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锐劲特和除尽对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锐劲特对2龄幼虫的LC_(50)值为20.19 mg·L~(-1).LC_(95)值为66.90mg·L~(-1).对4龄幼虫的LC_(50)值和LC_(95)值分别为21.31,85.82 mg·L~(-1);锐劲特对小菜蛾的毒力高于除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小菜蛾的防效差,除尽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而锐劲特50 mg·L~(-1)浓度下防效可达到98.6%,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3种常用农药及其混配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采用胃毒法,室内测定3种农药的LC_(50)及3种混配药剂的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在处理24 h之后,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0.31+0.74)mg/L和阿维菌素+毒死蜱(0.31+0.42)mg/L两个配比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均呈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302.34和441.73,其中阿维菌素+毒死蜱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0.74+0.42)mg/L配比对茴香薄翅膀野螟的毒力呈现拮抗作用,共毒系数仅为1.19。在处理48 h之后,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3个配比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均呈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644.08,155.21和239.58,其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配比增效作用最大,说明这两种药剂混配在生产中防治该虫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氯氰菊酯和锐劲特及其混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胃毒作用。测定的结果为氯氰菊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_(50)是104.40mg/L,锐劲特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_(50)是7.78mg/L,证实了锐劲特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比氯氰菊酯高。氯氰菊酯:锐劲特分别按5:6、2:1、5:1的质量比制成的混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_(50)分别为9.65mg/L、25.14mg/L、23.24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39.17、80.80、145.92,其增效倍数分别为0.40、—0.19、0.46,可见其中两种混配有增效作用,其中氯氰菊酯:锐劲特为5:1的混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类农药乐斯本,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双和阿维菌素类农药阿巴丁、害极灭、杀虫素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实验种群成虫和1—2龄幼虫的LC_(50)分别为:成虫48.68,20.97,4.27,1.40和0.63ppm;幼虫70.94,30.42,2.21,2.91和2.08ppm。阿维菌素类农药对美洲斑潜蝇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性.通过比较测定美洲斑潜蝇敏感种群和自然种群幼虫对农药敏感性的差异,得出美洲斑潜蝇对乐斯本的抗性已达到低抗性水平,抗性倍数为9.6倍;而对阿维菌素类农药处于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4%治腐星膏剂及硫磺、硫酸铜单剂和对照为5%菌毒清水剂做抑制苹果腐烂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是:Ec50分别为:122.0956、287.7784、385.0142、18.5541μg/ml,1.4%治腐星膏剂共毒系数为205.4095,增效倍数为1.051。表明硫磺和硫酸铜复配制剂对苹果腐烂病菌抑制作用明显提高,可以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指导农药的安全施用,避免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家蚕(皓月×菁松)为试验生物,采用浸叶法对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等5种杀虫剂进行了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18%吡虫啉·氟酰脲悬浮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20%唑虫酰胺.虫螨腈微乳剂、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5种杀虫剂对家蚕96 h的LC_(50)分别为0.451、0.923、0.766、23.18、21.40 mg a.i./L,其毒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中毒、中毒。尽管有2种农药对家蚕毒性中等,但其对家蚕96 h的LC_(50)临近中、高毒分界值20 mg a.i./L,其与另3种农药对家蚕均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不宜在桑园附近或桑叶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福寿螺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筛选出最佳药剂、最佳剂量和最适用环境条件的灭螺药剂,选择6%四聚乙醛颗粒、40%四聚乙醛悬浮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硫酸烟酰苯胺粉和50%杀螺安乙醇胺盐悬浮剂,这5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杀灭福寿螺的比较实验.通过室内和野外茭白田实验,结果表明这5种药剂都能在较短时间3 d内100%杀灭福寿螺(P0.001),且对茭白生长安全、能提高产量(每667 m~2提升13%~26%);此外,这类化学药剂还能抑制福寿螺活性,防止逃逸.综合比较,推荐水田使用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和硫酸烟酰苯胺粉100 g(每667 m~2),含水少的沟渠可考虑使用6%四聚乙醛颗粒100 g(每667 m~2).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大瓶螺的生态学特性、年生活史,分布与为害、产卵量、孵化率及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等。并提出了三种防治方案,认为以药剂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中以茶籽饼或硫酸铜在插秧前期进行清田毒杀为最佳,此法价廉高效,低毒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浸花法和田间小区喷雾法,测定其室内毒力及药后1,3,7,11 d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毒力的强弱顺序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除虫菊素乳油;在田间药效试验设定剂量范围内,各处理对西花蓟马的防效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药后7 d,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5%除虫菊素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及10%烯啶虫胺水剂的药效各达73.3%~88.4%,71.2%~82.9%,52.8%~68.2%,61.6%~72.7%和69.6%~82.3%。