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62例直肠癌病人发病症状和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对有大便习惯改变(82.3%)、便血(71.1%)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行直肠指检及钡双重造影和内窥镜检查,以免误诊、漏诊;(2)术后放疗对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有明确效果;姑息放疗对缓解病人疼痛、便血症状,改善生存质量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24~79岁,50岁以上42例(677%)。病程2个月~2年,其中大便习惯改变51例(823%),便血44例(716%),直肠指检阳性45例(726%)。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为直肠腺癌。手术方式包括Mile’s44例,Dixon11例,造瘘7例。其中单纯手术13例,A期10例,B期3例;术前放疗6例,采用单后野或前后对穿照射,DT30~40Gy;术后放疗18例,采用前后对穿或两前一后野照射,DT40~60Gy;术后综合化疗…  相似文献   

3.
450例青年人纤维结肠镜检出大肠癌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1987年8月~1994年8月共进行1938例次纤维结肠镜检查,经病理证实大肠癌共108例,检出率557%,其中35岁以下450例,病理证实青年大肠癌11例,检出率244%。青年大肠癌占大肠癌总数的1019%。青年大肠癌11例中,男7例,女4例,男∶女=175∶1,20岁1例,21~25岁4例,26~30岁1例,31~35岁5例。大肠癌发生在直肠6例(5455%),乙状结肠3例(2727%),横结肠1例(909%),升结肠1例(909%)。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血便、腹痛、腹泻、粘液便,病程平均113个月。病理分类:腺癌7例(6364%),息肉腺瘤恶变3例(2727%),乳头状腺癌1例(909%)。本组直肠癌6例作肛门指诊,均能触及病灶,最后经纤维结肠镜检而确诊  相似文献   

4.
对鼻咽癌常规外照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的改进,以期提高疗效。方法:186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病人,接受常规60Co根治性分段外照射,鼻咽和颈部DT60~72Gy/9~11周,中间休息3~4周。分析其5年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按照TNM(长沙,1979)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1/1);Ⅱ期533%(27/45);Ⅲ期464%(45/97);Ⅳ期20%(9/43);总的5年生存率为441%(82/186)。结论:对Ⅰ~Ⅱ期病人以设法提高局部控制率为主;对Ⅲ~Ⅳ期病人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时,必须综合全身化疗,防止出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对Ⅱ、Ⅲ期乳腺癌69例综合方法疗效对比分析。全组5年生存率536%,Ⅱ期78%,Ⅲ期472%,Ⅱ期各组(S,S+C,S+R,S+R+C)无显著差别;Ⅲ期各组S142%,S+C33%,S+R473%,S+R+C60%(P<005)说明综合治疗方法对生存率有影响,增加放疗对Ⅲ期尤为显著;加放组淋巴区胸壁3年复发率与未加放组比为1∶2(9/50:7/19),其复发平均时间为318∶135(月),说明加放对局部控制效果的肯定。增加化疗(CMF/CAF/CEF)与未加化疗比生存率有改变,前者为595%(22/37),后者为333%(3/9),而除S组外,增加化疗使S+R+C达60%,S+R473%组无显著性差别(025>P>010)。S+(S+C)与(S+R)+(S+R+C)组5年生存率,前者为368%(7/19),后者为60%(30/50)。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70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间180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对局部晚期NSCLC的特殊处理模式。1)关于NSCLC的减量性手术问题。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244例肺癌减量术及同期364例剖胸探查术的累量生存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减量术的1、3、5年累量生存率分别为569%、206%和175%;探查术为411%、78%和53%。因此,肺癌的减量性手术应积极提倡,应列为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配合术后的放、化疗,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2)关于NSCLC支气管残端阳性的问题。71例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的肺癌病人的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5%、324%、250%和193%,低于根治术组。最佳的治疗方式在是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辅以术后放射治疗。3)关于NSCLC的多次手术问题。复发NSCLC的再次手术,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可达55%、17%和17%,应认为是目前肺癌术后复发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4)对双肺同期发生的孤立或多发肿瘤,采用一期切除的方法,可获得286%(2/7)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癌资料表明:(1)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高达78%,治疗除重视区域治疗外,还应注意全身治疗;(2)影响乳腺癌复发和转移及预后因素很多,但最重要为腑下淋巴有无转移及原发肿瘤大小;(3)半数病人在2年复发、转移,对Ⅱb期以病人术后加放疗、化疗是降低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1377个有效病例30余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率与年龄、性别和季节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公畜病例占352%,母畜占648%;内科病多发生于1岁以内(4137%),外科病以3—4岁较多见(2983%),产科病常见于3岁的家畜(2817%);发病季节在每年的3—4月份为最高,分别占年度病例总数的1242%和1365%所有病例中内科病占7204%,外科病127%,产科病1176%,传染病276%,寄生虫病126%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老年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及特点。在门诊或(和)住院呼吸道感染病人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咽试、痰或/和血标本,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儿童及少年组(<17岁)患者28例,占699%;成人组(18~59岁)患者61例,占196%;老年组(≥60岁)患者33例,占106%。老年组病例以男性为主,平均发病年龄673±52岁,多发生于冬季,表现以咳嗽、咳痰、气促、胸片异常,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为主(占48%),经抗炎治疗后症状较儿童组消退慢。建议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常规查肺炎支原体,选用氨基甙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0.
以吗啡浓度作为设置依据,对60例病人进行术后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观察。结果表明:吗啡用量I组为(460±048)mg,Ⅱ组为(452±08)mg,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Ⅰ组为11±05,Ⅱ组为24±0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A按压总次数Ⅰ组为(26±32)次,实进次数(196±213)次;Ⅱ组为(85±1063)次,实进数次(653±624)次,总次数/实进次数比值(D总/D实)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恶心Ⅰ组2例(67%);Ⅱ组3例(10%)。提示Ⅰ组吗啡配伍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ConA或PHA对鮎(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粘液细胞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试剂染色法(AB-PAS),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粘液细胞进行分类,研究ConA或PHA浸泡和注射刺激对鲇皮肤和鳃粘液细胞密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鳃丝软骨Ⅴ型粘液细胞密度经浸泡刺激无显著增加外,无论采取ConA或PHA浸泡刺激还是注射刺激,皮肤中的Ⅰ型,Ⅳ型粘液细胞和鳃中的Ⅱ型和Ⅲ型粘液细胞密度都有显著增加.(2)经ConA注射或浸泡刺激后,皮肤中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64.2%和145%,鳃丝中粘液细胞密度分别提高了173%和220%;经PHA注射或浸泡刺激后,皮肤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67.8%和142%,鳃丝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108%和196%;经ConA或者PHA注射刺激,鳃丝软骨的粘液细胞密度都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8.8%和13.2%,浸泡刺激对粘液细胞密度都没有显著影响(3)ConA刺激较PHA刺激效果明显,浸泡刺激较注射刺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102例活动性胃肠道大出血患者,在24~48h内进行急诊喷洒凝血酶止血治疗,结果永久性止血87例,占85%,暂时性止血9例,占8.8%,无效6例,占5.9%,表明内镜下喷洒凝血酶是治疗活动性胃肠出血准确可靠,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酐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现况调查。结果:在车间邻苯二甲酸酐平均浓度为4.89mg/m3时,35名作业工人的粘膜刺激症状及相关体征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内科检查,血常规化验及皮肤敷贴试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邻苯二甲酸酐主要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作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 ,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方法 :分析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 982 8例住院资料 ,发病百分比的差别采用 χ2检验。结果 :应激性溃疡 493例 ,占同期住院新生病儿的5 % ,缺氧性脑损伤中应激性溃疡发病百分比为 2 8.0 5 % ,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在生后 2天内者占 6 0 .45 % ,出血量大于 2 0 m L 者占 19.2 7%。结论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1)发病率较高 ;(2 )高危病种是缺氧性脑损伤 ;(3)发病天龄早 ;(4)大量出血者占少数  相似文献   

