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采用管内汽液均相流模型理论式和实验公式相比较的方法得到了计算竖直管路内自然循环流动沸腾临界热通量的半理论半经验型公式,弥补了理论式不能适用于短粗管路的不足,使用此公式与作者的实验及其他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2.
对稳定线性热分层环境下湍浮力羽流无量纲积分方程首次采用数值解法进行求解,得出浮力通量、动量通量等参量在轴线上的变化规律以及羽流中性浮力点的高度和羽流最大上升高度。2种不同尺度空间及不同烟气羽流出口条件的实验表明,实际火灾烟气羽流最大上升高度与理论计算结果及文献经验公式相符,从而表明积分模型数值解的有效性,并为高大空间火灾烟气输运规律研究及探测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充满多孔质材料竖直套管内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饱和水和饱和R11为工质,对竖直同心套管内填充玻璃珠多孔介质层时自然对流沸腾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竖直套管内填充固体颗粒可以强化沸腾换热,在低热负荷区的强化效果尤为明显.多孔层对R11沸腾特性的影响要比对水的影响小得多.文中利用均相流模型对填充多孔质流路内的自然对流沸腾临界热通量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无量纲理论表达式,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点区域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理论曲线范围内,其趋势和理论预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空气间隙式膜蒸馏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采用一维定常流动及空气间隙层中不冷凝的假定,对空气隙膜蒸馏系统的传质传热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数学推导中对相关物理量进行了量阶分析,提出小量假设,导出了计算蒸馏通量的理论公式。还通过膜蒸馏实验测定自来水、盐水、染色水和碱溶液等4 种不同溶液的膜蒸馏通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理论公式能正确预测蒸馏通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热弹性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热力采油井中的套管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单向线膨胀计算套管中的热应力不足之外,并得出了较精确地计算套管中热应力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外旋流管式微滤膜器渗透通量的两个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型外旋流管式微滤膜器渗透通量的变化规律.建立渗透通量的稳态经验模型和动态衰减模型两个新模型.二各有侧重。前主要针对稳定过滤状态下的渗透通量.作将影响渗透通量的因素归纳成膜器进口雷诺数和欧拉数等重要的无因次数群.提出了具体的公式;后用于描述通量随时间衰减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幂函数模型.比原有线性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对这两个通量模型进行验证.最大偏差分别为13.9%和30%.两个模型均有一定实用价值。前为膜器放大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后有助于渗透通量的实时监控操作。两统一,能进一步改善外旋流管式微滤膜器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套管摩阻是大斜度定向井和水平井固井工艺设计及施工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大斜度定向井及水平井下套管过程中的套管摩阻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套管摩阻微分方程,并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了套管摩阻的解析解,该解析解简便实用,可用于预测和计算定向井和水平井的下套摩阻.文中采用这些公式对长庆油田塞平—1水平井所用套管结构的摩阻进行了现场理论预测,为固井工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预测结果与后来的实测数据较吻合,验证了本文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套管极限外压的主要因素:径厚比、变壁厚、初始椭圆率和材料机械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阐述了套管抗挤设计中的若干基本概念,并从理论上解释了有关公式中的若干系数,对套管抗挤计算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可供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量纲相似理论,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在推力轴承模型实验台已获得的有关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计算推力轴承润滑性能的无量纲相似准则经验公式,对三峡机组巨型推力轴承的瓦体最高温升,油膜最大压力和最小油膜厚度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三维热弹流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但由于推力轴承的实际轴瓦与实验丽瓦不能完全满足相似条件,因此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热采井套管损坏的机理,研制了一种适合于注蒸汽开采稠油的优质套管——WSP-105H.介绍了该套管的设计思想:研制耐热钢种,提高套管材料本身的抗高温性能;研制适合于热采井套管的螺纹结构,有效地释放高温产生的热应力.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套管的研制过程.最后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这种套管在热采工况下的适用性。并通过全尺寸模拟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套管适合于热采井.  相似文献   

