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草地研究所研究人员郭继勋、祝廷成、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38年,第12卷,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羊草草甸枯枝落叶的分解、积累与营养物质含量动态》的学术论文。在草甸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对调节物质循环,提高生产力,保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伴随枯枝落叶的积累,使营养物质贮存起来。同时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使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归还给土壤,得以保证植物的再利用。枯枝落叶的积累与分解是确保草甸生态系统物质的必要环节。因此,它在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重要的,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生态学问题。此项科研成果对羊草甸枯枝落叶的分解积累的规  相似文献   

2.
枯枝落叶层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七峰林场部分林班由于人类活动较少,森林茂密,植物种类繁多,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状态,是研究森林枯枝落叶的理想地区。笔者在本文中以七峰林场省级七星砬子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内的部分林班为调查对象,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枯枝落叶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典型喀斯特区不同覆盖下顶坛花椒林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典型喀斯特区不同覆盖下顶坛花椒人工林地生态需水量及生态亏缺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裸露率375 %的100 m2样地内,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林地土壤含水量为153~185 m3,经枯枝落叶和石面覆盖后分别为156~206 m3和152~192 m3,枯枝落叶覆盖后林地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幅与变幅均最大;顶坛花椒在生长发育期总蒸腾量为91962 7 mm,蒸腾耗水量以成熟期最多,开花结果期次之,展叶期最少;林地潜在蒸散量和实际蒸散量分别为51518 3 m3和54950 1 m3,经不同覆盖处理后,蒸散量均下降,其中石面覆盖时减少量多;林地生态需水量为61479 4 m3,经枯枝落叶和石面覆盖后,其生态需水量分别为58424 2 m3和46000 1 m3,而经枯枝落叶覆盖,在顶坛花椒成熟期林地未出现水分亏缺。对不同覆盖条件比较可知,枯枝落叶覆盖下林地水分亏缺量最少,在植物生长发育期抵御干旱的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喀斯特区造林选择枯枝落叶覆盖效果相对较好,而为保证顶坛花椒的产量及质量,在其开花结果期和成熟期应加强土壤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研究区采挖竹笋活动区域坡地土壤的枯枝落叶层厚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土壤粒度特征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土壤冲击指数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定量研究采挖竹笋活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比采挖竹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该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具体表现为:(1)受旅游活动干扰,枯枝落叶层厚度、含水率、土壤黏粒等指标均有所减小,而土壤容重、土壤砂粒则有增大趋势;(2)各级坡度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所变化,且变化极其显著(P0.01)的坡度范围均集中在Ⅰ(0°~5°)、Ⅱ(6°~10°)级坡度上;(3)在旅游活动影响下,枯枝落叶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对旅游活动干扰表现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土壤粒度中粉粒含量对旅游活动反应最弱;土壤细黏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著正相关,粗砂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云南蓝果树枯落物厚度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为我国热带北缘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落叶大乔木,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树种。根据野外调查,目前云南蓝果树自然更新困难,枯枝落叶是森林更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了种子表面覆盖0cm、1cm、2cm、3cm、4cm厚枯落物和种子置于1cm、和2cm厚枯落物表面7个实验处理,模拟自然条件研究枯落物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的影响,0cm枯枝落叶厚度处理萌发率最高,为42.7%±3.7%;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起始萌发时间有显著的影响,枯枝落叶厚度在0cm的起始萌发时间最早,为7d。同时随着厚度的增加,萌发起始时间推迟,最迟为4cm的处理,为19d;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势也有显著影响,0cm处理时发芽势最高,为18.0%±3.8%,除0cm外的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上海环城林带不同植物群落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改良土壤的功能差异,进而为城市森林的群落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上海环城林带7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分层测定了土壤的密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氮和硝氮等8个理化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各群落类型间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0~20 cm),不同植物群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存在差异,落叶阔叶林悬铃木群落和落叶针叶林池杉群落的土壤质量指数较高,而落叶阔叶林全缘叶栾树群落的最低,其他类型群落的居中,不同植被类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可见,减少人为管护有利于枯枝落叶层的积累及林下草本和幼苗的更新,可以促进土壤质量的综合改善。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广东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缓冲作用、枯枝落叶层的持水保土作用、林下土壤的渗透性能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枯枝落叶最大持水量、林下土壤层的非毛管孔隙度大小及林下土壤层渗透速度大小等几个指标对比,得出信宜县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方面的效能高低顺序是:常绿阔叶林优于针阔混交林,而针阔混交林又优于松、杉林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05,(10):54
将枯枝落叶冠以现代科学技术巧妙地转化为优质环保肥,这样的特殊肥料厂最近在广州问世。这一国内首创的肥料厂位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内,该厂以华南植物园凋落的枯枝落叶为生产原料,采用静态发酵仓堆肥技术,对枯枝落叶等原料破碎后进行高温发酵,实现快速腐熟与除臭,使其生物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整个厂区包括一个破碎和预发酵区、一个发酵池和六个后期腐熟仓,所产的环保肥富含有益微生物,钙、镁等中微量元素,兼有无机肥和有机肥的优点,可广泛使用于草坪、花卉与苗木生产。  相似文献   

