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西汉高速公路穿越秦岭地段的断裂带上采集断层泥,应用扫描电镜对断层泥中石英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并根据电镜下石英颗粒表面的凹凸程度、光滑程度和孔洞大小判定断层活动性及相对活动时间;同时在断裂带上采集定向岩组标本,在费氏台上对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描述和岩组分析,并对断裂带的早、晚期应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3条断裂均以粘滑为主,其最新活动的时间均在上新世,同时确定了工程沿线不同断裂的应力特征.  相似文献   

2.
由黄河阶地变形反映的兰州盆地活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比例尺航空照片、1:10 000地形图及DEM图像研究和详细的野外调查,确定了兰州盆地各级阶地的分布状况.野外利用差分GPS实地测量了各级阶地海拔高度,据此得到了兰州盆地黄河两岸阶地纵剖面图.根据剖面图中阶地变形特点分析了兰州盆地活动构造特征,发现兰州盆地内活动构造以褶皱变形为主,断层多为褶皱隆起过程中的派生断裂,其活动性较弱.兰州盆地内变形的动力来源于西南方向马衔山北缘断层的左旋走滑.现有的地质资料也支持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以基础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为基础,系统分析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平面、剖面构造特征,并通过关键时期断层活动性分析、主要油源断层的厘定、断层封闭系数计算等,进一步探讨歧口凹陷构造控油气作用,对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取得新的认识,明确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平面上主要发育NNE、NE、EW和近EW向4组断裂,剖面上表现出多种典型的伸展构造样式、伸展-走滑构造样式;断层的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其中,Es_3时期、Es_1时期和Ed时期断层活动性强,Ng时期以来断层活动性明显减弱。研究区发育7条主要油源断层, Es_1—Ed时期断层封闭系数均较低,不利于油气成藏,Ng—Nm时期断层封闭系数明显优于Ed时期,以4~6为主,成为歧口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了MW6.6地震。通常震中所处断层的破裂特性与周围区域应力场的动力学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发震构造断层的精确刻画以及区域地壳中应力释放细节的深入探究,可以加深对发震构造周围地震动力学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对判定当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首先搜集整理了震源附近的26条余震震源机制,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得到震中附近的应力场,发现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为157.36°,倾伏角为1.15°,主张应力方向为66.56°,倾伏角为34.98°,与该地所处的帕米尔高原陆内俯冲形成近东西向断裂的右旋走滑兼有逆冲的背景相一致;然后利用389条余震精定位数据,结合高斯-牛顿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拟合得到发震断层面的走向为103.64°、倾角为65.65°,这与木吉右旋走滑断裂的几何特征基本重合;将所求应力场投影到断层上,得到滑动角为152.77°,该地震表现为右旋走滑断层;最后利用本研究获得的区域应力张量模拟得到的该状态下的各种形状断层面的相对应力分布,发现该地震发生的断层面的相对剪应力接近1,破裂方向与震源区的最优剪切力方向相同,表明...  相似文献   

5.
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前人对金湖凹陷乃至苏北盆地构造的分析成果,在构造理论指导下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铜城断层构造特征与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城断层近SN延伸,断面具"丝带效应",其东、西两盘诸断层发育规模、活动性和剖面样式有所差异,铜城断层与两盘断层不具成因上的"世代关系",但具有构造分区作用;区域应力和先存构造是影响铜城断层形成与演化的主要因素;古新世—早始新世NW—SE向伸展作用时,铜城断层为具有调节作用的变换断层,并不受郯庐断裂的走滑作用影响,中始新世近SN向伸展作用下,又叠加以主动走滑性质,断层规模扩大,渐新世至早中新世近EW向挤压应力造成南段断面倒转而呈"逆断层"特征;铜城断层形成于伸展环境,在挤压环境中受到局部改造,具有走滑性质、多期活动、逐次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模式,描述了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促滑作用方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云南及邻区的地震,计算了173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睦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以及受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云南及邻区发生的173个地震中,64%的地震发震断层受到潮汐应力的促滑作用,其中,受减压型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略大于受增压型促滑作用的发动层数比例;在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111个发震断层中,走滑型发震断层占67%,倾滑斜滑型发震断层占33%,说明云南及邻区的走滑型地震较易受到潮汐应力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6):6420-6423
实测剖面地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石岭镇境内,位于距四平市区约30 km的303国道两侧。通过对该剖面登娄库组野外露头的精细测量和细致研究,对其构造样式和动力学机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共识别出39条各类断层和多种类型的褶皱,其中断层以小型逆断层为主,少数为走滑断层,走向均为NNE向和SWW向,这与依兰-伊通断裂带走向大致相同。通过对剖面内各断层、断层组合及褶皱形态的综合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得出该剖面登娄库组构造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运动方向变化的影响,先后经历了早白垩世末期至晚白垩世早期(100Ma左右)左行走滑正断层运动和早第三纪右行走滑逆断层运动两个期次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水力压裂对天然断层活动性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地质资料建立应力-渗流耦合数值模型,模拟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活动.分析水力裂缝与天然断层的相互作用,研究压裂过程中断层滑移、孔隙压力分布以及震级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可能扩展至上覆断层,裂缝尖端的张应力将导致断层与裂缝交叉附近出现接触应力和剪切应力集中,导致断层...  相似文献   

9.
昌福山矿区构造可归纳为3个构造特征:第一该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以背斜构造为主体;第二该矿区缓断裂构造发育,发育的F、F、F三条主要缓断裂构造,均为切层式滑覆断层,且均具有"层位"性;第三该矿区是以"扇"型主干断裂构造构成矿区的边界断层。并分析、研究了昌福山矿区构造形成机制及演化。  相似文献   

