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白沙南井田位于龙永煤田东北部,属苏邦煤矿区的一部分.该井田普遍发育缓断裂构造,为了更好地开发井田,对白沙南井田发育的5条缓断裂构造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其成因以及对煤系的控制作用,确定了F106断层下盘童子岩组三段地层为主要勘探对象,对指导白沙南井田的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缓断裂构造普遍发育于龙永煤田各个矿区或井田.通过对苏邦矿区发育的三条缓断裂构造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成因以及对煤系的控煤作用,为今后寻找煤炭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双楼矿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张双楼矿区构造发育情况,根据钻孔资料及井下揭露的构造特征,分析该矿区构造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张双楼矿区为一倾向NNW、走向略有变化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在18°~25°;褶皱主要为冯家向斜和后周田背斜;断层以张性断层为主,压性断层较少;浆岩活动发生在燕山晚期,以基性岩为主。矿区先后经历了NW—SE向挤压、SN向拉张、EW向拉张三期应力场的演化,构造特征为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该研究可为煤矿深度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田县水井坑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含煤条带中-北段,煤系地层以"天窗"的形式分布在矿区的北部沟谷一带.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发育多条缓断裂构造,对煤系地层的赋存影响较大,对该区构造控煤的研究,对本区及外围的找煤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上姚井田缓断裂构造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区内缓断裂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控煤关系,尤其是煤系地层中的推覆和滑覆断层对含煤地层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影响,从中进一步掌握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规律,对矿区今后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淮南潘集一矿11—2煤层层间滑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集一矿11-2煤层间滑动构造发育,层滑构造特征表现为顶底板揉皱楔入煤层中使得煤层破碎,煤质变差,顶底板凹凸变化.煤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薄煤带发育.矿区层滑构造主要分布于中西区浅及中深部位置,对煤层厚度影响较大.为了探明矿区层滑构造的成因机理,对矿区层滑构造特征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潘集一矿11-2煤层滑构造主要表现形式为断裂式层间滑动,说明矿区层滑构造主要是受矿区断层的牵引作用所致.将11-2煤层滑构造分为揉皱型、断滑型和断裂型,矿区西部层滑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型和断滑型,中部主要表现为揉皱型和断裂型,东部未开采区主要表现为断滑型,为矿区生产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永春上姚井田煤矿缓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姚井田缓断裂构造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区内缓断裂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控煤关系,尤其是煤系地层中的推覆和滑覆断层对含煤地层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影响,从中进一步掌握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规律,对矿区今后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井田断裂构造对矿区的控制情况,基于矿井地质构造的资料,采用分形几何学理论计算分维值,定量评价了淮南矿区新庄孜矿六八采区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并根据复杂程度分为四类。六八采区分维值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形成了北部断层发育而南部断层不发育的总体构造格局,断裂构造复杂程度主要以Ⅱ~Ⅲ类为主。断裂构造复杂程度的评价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宿临矿区是淮北煤田的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在早期形成的徐准拗陷基础上主要发育有东西向及北北东向的断裂,这些断理解共同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断块内褶皱多为开阔短轴褶皱,并发育有较大一级的北东向断层有层滑构造等。岩浆岩的侵入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地球物理场特征(场值及分布)也正证实了矿区内构造展布及演化的综合特征。而这种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两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基础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为基础,系统分析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平面、剖面构造特征,并通过关键时期断层活动性分析、主要油源断层的厘定、断层封闭系数计算等,进一步探讨歧口凹陷构造控油气作用,对歧口凹陷断裂构造取得新的认识,明确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平面上主要发育NNE、NE、EW和近EW向4组断裂,剖面上表现出多种典型的伸展构造样式、伸展-走滑构造样式;断层的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其中,Es_3时期、Es_1时期和Ed时期断层活动性强,Ng时期以来断层活动性明显减弱。研究区发育7条主要油源断层, Es_1—Ed时期断层封闭系数均较低,不利于油气成藏,Ng—Nm时期断层封闭系数明显优于Ed时期,以4~6为主,成为歧口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的西部,整体为SE倾向、NE走向的单斜构造。斜坡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多为NE或NEE向,与斜坡倾向大致垂直。断裂样式主要为雁列式阶梯状断裂和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构成的Y字型、反Y字型、树枝状组合断裂,反映所受拉张和张扭应力作用较强烈。