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郑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系统运行中的污泥投配、污泥加热、沼气搅拌等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对污泥消化系统运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解酸化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机理。并通过比较实验,对水解酸化处理剩余污泥的技术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剩余污泥运行稳定可靠,效果明显,并且对水处理当中的脱色、营养物补充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如今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也日益完善。在上海,城市污水处理配套建设基本已能达到全覆盖,但对污水处理衍生的污泥处理覆盖面还落后于污水处理,近年来,随着污泥处理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污泥污染情况的严峻形式,也越来越重视污泥的处理处置,探索污泥处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主要介绍沼气脱硫系统在污泥消化处理工艺中设计、建设及运行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污水得到了处理,而怎样对污泥处理处置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做了一些分析。首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污泥处理处置原则进行了说明,对污泥处理处置以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对污泥消化、堆肥、干燥、填埋、焚烧等工艺流程、优缺点作了详尽阐述,对污泥的建材利用做了介绍,并以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处理厂为实例对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利用技术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初始浓度Cu2+、Zn2+和pNP对污泥增长率、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影响,对比分析Cu2+、Zn2+对污泥COD去除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Cu2+、Zn2+及pNP浓度的增加,污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SVI值则变化较小,且三者最佳抑制浓度分别为9、15、20 mg.L-1.Zn2+对污泥分解有机物(COD去除)活性的抑制作用小于Cu2+.Cu2+-pNP共存时对污泥减量化作用更为明显,最佳抑制浓度比(Cu2+∶pNP)为9∶1.  相似文献   

6.
钟丽艳 《科技信息》2011,(20):395-395,397
污泥固体的水解是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污泥预处理的目的就是破坏污泥的结构及细胞壁,使污泥的絮体结构发生变化,细胞内含物溶出,进入水相,加快厌氧消化速率。本文研究了加碱对污泥性质的影响,全面了解剩余污泥减量化过程中细胞物质的释放规律,还对碱预处理方法对污泥的融胞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碱处理效果最好,释放的SCOD最高(937.984mg/L),处理后污泥液相中蛋白质、总糖、DNA均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7.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不同的有机物和无机污染物,其处置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目的。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消化制沼气、污泥燃料化技术、污泥的建材利用及污泥的其他几种资源化处理方法,有利于污泥处理效率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这里阐述了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技术路线,分析各种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将清洁生产概念引入污泥减量化中,提出在系统中实现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  相似文献   

9.
ABC活性污泥法即是将污泥负荷分为高负荷、一般负荷及低负荷三个区间运行,根据污泥负荷与污泥容积指数的关系进行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净化效率,还防止了污泥的膨胀,是目前理想的生物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高温厌氧消化装置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系统进行每天定量投配生活污泥,考察系统中pH值、VFA及投配率的变化情况.经消化历程实验发现,剩余活性污泥有较好的消化性能,消化1个周期约为20~25d;消化系统的pH值保持在6.5~7.5之间,且碱度维持在2500mg/L的情况下,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污泥投配率增加时,未发生酸化现象.结果显示搅拌可以增加产气量;某石化公司污水生化处理剩余污泥的C/N值在10左右,在未经对其调配的情况下,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未发生由于含氮量过高而引起的pH值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中试研究。对系统进行每天定量投配生污泥,考察不同停留时间污泥系统中pH值、VFA、碱度、固相及液相COD的参数变化情况以及COD、VSS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锦州石化公司剩余活性污泥有较好的消化性能,消化周期为20~25d,COD去除率为70.3%,VSS去除率为55.6%,1kgCOD产气量为0.33m3。污泥混合物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特制高功率超声波发生器对某维生素C制造厂的污水及污泥进行处理,研究超声波对难降解有机废水好氧生化降解效率及污泥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制超声波发生器对好氧接触氧化池进水进行高功率较长时间(2 860 W,5 min)超声处理,可去除56%的COD,B/C比从0.13提高到0.22;对推流式曝气池进水进行超声(2 860 W,2 min)处理,可去除33%的COD,B/C比提高一倍以上(从0.11提高到0.23);并且超声处理降低了接触氧化池之后的二沉池剩余污泥的沉降体积,促进了污泥井中混合剩余污泥中某些易被生化降解的物质由固相转移到液相,进而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防止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及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根据污泥处理的基本方法,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典型处理工艺流程,并对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酸循环水解制备剩余污泥水解蛋白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汉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材料,在121℃下经单次酸水解所得蛋白的浓度为45.442 g.L-1,不能达到实际应用要求(70 g.L-1),采用酸循环水解工艺水解蛋白浓度可达75.379 g.L-1,并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该方案更为经济实用,而100℃下酸循环水解不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工业企业有较多的浊循环及污泥处理系统,浊循环及污泥处理系统有其特殊的运行特点和管理要求,必须要针对系统的特点,摸索出系统的特性,才能保证系统经济、稳定运行。本文从浊循环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典型流程开始分析,阐述了污泥处理系统的常见问题,探讨了污泥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将污水源热泵应用到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流程,搭建了一套可同时实现污水热能资源化、污泥化学能资源化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中,污水源热泵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热源回收其中废热,所产出60℃-70℃中温热能供给热需求约为50℃的污泥高温厌氧消化工艺;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可快速、有效去除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并产出清洁型能源沼气,而沼气可进...  相似文献   

17.
实验考察了厌氧膨胀床反应器(EGSB)处理木薯酒精废水的启动、运行和基质产沼气转化特性.结果表明,高温EGSB反应器接种中温颗粒污泥,需20d即可完成启动,反应器故障停运54d后进行二次启动的时间仅需10d.EGSB适宜的有机负荷是10~14kg·m-3·d-1(以COD计),稳定运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0%~90%之间,在标准状态下的产沼气转化率(BCR)为0.315m3·kg-1.试验期间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程度良好,直径2mm以上的大颗粒污泥增长迅速.260d时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与总固体(TSS)质量浓度之比ρVSS/ρTSS由接种时的0.51变为0.84.启动和运行期,出水pH值随着COD去除率的变化而波动,可以通过系统出水pH大小来初步判断EGSB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景峰  陈莉玲 《甘肃科技》2011,27(21):47-4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量的污水处理厂不断建成投入运行,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泥产量越来越大.污泥是一种特殊的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污泥处置十分紧迫.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针对城市污泥的性质及处置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的研究现状,设计研发了适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剩余污泥臭氧氧化减量技术以及清液中磷的沉淀法回收技术。本实验项目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的技术前沿,具有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环境领域中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是每个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工作的难点,如不加以妥善处理,任意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公司采用了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使得污泥处置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防止污泥因处置不当而产生二次污染。同时经过几个月的运行,成本远低于目前污泥堆肥、焚烧等有效处置污泥方法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