15.
对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自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32例伤寒儿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儿童均发热,伴消化道症状者198例(45.83%),肝脏肿大者345例(79.86%),脾脏肿大者86例(19.90%);25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肺炎129例(29.86%),伤寒肝炎64例(14.8%),心肌炎52例(12.04%),肠出血、肠穿孔很少见;白细胞在正常范围者302例(69.91%),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为0者345例(79.86%).药敏报告表明伤寒杆菌对氯霉素的耐药性明显下降,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不耐药,而氨苄青霉素尤其是复方新诺明耐药较多,几乎所有菌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敏感.结论:伤寒病6岁以上学龄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复杂,嗜酸性粒细胞为0仍是儿童伤寒的1个特点,治疗儿童伤寒以第3代头孢菌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随机分类方法,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两种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EGV)破裂出血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7例病例分成两组,奥曲肽组19例,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18例。结果:两组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奥曲肽组85.5%,联合用药组85.0%。失败率:奥曲肽组14.5%,联合用药组1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奥曲肽组10.5%,联合用药组2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方法治疗EGV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基本相似,但联合用药组副作用率明显高于奥曲肽组。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功血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功血属于无排卵型功血,约占功血的20%,在治疗上,西医以止血和调整月经为主,中医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异常阴道流血的病因。方法分析198例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主要病因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2.63%)。其子宫内膜的表现主要为增生过长(69.35%)。(2)肿瘤是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的第二大发病原因(16.67%),以子宫肌瘤常见。(3)妊娠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4.04%)。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异常阴道流血的主要病因是性腺轴内分泌失调,同时注意排外肿瘤。  相似文献   

19.
初步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出血的原因。回顾性分析104例行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中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发生术中出血4例,发生率为3.8%。4例均为椎管内血管破裂出血,全组无术后因出血过多二次手术、感染及死亡。由此可知,患者术前接受治疗程度、体重、腹围等因素及手术者熟练程度、经验和适应症的选择与MED术中出血有关。遵守操作原则,熟悉椎管内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探讨减少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采用高频电切术的196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防治等方式防治并发症,对照组采用普通对症处理方式进行防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2例(2.04%)出现轻微腹痛,1例(1.02%)发生延迟性出血,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均恢复正常.对照组中有5例(5.10%)出现腹痛症状,6例(6.12%)发生延迟性出血.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电切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具有安全、有效、创面小、可反复使用等优点,积极有效的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可以避免外科剖腹手术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