斜坡由高阳、雁翎和西柳三个构造带组成,雁翎构造带多发育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高阳构造带发育较大规模的断层鼻状构造,西柳构造带发育小型的地堑式断槽构造,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发育。斜坡发育期主要位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对斜坡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沙河街组中、下部沉积期属于深层古隆起构造背景上的继承性披覆发育期。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南缘的构造特征、区域演化史及应力场一直是众多学者所研究的热点。豫西焦作北山地区位于太行山背斜的东南方向,太行山山前大断裂由此穿过,造成该地区构造特征的复杂性。在对豫西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构造现象调查,分析了豫西焦作北山地区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豫西焦作北山地区构造现象比较复杂,区域构造以断裂构造和宽缓波状褶曲为主,伴随发育许多拖曳褶皱、推覆构造、次级小断层等构造现象。显著的地貌标志、构造标志和地层缺失等地质现象都印证了凤凰岭断层的存在;研究区构造演化主要受燕山期的太行山背斜和凤凰岭大断层的控制。该研究完善了太行山南部山前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演化的基础地质资料,并对豫西地区构造控矿规律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地质概况工作区位于华北地台鲁西台隆泰莱断陷莱芜盆地内。其北侧为莱芜弧形断裂,南侧以塔子—石门官庄东西向断裂为界,构成近东西向狭长弧形断陷盆地。1.1矿区地质矿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炭纪本溪组、古近纪大汶口组及第四系;工作区构造较简单,仅见F4(前人称茂盛堂断裂)、F5(前人称杜官庄—南宫断裂)两条断裂构造,均形成于成矿期后,对矿体的完整性起破坏作用。褶皱构造不明显;区内无大面积岩浆  相似文献   

14.
巴彦浩特盆地是-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5.
高松山金矿床是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且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沙阿其河断裂及其伴生的NWW、NEE、近EW向次级断裂构造是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矿区内金矿的产出。在构造控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矿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许厂矿物探、钻探和生产过程中的资料,采用地质统计法对断裂构造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断层落差与延展长度之间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许厂矿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以正断层为主,断层走向主要以NE、近SN和NW为主。定量分析认为断层落差与延展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断裂密度等值线表明区域东部和西部断层密度变化较大,南部和北部变化较小;断裂强度等值线表明断裂强度整体呈现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根据某煤矿的断层、褶皱等主要构造分布特征,分析该矿井地质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对照该镇矿区地质构造发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了矿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形成机制,讨论了周期时间。结果显示:矿区构造呈近南北向东倾斜的总趋势,单斜构造,地层扭曲的方向大致沿走向自北向南;该矿区构造主要经历了三期地质构造运动,即印支期的运动、燕山期的运动和喜马拉雅期的运动,其中燕山运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带分层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西地区构造带与阿尔金断裂近垂直,与昆仑山山前断裂近平行,以基底逆冲断层、压扭性断层、反转断层为主要构造要素发育的强变形带构成不同尺度构造单元的边界.通过精细的构造解析,认为狮子沟构造带的滑脱层与细砂山组沉积是伸展体制转向挤压体制的关键.柴西地区中、新生代经历了裂陷伸展与挤压收缩交替变化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侏罗纪裂陷、白垩纪坳陷、古近纪弱裂陷、新近纪-第四纪挤压收缩等构造演化阶段.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狮子沟构造带的分层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变形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拐凸起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叠加效应强烈,断裂系统复杂,亟待厘定。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断裂系统分析技术,建立了中拐凸起早期发育压扭断层、晚期发育正断层的"两期叠加断裂发育模式"。平衡剖面分析认为,受区域性构造转换影响,该地区主要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基底隆升阶段、挤压变形阶段、构造转换阶段、伸展改造阶段和构造定型阶段。中拐凸起形成于挤压应力环境,内部发育压扭断层;在晚期伸展条件下,凸起内部发育大量正断层。浅部正断层与深部压扭断层构成纵向叠加,沟通源储,影响成藏。  相似文献   

20.
小康井田煤系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构造地质学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小康井田3组褶皱、5组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从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演化揭示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的形成期次,即先后形成了压性结构面(以褶皱轴面、逆断层面为代表)走向呈北西西、北东东、北北西向的构造系统;分析了后期构造形迹迁就和改造先存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转化,其中,由于断层多期活动的综合效应和构造抬升、应力松弛使绝大部分断层现今表现为正断层;指出走向为北北东向同沉积正断层对原始煤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其他方向的断层尤其是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成煤后对煤层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