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始基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基本体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事物都有某种共同的“始基”。东西方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恩培多克勒,中国的“五行”说,印度的“五大”,都把水、火、气、土、风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始基”,说明人类最早根据实践的需要而作出的哲学探索是唯物主义性质的。“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从人类的神话中解脱出来,用物质性的存在解释世界,标志着哲学的诞生;它把客观的物质存在与运动变化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朴素统一。“始基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时代造成的,对此不应苛求。  相似文献   

2.
"有我"、"无我"费思量--《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论者认为其间包含着“有我”的矛盾。其实,“无我之境”中确实包含着“有我之情”,但这同“无我”并不矛盾。因为“无我之境”中的“无我”是从创作主体的心性修养及观照方式方面而言的,而“有我之情”中的“有我”则是从具体文本的呈现状态方面来看的;前者是创作主体的旨趣和追求,后者则是前者情趣之自然流露,是前者追求的形象化确证。  相似文献   

3.
“无我之境”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我”,在“无我”“有我”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我”——诗人的自我意识存在;诗人的自我意识分为理智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的自我意识两种;而且在具体的条件下,二者总是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是这两种自我意识由冲突到平衡而最终谁占主导地位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自己强调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哲学。然而,究竟应当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今天,决不是一个已经明白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比较经典的有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人道主义(卢卡奇),实践哲学(葛兰西),以及国内这些年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交往论、生存论、解放论、类哲学等。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实是“无我之境”,而“无我之境”实是“有我之境”,其实,他们对意境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是对意境分类的角度不同。叶朗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割裂了意境中情感和意象的关系,其实是叶朗误读了叔本华美学中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流哲学在天人关系中强调的是天与人的和谐。中国古典诗歌中,“无我之境”的山水田园诗与“有我之境”的抒情诗,以感性的美的形式,将这一思想形象地体现出来,从中窥探“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的伦理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古代的宗教伦理是东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思想史上的主要宗教哲学派别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顺世论等都提出了伦理思想方面的明确观念。在这些观念中,禁欲和出世等内容占有相当比重,但与这些伦理观念不同的观念也在印度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有和空无观念是印度思想史上讨论的核心或基本观念,印度远古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和奥义书中就对此有表述,婆罗门教和佛教中也有大量相关论述。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对把握印度宗教哲学的主要内容、理解东方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现代认识论的最科学形态,这种科学认识论创立过程从范畴的角度来考察.它经历了三个基本范畴,实现了二个重要转化而成立的.“三个基本范畴” 是指自我意识、异化劳动、科学实践.“二个重要转化” 是指从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论转化到异化劳动论.再从异化劳动论转化到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欧洲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法、德等国都处于大革命的前夕,不仅是无产阶级要创立自己的哲学,“新的”资产阶级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也纷纷在这个时期中形成.1942年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一书问世,1943年穆勒的《推论的和归纳的逻辑体  相似文献   

10.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智慧的中心所在,它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转向的新篇章。对“物自体”概念的把握,是掌握康德批判哲学从感性论到理性论再到实践论演变过程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人们研究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11.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它是西方哲学逻辑发展的结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它又因在解决一些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方法论作用而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视域内解读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和发展理念。认为"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与物"辩证统一的哲学品质,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用。搞清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探寻实现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是必要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瞬间的奥秘     
物理学中空间的点对应于时间中的“瞬间”.相对论,量子论和场论中质点模型的失效,应当自然地导致“瞬间”概念随之失效.真正的瞬间必定是包含“过去———现在———未来”的微小绵延,也就是在当下的现在时刻渗透着过去和未来的小片段.对量子论中时间概念的哲学分析揭露了生命哲学与存在主义等思辨哲学包含的真理,但有待于与具体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玻尔认为,时间只有在测量时才有意义;薛定谔认为,EPR关联是由于经典时空和量子论时空的不协调造成的;彭罗斯认为微观时空是多重复合的.我们认为,在量子论中,瞬间概念和质点模型一样,是忽视物体运动时空形象的理想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萨特最为关注的哲学问题。萨特认为人的自由之根源在于人的意识的虚无性和否定性。认为人作为自为的存在与物作为自在的存在之差别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正是人的自由的根本所在。人的自由在于选择的自由,并认为这种自由是绝对的。萨特的自由哲学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最终不过是抽象的个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含义理论的哲学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学的诞生和发展与日常语言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用学的两大奠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皆源于日常语言哲学。言语行为理论试图通过研究具体的言语行为来考察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澄清或排除哲学混乱。会话含义理论则通过对语言的哲学思辨,寻求人的理性本质以及以理性为核心的哲学研究方法。无论是言语行为理论还是会话含义理论都是把语言视为一种分析工具,都是为解决哲学问题而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  相似文献   

17.
信息哲学作为一个新的哲学范式,直接冲击了传统哲学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结构。简单介绍了信息哲学中的一些新的范畴,阐述了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哲学的本质及其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哲学思想贯穿于每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本研究探讨了哲学上三种基本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体现。首先介绍了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中正是从概念、判断、推理三方面把力学知识整理成为了一个演绎知识体系。然后结合《理论力学》教学经验,通过实例分析教会学生从哲学上来理解相关的概念,熟知其中的原理性判断并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分析求解问题。引导学生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理论力学》的思维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仅重视对世界的解释而且重视对世界的改变的实践论的哲学观,为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世界的地理图景即地理学世界主要应界定在常识、科学和哲学三个层面上。地理学科学世界与地理常识世界以及地理哲学世界的思维的最基本的工具是概念思维。作为理论的基本形态之一的科学理论或作为科学的基本形态之一的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系统性、逻辑性、真理性、多元性和还原性。同时,科学理论具有说明、预言和方法论等多种功能。作为理念系统的方法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方向,途径、策略手段、工具及其操作程序的选择系统。以地理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方法论规定了地理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西方人了解或认识中国哲学当然主要是靠翻译文本。《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 ,历史上有过多种译本。本文从哲学概念的术语化及风格两个方面简要地、对比性地对《老子》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论 ,认为新译本有可能在吸收旧译本的基础上而优越于旧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