11.
对纯工质R22和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25%/75%)在水平光管和微翅管内的流动沸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两种工质在环状流条件下水平管的周向壁温变化特性,为动力工程蒸发换热设备以周向壁温变化来判断两相流流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不同流型下的换热性能,以R134a为工质对两种不同微肋几何结构的三维水平内微肋管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可视化措施对流型及其转移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S9liman流型图上,三维内微肋管环状流的分界线较之于光管向左平移了一段距离,即环状流与波状流的转换判据由Fr等于7减小到Fr等于2,在较低的蒸汽流速和较低的干度下的换热三维内微肋管佾能维持环状流的状态,环状流区的实验数据回归的换热关联式与实  相似文献   

13.
对回路型重力热管蒸发段中氧化铜-水纳米流体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别讨论了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wCuO,工作压力p等参数对沸腾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液中添加适当浓度的纳米颗粒可以同时强化沸腾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工作压力对沸腾换热系数有显著影响,而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十分微弱;热管蒸发段的临界热流密度随wCuO的增加而增加,在wCuO>1.0%后保持稳定;而沸腾换热系数也随wCuO的增加而增加,在wCuO>1.0%后反而逐渐降低.临界热流密度强化机理主要来自于纳米颗粒在加热表面形成的吸附层;而沸腾换热系数强化与吸附层和纳米流体自身物性变化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Redu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charge in refrigeratingsystems is a significant mechanismfor mini mizing refrigerantleakage , which results in a worldwide redirection oftransport phenome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rom macroscale (conventional) to micro scale equipments . The use of aphysically small heat exchanger for a given capacity isadvantageous for several reasons : smaller evaporatorssignify the reduction of the plant size ; small physical sizeoften i mplies relatively lower m…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环形通道内环状流的分相流模型,通过求解质量、动量及能量守恒方程,得到了液膜的厚度、膜内速度、温度的分布以及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沸腾换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和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狭缝尺寸的增加而减小,与液氮在弦月形狭缝通道内沸腾实验数据相比,环形通道内环状流传热模型计算值仿小,平均偏差为29%,这是由于弦月形通道的特殊结构形式所致,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弦月形通道具有强化换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条件下流动不稳定性和临界热流密度 ( CHF)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以氟里昂作工质 ,在系统压力为 0 .9~ 2 .4MPa,入口过冷度为 -0 .61~-0 .0 8K,加热功率为 1.2~ 13 k W实验条件下 ,对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和 CHF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实 ,自然循环系统内可能发生两类流动不稳定性 :高频声波型脉动和低频密度波型脉动。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与整个系统的几何结构及总加热功率有关 ,而 CHF则主要取决于局部的流动参数和加热热流密度。得到了判断系统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界限。修正的 Bowring关系式可以可靠地用于预测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  相似文献   

17.
假定总热流密度来自对流和汽泡潜热两种成份的叠加,从理论上分析了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机理,揭示了沸腾换热系数与通道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了狭缝通道能强化传热,并以间隙为1mm和1.5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Two-phase flow patterns have been observed visuall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ube diameter, mass flux and tube inclination on flow condensation in small-diameter tubes. For horizontal or inclined small-diameter tubes, gravity-domination is decreased by shear stress and surface tension on phase change interface, which weakens the stratification of condensate and vapor flow due to the action of gravity perpendicular to flow direction. As decreasing the tube diameter from 5. 79 mm to 2.18 mm. the annular or sub-annular flows become prevailing in flow regime map. The existing flow regime maps for macro scale cannot predict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19.
对纯工质及非菜沸混合工质在水平形光滑机加工多孔表面(MFPS)通道上的流动沸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工质在光滑表面、混合工质在MFPS上均存在流动沸腾滞后现象;MFPS对两种工质流动沸腾换热均有强化效应,但与池沸腾相比,其强化效应有所减弱,故需从强化对流换热和防止沸腾滞后等方面加以改进。提出了纯工质和混合工质在水平光滑表面、MFPS环形通道中的流动沸腾换算计算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