9.
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库布齐沙地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好气型细菌、纤维素分解菌、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特点较为多样,但总的来看,夏秋季是它们数量最多的时期,地下枯枝落叶样品中的数量普遍高于地上样品,枯叶中的数量高于枯枝.相邻土壤样品的表现较复杂,数量变化波动明显,部分类群高峰值的出现有滞后现象,这与沙地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滇中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云南松进行了元素背景值的研究,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采集了8个样地8科13属13种29个植物叶片样品,并在每一样地内采取枯枝落叶样品一个,土壤样品一个,共采样45个。对样品进行以下项目测定。氮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直接蒸馏法;磷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钾、钙、镁、钠等的测定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用酸度计测定土壤的pH值。测定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内元素含量有一定的范围,并与土壤中元素含量有一吸收系数,影响植物叶片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植物对元素的吸收积累能力。植物叶片含元素种类与土壤所含元素种类相一致。初步研  相似文献   

11.
初步研究了库布齐沙地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好气型细菌、纤维素分解菌、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特点较为多样,但总的来看,夏秋季是它们数量最多的时期地下枯枝落叶样品中的数量普遍高于地上样品,枯叶中的数量高于枯枝,相邻土壤样品的表现较复杂,数量变化波动明显,部分类群高峰值的出现滞后现象,这些沙地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溶解有机碳浓度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亚热带木荷和杉木人工林(monocu1ture plantations of Schima superba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15年生)枯枝落叶层(包括Oi、Oe和Oa层)DOC浓度及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木荷人工林枯枝落叶层DOC浓度高于杉木人工林;两种群落枯枝落叶层中,Oi层的DOC浓度均高于Oe和Oa层;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不同分解层次DOC浓度的季节变化模式相似,均在秋季出现最大值;枯枝落叶层DOC浓度及季节变化与温度、湿度、生物活性及枯枝落叶层中有机质数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油蒿演替系列土壤基质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基质变化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群落的演替.对干旱区油蒿群落演替系列土壤基质变化的分析表明,随油蒿群落的演替进展,土壤各层中CaCO3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全N含量也明显增加,相应各层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油蒿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强.这些变化促进了油蒿枯枝落叶的分解,加速了Ca2 的释放,促进了土壤呼吸,促进了土壤中CO2的释放,进而促进了油蒿群落土壤中CaCO3的淋溶和淀积.进一步分析得知,油蒿须根是土壤CaCO3形成的重要来源.钙积层的形成使得较油蒿根系更浅的冷蒿植物得以侵入、定居,而油蒿则逐渐退出.因此,土壤基质变化尤其是土壤钙积层的形成是油蒿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海南的农业生产习惯于实行农田连作制。水田多是种植两造水稻,没有改变土壤生态环境,致长年累月,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差,有效养分缺乏,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低。海南地处热带海岛生态环境,适宜生物生长,植物生长快,有机物积累快,但是热量高和雨量集中,土壤养分分解、转化和流失也快。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充分利用热带海岛生态环境的优势,争取多种一造,既有产品收入,又有茎杆、枯枝落叶回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培育高产稳产农田。  相似文献   