在生产中建议首先使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适宜质量浓度为20.00~40.00 mg/L(1 500~3 000倍),其次推荐10%烯啶虫胺水剂,质量浓度50.00~100.00 mg/L(1 000~2 000倍),再次为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建议使用质量浓度106.67~142.22 mg/L(5 600~7 500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明确12种常用农药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方法:采用胃毒法,室内测定各农药的致死浓度.结果:各农药处理24h后,毒死蜱、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杀虫单、杀螟丹、溴虫腈、茚虫威、丁醚脲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1278mg/L、5.1388mg/L、5.9060mg/L、5.2977mg/L、6.5671mg/L、8.8636mg/L、10.2747mg/L、14.5448mg/L、11.5089mg/L、8.5582mg/L、5.8473mg/L、55.8615mg/L;上述各农药处理48h后的LC_(50)值分别为,2.5759mg/L、0.7514mg/L、0.9522mg/L、1.4031mg/L、0.4814mg/L、5.7853mg/L、8.3911mg/L、9.7326mg/L、6.0748mg/L、4.0121mg/L、6.1810mg/L、26.5905mg/L.结论:其中用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茴香薄翅野螟后的LC_(50)相对较小,说明这几种药在生产中防治该虫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贝类资源,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引进养殖。由于肉质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记述了在酒泉市养殖的试验,结果表明福寿螺卵的人工孵化方法和大田饲养方法都比较简单易行。并且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的特点。所以具有推广普及的前景,将为西北地区增添新的水产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2.
甲苯二异氰酸酯对小鼠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考察受试物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否具有遗传毒性.通过小鼠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进行检测.在给予甲苯二异氰酸酯1/16LC50和1/8LC50剂量的染毒组对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无显著性影响(P>0 05),而1/4LC50以及1/2LC50剂量的染毒组对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 01),结果显示,甲苯二异氰酸酯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初步对洱海周边水域及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三条河进行福寿螺分布调查.结果:洱海周边水域均有福寿螺分布,其中茈碧湖和西湖分布密度最大,江尾、沙坪、海东、双廊、挖色和上关水域次之;大理、喜洲、下关、湾桥和银桥水域有少许分布;洱海东侧的河道、水沟等浅水区域是多发地段.三条河福寿螺分布最多的为永安江,其次是罗时江,弥苴河未发现其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三种农药对黄鳝红细胞微核的诱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核测试法广泛应用于快速评定物理和化学诱变因子对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损伤。本实验在测定杀虫双、甲胺磷和速灭杀丁三种农药对黄鳝96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在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之间设置五个浓度组,研究了每个浓度组对黄鳝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杀虫双、甲胺磷和速灭杀丁对黄鳝96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02、2.37和0.134ppm。这三种农药都能诱导黄鳝红细胞微核率的提高,而且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变化呈正相关性,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微核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提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农药浓度较低时,微核率的变化也是显著的,在评定水质时,要考虑到农药对鱼类遗传物质潜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鳃及性腺组织制片法,分析大瓶螺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大瓶螺染色体为2n=28,可配为14对,除3、8、12这3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皆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长度呈连续递变,其中相对长度最长的1号染色体为10.09,最短的14号染色体为5.10,NF=56,全套染色体上未发现有次缢痕,随体及与性别有关的性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16.
关于福寿螺前期体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来自福寿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的福寿螺的前期体重对不同密度和饲料构成的组合环境的响应模式,得出了参试基因型在灵敏程度上所表现的序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二种有机磷农药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钦铭  赵美珠 《江西科学》2006,24(5):297-300
本文研究了二种有机磷农药敌百虫和久效磷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急性毒性和对褶皱臂尾轮虫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的孵化率随着有机磷农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孵化时间随之增加,敌百虫和久效磷对褶皱臂尾轮虫的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876 7 mg/L和0.0534mg/L。  相似文献   

18.
氨氮对斑马鱼2种代谢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材料,用氯化铵模拟水体中氨氮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得到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114,105,101 mg/L.在96 h LC50以下,设6个质量浓度梯度,进行24 h氨氮胁迫,之后测定斑马鱼不同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ase),腺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结果表明,各类酶活的变化与氨氮质量浓度都呈一定相关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增大,ATP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CAT酶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锌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24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81、3.221 mg/L;48h LC50分别为0.383、1.573 mg/L;72h LC50分别为0.315、0.471 mg/L.铜、锌联合毒性致毒特征表明:高强度的锌离子对铜离子有拮抗作用,高强度的铜离子对锌离子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