10.
准中4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发育多个含油构造,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勘探程度较低。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平衡剖面回剥、断层落差等方法,系统研究准中4区块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从而对研究区动力学成因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准中4区块断层呈带状分布,可划分为董3~董1井断层区、董7~董8井断层区和董6井断层区3个构造分区。其中,董3~董1井区断层为高角度逆冲断层,在J_1s~J_2t沉积期强烈活动;董7~董8井区断层为高角度正断层和斜滑断层,董6井区断层为高角度"卷心菜式"正断层,均在J_1s~J_2x沉积期强烈活动。进入白垩纪,研究区内各分区断层活动减弱,代之以区域整体沉降,至新近纪,构造变形以单斜挠曲为主要特征。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董3~董1井区断层受控于准南缘冲断和白家海凸起的阻挡,董7~董8井区断层受控于走滑变形机制下三台凸起冲断的后缘拉张。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断层与缝洞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为典型的缝洞型储层,断层带钻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较多的研究认为断裂带是有利的裂缝发育带并沿裂缝形成溶洞,研究发现地表剖面溶洞充填物被断层切割错动,溶洞次生方解石充填物中可见沥青质包裹体和沥青团块,沥青物质为原油裂解成天然气后残留,而石油裂解成气的时间远早于构造断层菜成期,钻井质资料统计表明,放空的井次在断点附近并没有明显优势,放空井段通常造近侵蚀面顶部,而断层带以裂缝发育为主,因此,下二叠统储层中溶并非断层裂缝形成后的产物,溶洞发育时间在构造褶皱,断层形成之前,而构造褶皱,断层发育后并发未发生较大规模的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和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复合型的含油气区。新生代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性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喜马拉雅期强烈断褶上升活动,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3.
华丰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簸箕状倾伏向斜,内部次级褶皱及断裂均较发育。本文依据勘探及矿井生产揭露资料,分析了井田的构造形态,研究了构造发育的基本规律,阐明了井田构造的基本特征,对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13断块区内的断层可分为4个级序,其中二级断层多为同生断层,且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明显。同时,根据断层的控制特征以及流体分布特征,可将断块区进一步划分为断块组和自然断块。其中,断块组受二级断层的控制,自然断块受三级断层的控制。根据地层产状和上倾方向断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自然断块分为同向型、反向型和混合型3类及9个亚类,其中反向型自然断块具有较好的圈闭条件,且该断块油藏具有较高的地质储量,混合型次之,同向型最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神经网络已成为当代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工程界也表现了极大的热忱,期望它在解决一些长期以来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方面能发挥突破性作用。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神经网络双向联想记忆法在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该法能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智能水平和实时处理能力,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开辟了一条新途经。  相似文献   

16.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的西部,整体为SE倾向、NE走向的单斜构造。斜坡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多为NE或NEE向,与斜坡倾向大致垂直。断裂样式主要为雁列式阶梯状断裂和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构成的Y字型、反Y字型、树枝状组合断裂,反映所受拉张和张扭应力作用较强烈。斜坡由高阳、雁翎和西柳三个构造带组成,雁翎构造带多发育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高阳构造带发育较大规模的断层鼻状构造,西柳构造带发育小型的地堑式断槽构造,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发育。斜坡发育期主要位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对斜坡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沙河街组中、下部沉积期属于深层古隆起构造背景上的继承性披覆发育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泰前断裂显微构造,石英组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断裂是一条自中生代形成以来经历了四次不同力学性质的活动断裂:断裂受到NE-SE向主压应力作用,发生了右旋压扭活动;断裂受到近东西向的主压应力作用,发生了右旋张扭活动;断裂受到NNW-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作用,发生了左旋压扭活动;断裂受到NE-SW向的主压应力作用,发生了左旋张扭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乌尔逊凹陷识别出四个区域性构造层序界面即T5、T3、T04、T02,将控陷发育阶段按构造层划分成三期: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萎缩期。本次三维地震资料的重新解释得出,断陷期乌西控陷断层并非是一条南北向断层,而是由多条呈雁列展布的北东向断层组成,整条雁列式断裂带呈南北向展布;断-坳期则由多条近南北向控陷断层链接构成一条断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理清方正断陷多期构造叠合引起的盆地变形,断陷内部构造样式多样及构造解析存在多解性的问题,通过对地震资料的重新梳理、区域构造特征及郯庐断裂演化的分析,结合伸展、走滑拉分、走滑挤压以及后期抬升剥蚀等多期构造叠加对方正断陷的影响,对构造解析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方法,并建立了方正断陷伸展-走滑-挤压三维应力模式。研究认为断陷西部改造程度弱,继承了断陷初期白垩系盆地的伸展模式,断陷东部后期挤压推覆改造强度大,伸展模式已不适用,必须考虑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断陷中部发育的伊汉通断裂走滑特征明显,花状构造发育,以伊汉通断裂为界断陷东西两侧表现为不对称差异走滑断陷特征,伊汉通断裂两侧应用走滑模式解析,因此,对于多构造叠合断陷盆地不能单纯地用伸展模式来解析,更应考虑后期的改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复杂断陷盆地构造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骅坳陷内多数褶皱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并与正断层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褶皱枢纽与断层走向的位置关系,黄骅坳陷内褶皱样式基本类型大体可以分为纵向褶皱和横向褶皱。根据褶皱的形成机制,这两种褶皱又可进一步分为牵引褶皱、逆牵引褶皱、滚动褶皱、翘倾式背斜、断层位移褶皱、断线转向褶皱以及叠加形成的各种复式褶皱。这些褶皱受构造演化控制,可互相转化。另外,黄骅坳陷内还存在多种成因与反转断层相关的褶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