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这就导致了英语各种变体的出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英语"的使用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中国英语"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吸收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Kachru提出了他的世界英语理论。Kachru首先系统分析了英语在印度发生的变异。研究表明,这些变异是受印度社会和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本土化变体,即印度英语。之后,他提出了World Englishes和同心圈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英语全球化会分化出多种相互独立的英语变体,形成一个松散的"英语语言联合体"。但"英语语言联合体"不利于国际交流,跟全球化的大趋势是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3.
阮榕榕 《科技信息》2013,(26):196-196
新加坡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并被英语语言界所接受。本文将其产生历史方面和语言特点方面与中国英语进行对比,分析中国英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是有别于规范英语的两个不同概念.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是能与母语或第二语言使用者正常交际的话言;中式英语则是一种不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阻碍中西文化的交流.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进行阐述发现,中式英语经过正确地引导可以发展成为中国英语,但它不是中国英语的变体.了解二者的区剐及关系,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人使用英语的规范性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低位变体,与普遍通行的高位变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在当地社会中具有团结民族,分隔外来人口,分隔上层社会的作用。语言教学中应适当注意加强学生对低位语言变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英语的本土化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突出,甚至会出现更多的变体.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区域性、干扰性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基础,其中国特色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宽容地看待和接受“中国英语”的同时,必须强调语言的规范性,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尤其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必须以标准英语为参照.同时为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对“中国英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客观、科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郭爱丽 《科技信息》2009,(22):I0112-I0112
美国英语是英语在全球化与本土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英语语言变体,本文试从社会与文化视角分析其形成“强势”英语变体的原因,并对美语的有效习得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也日益普及,国际化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英语进入中国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与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它的本土化,即出现了英语的中国变体——中国英语。本文将从中国英语的成因及特征入手,讨论它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取运用英语进行社会交际的本领。只有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只会组织语法上正确的句子,而不会选择适应交际场合的语言变体是达不到语言学习的目的的。章就语言变体,即语域及其在交际中的选择进行阐述,并指出在跨化交际中常见的语域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10.
基于GloWbE语料库对20个国家的英语方言变体从词汇、短语、句法、语义到语言文化各个层面进行研究。GloWbE提供的反映20国英语方言使用实际的真实语料和全面的检索方式,为多维度认识和研究这20国的英语方言变体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保证和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它是由中国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的用以表达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及英语表达,也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已成为世界英语的一部分。中国英语是中外交流的产物,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2.
形合意合一直是国内语言学和翻译学讨论的重要话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就句子层面而言,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语中有许多聚集句子的方法保证句子结构的完整,连词就是其中的一种。因而,汉译英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增加连词将原本暗含在汉语中的逻辑关系显示出来。文章以形合意合的理论为基础,从句子的层面来阐述汉译英的过程中增加连词的现象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中国英语”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文化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来揭示中国英语形成的内在原因及其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语言与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所以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人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式思维的了解,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英语”将最终被世人所接受而不再被称为畸形英语。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之中国人缺乏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学习者常常会按汉语的思维模式、表达习惯、字面理解等陷入学习误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归类分析学习汉英语的典型范例,引导英语学习者尽快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即:习惯用语错误理解,社会用语不当,汉语负迁移的干扰,词汇搭配混乱等,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从19世纪初到现在接触和使用英语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由于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许多汉语的词汇逐渐进入英语,成为英语的一部分。中国英语以英国英语为核心,但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拟从语言变异:中国因素的融入根源、顺应理论:验证中国因素的表现特色、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引导中国因素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阐释英语中的中国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变迁,回归后澳门的英语与葡语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对比分析英语与葡语在人口、经济、文化、文字和政治因素上的竞争力,发现英语在澳门的竞争力和实际使用范围已超过了作为官方语言之一的葡语,具有“有实无名”的半官方地位。英语地位的提升,是社会变迁带来的必然结果,其社会地位的变化印证了社会语言学宏观研究中社会变迁对语言发展起积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哲学语用意识在汉英跨文化交际中对英语产生的冲击以及由此带来的两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以此可以深入探讨"怎样用地道的译入语表达原语所承载的文化"这一译界长期命题提供新的视角。文章指出,中国英语也罢,中式英语也罢,它们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及表达方式在中国人潜意识中的存在有密切联系。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地、同时又不易觉察地使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使用时对英语表达方式产生排斥和异化。中国英语之所以不是中式英语最重要的一个指数在于它克服了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8.
沉浸式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全英文教学的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受到很多关注。许多城市不断地出现"沉浸式英语幼儿园",表明在世界全球化的过程中,英语在中国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主要探讨了沉浸式英语教学模式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