进入威胁时,在位企业的产品设计架构和定价的协同决策,探讨战略性产品设计架构应对消费者策略行为和竞争者市场进入的价值.结果表明:在位企业可通过战略性设计架构,增强成本优势或削弱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甚至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消费者策略行为可提高进入者的利润,损害在位者的利润;战略性设计架构能够缓解消费者策略行为的负面效应,缓解效果与竞争者的品牌竞争力和消费者策略行为强度正相关,与产品的生产成本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物流外包耦合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外包策略是影响企业长期利润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物流外包方案与企业现状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对企业长期利润的耦合影响,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物流外包决策模型,并进行了模型有效性检验.该模型在企业现状和发展战略环境下定量决策物流的分环节部分外包方案,具有非线性和动态特征.通过进行情景仿真分析,探讨了物流外包决策与企业战略对长期利润的耦合影响,分析结果证明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都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和缺陷,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以优化物流外包决策和长期利润.  相似文献   

16.
具有Stackelberg博弈和网络外部性的扩展Hotelling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有不对称网络外部性的Hotelling模型中,引入Stackelberg博弈价格均衡.在放松厂商定位必须局限于消费者分布空间的假设后,相比较于传统的Nash博弈价格均衡结果,厂商通过Stackelberg价格博弈中可以选择更大的产品差异性,市场先进入者在均衡价格、市场份额和利润方面比后进入者具有先动优势.当网络效用系数相同时,市场先进入者所获得价格、市场份额和利润都大于其Nash均衡时所获得结果,市场后进入者所获得市场份额小于其Nash均衡的结果,但其价格和利润刖根据网络效用系数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谭久均 《系统工程》2006,24(11):120-126
针对四种不同市场情况,建立四种理论分析模型探讨ERP投资对企业业绩影响。结果表明,旨在降低固定成本的ERP投资可以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而旨在降低变动成本的ERP投资是否会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则要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寡头垄断市场还是鼠头垄断市场)、市场敏感度(价格敏感型市场还是质量敏感型市场)、企业整合ERP的能力、竞争对手的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策略行为是影响市场需求的众多因素之一,加之企业的R&D活动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因此,为揭示消费者策略行为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发掘企业在R&D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Stackelberg经典博弈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借助仿真技术分析了主要决策参数变化为企业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集中决策方式下,追随者企业以折扣价格出售商品对于领导者企业的定价决策不构成显著影响,并且其R&D投入规模与商品价格正相关;在分散决策方式下,随着R&D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追随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显著提升;追随者企业的R&D投入规模与领导者企业的商品价格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信业务代理渠道中,传统的基于业务分成佣金和基于奖励佣金的两种激励合同所存在的激励不足、代理商对于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成本共担契约的电信业务代理商激励机制。应用动态博弈论理论,分别建立了基于业务分成和奖励佣金的传统激励模型及基于服务成本共担契约的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服务成本共担契约模型的契约参数在给定取值范围内时的系统利润和服务水平相比传统激励模型存在较显著提高。本文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服务成本共担契约模型对电信业务代理商激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买方势力不断增强的现象,在具有创新和促销特征的供应链中,构建了不同买方势力分布的决策模型,考察了不同势力结构下企业的最优创新决策、促销决策和供应链总利润,分析了买方势力变化对供应链扭曲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买方势力条件下,企业创新决策、促销决策以及供应链总利润都会发生扭曲,且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价格敏感系数、创新成本系数以及促销成本系数的取值.此基础之上,论文还探讨了买方势力背景下的供应链协调机制,设计了基于买方势力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消除了创新决策和促销决策的扭曲,使供应链达到了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