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以民营企业为主,拥有灵活的经营机制、较低的成本优势,陆续构筑了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等核心区块,由于规模小、技术储备差,产品开发能力弱,研究开发还处于跟踪、模仿阶段,制约了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促进浙江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曲原 《安徽科技》2008,(6):31-33
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起步较早。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十一五”以来,随着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启动建议,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进一步壮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生产规模、内在潜力已具备集群发展优势,正逐步成为安庆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14,(10):58-59
<正>为推动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和金华、台州、温州等地方政府,启动了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建设进展成立之初,汽车平台组建了以"理事会决策,管理公司运营,监督委员会督促,专家委员会指导"的运营管理模式。总部设立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内,下设会员中心、培训中心、汽车电子研发中心、高校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分支机构。组建了由郭孔辉院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与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走上了集群式发展之路。然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建议通过系统集群、加强产业环境建设、合理规划产业园区、优化零部件产业结构以及支持海外并购等途径,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能够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述了产业技术路线图理论,并说明了制定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目的和意义;按照"产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的总体思路,绘制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提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实施建议,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该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也取得了一定进步。在此期间,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己初步形成了以轿车生产企业为龙头,轻型车、微型车、专用车生产企业为侧翼,零部件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整个产业链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现状,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速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揭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蕴藏的创业投资商机。论述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创业投资行为的定位和创业投资评估的原则,并以实际案例论证了汽车零部件产业中蕴藏的创业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9.
报废回收汽车合格零部件的再利用是废旧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切实要求,其前提是具备先进的检测技术以确保再利用零部件的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文中以报废回收汽车零部件再利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切入点,梳理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电磁涡流检测和渗透检测这5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式以及几种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特点,指出发展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传统检测方法、设计更加合理的检测评价体系、交叉使用多种检测手段、发展检测新技术是汽车零部件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文中结论为报废回收汽车零部件再利用无损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5月31日,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国栋、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段俊虎在市科技局方争鸣局长、市开发区管委会张翼副主任陪同下考察了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并听取了我市申报国家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申报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刘苹出席汇报会。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载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全省唯一一家省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近年来,全市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保持61.96%的增长速度,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初显区域品牌特色。张国栋副厅长一行先后考察了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环新集团、安簧集团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为我市产业基础较好,汽车零部件产品具有技术优势,特别是以环新集团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强,我市已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条件。市委常委、副市长刘苹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申报工作,各级相关部门将不遗余力的扶持我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业聚集度,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辐射周边。同时,要狠抓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加强与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成为名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再制造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国内政策环境,总结了国外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经验,面对目前形势,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再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一、加入WTO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重整车、轻零部件的发展思路,所以历年来对汽车零部件的投入不足,致使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分散,集中度不高,企业生产规模小,导致汽车零部件工业薄弱,未能形成规模经营.加WTO后,整车企业为降低成本,实施全球采购是必然趋势,特别是到2006年7月1日以后,零部件的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25%左右降至10%左右,大部分零部件,特别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零部件,直接进口会比国内生产成本更低,这对零部件企业将是沉重打击.目前,我国汽车从业人口中80%以上是从事零部件生产,如果零部件被冲跨,那么肯定会殃及汽车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晖 《安徽科技》2011,(1):39-40
自成功加入WTO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深入和频繁,尤其是汽车业。我国政府已经把汽车零部件产业定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并且把汽车出口定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我国的汽车出口情况十分喜人,不论是汽车整车出口,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技术高新化、组织集团化、经营信息化等新特征。为应对世界汽车零部件迅速发展,我国要加大投资力度,扬长避短,尽快缩小与世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电子技术行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是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建立起严格的管理体系,才能制造出质优价廉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文章指出了汽车电子技术的特点,通过分析全球及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嵌入全球价值链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必要而非充分路径。在分析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特征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基础上,认为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可借助政府、品牌整车及其骨干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四种资源,构建零部件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快速嵌入珠三角价值链,并推进价值链的国际化延伸,通过全球价值链嵌入跟随式和自主创新式并举的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程瑾  方旭 《安徽科技》2016,(5):22-22
正近年来,黄山市依托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产品涵盖汽车仪表、车身控制系统BCM、燃油传感器、全车功能开关等汽车关键零部件。2015年,汽车电子产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拥有国家级博士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国家专业试验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十三五"期间,黄山市汽车电子产业将以黄山金马股份、昌辉电器等龙头企业为依托,走技术创新道路,加快产业集聚,努力建成省级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同时争创国家级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相似文献   

18.
基于ANP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关系管理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汽车供应链中零部件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特点,从战略角度根据环境变化和产业特征来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提出了零部件供应商关系评价体系——SRES,将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分为PSR、SPR、CSR、RBR等4种类型.针对AHP方法的不足,提出应用ANP方法评价零部件供应商.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它有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零部件供应商.  相似文献   

19.
丰田汽车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日本的爱知县,这个地区已经形成以丰田汽车为中心的大量零部件制造企业集聚。目前,代表全球主流汽车动力技术正在经历由燃油发动机过渡到电动马达时代,一些零部件产业必然将面临淘汰,因此对区域经济肯定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着眼于动力技术革命即将来临的时代背景,以丰田汽车相关零部件制造业为例,并以零部件产业为主线,分析相关零部件产业被淘汰对区域经济带来的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20.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I0002-I0002
重庆汽车学院是重庆市政府根据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的需要,特批准成立的人才培养、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国际性学术交流基地。学院现有教师114人,包括:教授19名、副教授14名,其中博士1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队伍中已建有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技术团队成为重庆市创新团队,车辆工程专业和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市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