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而大江的存在主义却不是萨特的翻版,有着民族化特征。大江健三郎将萨特的存在主义融入到日本传统美意识和自然观中,既致力于反映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主题,又扎根日本的乡土、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尽力运用日本传统文学的丰富想象力、日本古老的神话象征性以及日本式的文体,以保证吸收存在主义文学理念和技巧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2.
王新明 《科技信息》2009,(23):I0389-I0389
大江健三郎的文学接受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影响,既吸收了西方文学的理念和技巧,又继承本国传统文学的特色土壤。使得东西方文化相互对接融合,创新形成独具大江特色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探讨小说《土生子》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阐释作品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原则及其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文学特征,以期从哲学的视角来赏析这部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潮之一,并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存在是痛苦的,人会不择手段地寻求生存,反抗和死亡是人摆脱困境的两种途径。阎连科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存在主义的思想特征,表现出了对人类,尤其是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与同情。论文从存在与苦难的荒诞性、人的自由选择、反抗与死亡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阎连科小说的存在主义意蕴,并指出了其存在主义表达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整体状况入手,梳理出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及文学在中国文学领域的发展及变异,从而寻到一条中国先锋文学由启蒙主义向存在主义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安部公房是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用象征和寓意的方法来表现现代人所处的孤独状态,对人和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不懈的探索,启发人们去深入思考,去寻找迷失的自我.他的小说在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当代阿拉伯存在主义思潮是19世纪以来阿拉伯思想家在全球化境遇下对西方文明借鉴和学习的产物,也是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击和碰撞下积极探索的产物。阿布杜·拉赫曼·贝达维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出并建立了区别于海德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理论,而存在主义思潮也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与伊斯兰传统的摩擦。无论繁荣与否,当代阿拉伯存在主义思潮都具有时代赋予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了当代英美文学。分析了存在主义的产生及其对当代英美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对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在21世纪的今天,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对当代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强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改革的价值,思考改革的走向,已经成为一个很迫切的任务,存在主义思想对完成这一任务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戏剧与荒诞派戏剧都以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为基本主题,并都赋予深刻的哲理内核。但存在主义戏剧大都采用传统的表现形式,在荒诞世界里进行痛苦的选择,具有主动挑战性,令人亢奋,洋溢着一种现代悲剧精神。而荒诞派戏剧则反传统,以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面对痛苦只是一种被动的无奈和承受,充满苦涩感。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出版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受众最主要的文化消费品之一,而网络文学中存在的宗教形态在读者的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新的困惑与冲突.传播极端利己主义思维、曲解传统教义、倡导极端宗教思想、宣扬邪教等等,不仅严重威胁网络文化安全,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只有加强作品审阅,构建数字出版监管机制,完善数字出版法律法规,强化宗教素养教育,方能有效治理网络文学中宗教信仰误区带来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傣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原始宗教和佛教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至今。在傣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傣族生态环境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原始宗教和佛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其内容的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色彩浓厚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宗教中诸如"万物有灵"、"万物一体"及"众生平等"等观念可以说是傣族生态环境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洪秀全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基督教教义、仪式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小农意识以及民间宗教交糅融合。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从形式上看是试图以西方基督文化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但事实上并未突破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都产生了背离。其宗教思想虽然对近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和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基本上经历了初步形成、趋向成熟和正式形成三个发展时期。从建党初期到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与科学对立观、宗教信仰自由观和对宗教界实行统一战线的观点等都进行了努力探索,形成了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少数民族常常以茶作为祭天祀祖的物品。作为祭品的茶,往往寄托祭祀者的深深的祝愿。文章从宗教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茶文化和宗教仪式——祭祀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茶祭祀的由来以及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的渊源、形式和特点,通过探讨茶祭祀这种我国独有宗教礼仪活动的理论意义、实践效应和学术价值,进而把已经和正在消失的茶叶祭祀内容挖掘出来,为的是从她曾走过的历史道路中发掘存在其中尚未实现的思想文化潜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系统方法论对少数民族传统意识进行多侧面的立体透视 ,可以看出 :民族传统意识有其长处 ,也有其短处 ;同一种民族意识往往具有进步与落后、美与丑的二重性 ;民族传统意识是发展变化的 ,有顺向发展 ,也有逆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法典》是蒙古民族第一部成文法典,蕴含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其中的忽里勒台制度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宗教信仰自由制度和政教分离的规定更是和当今的宪政制度相契合。  相似文献   

18.
从跨化交际角度,对比动物形象所代表的不同的化象征意义。进一步探索和认识汉俄民族的化心理、宗教思想在动物形象表达上所具有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经》顿教法门,为传统佛教教义范畴和宗教仪式及功课中注入了鲜活的世间内涵,将人们从传统宗教角色和使命之中解放出来。《坛经》将传统佛教通过戒、定、慧等修行程序,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依据佛法经论,实现成佛之目标的历程转换成体认自性般若,“识自本心”、“即心成佛”的顿悟过程。将外在的宗教仪式、功课与自性联系起来,实现宗教仪式和功课的内在化,体现了高度主体性精神和自由品质,这是《坛经》所蕴涵的人间佛教品格。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孝经》学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十三经注疏》中所收《孝经注疏》是唐宋时代官方为统一作为意识形态的经学思想,君臣共同合作努力,历经200多年最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