15.
在巨树林立的热带雨林中,弱小的草本植物生长在地上是不明智的。巨树的林冠层截去了大部分的光线,在林下土壤中,植物根系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不仅如此,林下堆积的枯枝落叶在发酵时会耗费大量氧气,同时产生有害物质,让小小的草本植物喘不过气来。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附在大树身上向上“攀耙”。除了利用大树提供的高度优势,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祖木质残体与枯枝落叶层一样,作为土壤特有的发生层次,是森林生态系统中腐屑食物链的起点,有机碳和养分的储库,并为生态系统的过程提供能量和物质,对维护林地土壤肥力和提高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该层还具有良好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以及在影响土壤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伊犁河上游典型草地养分限制状况,为不同草地类型群落营养循环及植物-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群落植物-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研究区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根系的氮、磷、钾含量变异较大,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地上部分氮含量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的氮含量;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植物地下部分根系的氮含量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的氮含量;不同草地群落类型植物地上部分的P含量与植物N/P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与土壤P含量、土壤P含量与土壤N/P比值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和土壤N/P比值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结论】研究区土壤氮素缺乏,可以考虑在草地生长过程中适当添加氮肥。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中龄林生物归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归还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过程中的一环,对于快速育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尾松I类主产区枯枝落叶量1年可达约5000kg/hm^2,枯落物中以落叶所占比例最大,达75%-89%,枯枝最少。不同时期枯落物多少差异较大,但枯枝差别较小;落叶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间占总落叶量的60%多,花杂在4-6月最多,均极显差别于其它各个时期。施肥具有显增加或减少枯落物量的作用,其中施N2P2K可显减少落叶量,施P3、N1P1、N2可显增加花杂量。然而施肥并未显改变归还的营养元素量。1年内归还的养分中(平均值)N为35.07kg/hm^2、P为1.77kg/hm^2、K为6.36kg/hm^2,Ca为18.30kg/hm^2,Mg为6.99kg/hm^2各类枯落物中枯枝归还的营养元素量最少,落叶最多,占归还元素总量的80.8%-87.6%。  相似文献   

19.
于2003年1月-2003年12月对酸沉降影响下韶山4个典型样地进行了林内降雨DOC的监测,并以此分析研究了韶山森林在酸沉降作用下DOC浓度、通量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韶山森林冠层穿透水、亚冠层穿透水以及枯枝落叶层淋滤液中DOC月均浓度分别为8.52 mg C/L,10.43 mg C/L和23.38 mg C/L,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冠层穿透水和枯枝落叶层淋滤液中DOC浓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亚冠层穿透水DOC浓度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小;环境因子对DOC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降雨酸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冠层、亚冠层和枯枝落叶层中DOC通量月变化范围分别为81.37 ~808.18 mg/m2,97.04 ~398.73 mg/m2和329.31~2 789.1 mg/m2.从全年来看,枯枝落叶层淋滤液中DOC通量均为最大,表明韶山森林DOC的积累主要出现在枯枝落叶层.  相似文献   

20.
强度干扰红松阔叶林种子库特性及其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对针阔混交林过伐林种子更新的动态,通过对样地乔木树种的种子库、枯枝落叶层的种子库以及土壤种子库与当年生幼苗的关系得出:在自然条件下,各树种的种子库中种子转化为幼苗的比率极低,一般在0.0055%-0.5%之间,与人工播种的转化量相比相差甚大。同时,分析并强调了枯枝落叶层在种子库动态中以及在森林更新中的生态学意义。并且,结合植被动态演替和现有林的经营提出了“潜接层”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