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已经成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研究者对其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尚未达成共识.鉴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明确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明晰了概念间的关系.研究指出:地方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包容性概念,包括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是2个相关但各具独特内涵的概念,研究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有效区分;地方依恋会影响地方认同,二者都有助于地方感的构建.文章最后指出,未来研究中应该从概念构建上突出地方本身的独特性和典型性,研究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空间上应区分地方感的不同空间尺度,时间上则应强调地方感研究的动态观点.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被试,通过半结构化的调查问卷,结合定量和质性分析方法,了解现有行政区划体系下居民对地方依附和地方认同的偏好尺度,分析其人口统计学差异,揭示地方感形成机制与居民地方感偏好尺度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地方依附的尺度偏好呈“倒U型曲线”;地方认同的尺度偏好随尺度递减而下降. (2)年龄、独生子女与否、民族、户籍、专业、入学前的住校时间都会影响居民地方感尺度偏好. (3)地方依附和地方认同作为地方感的从属概念,均包含了情感、认知和行为的过程,都可以采用认同领域的指导性理论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方依恋理论,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可靠性及有效性检验,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法,检验旅游者在文化景观遗产地的地方依恋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应用建议。研究发现:通过对地方依恋不同维度构成模型的比较,最终确立四维度的文化景观遗产地旅游者地方依恋构成模型,即地方认同、地方依赖、情感依恋、社会连结;人口统计变量与旅行方式对文化景观遗产地旅游者的地方依恋产生影响,并在地方依恋构成的4个维度中显现分异。该研究发现是旅游者行为研究的一个新切入点,也是地方依恋理论在理论、方法和案例地上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地方感是印第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琳达·霍根作为美国印第安族的作家,在其作品《太阳风暴》中生动展现了印第安文化中的地方感,强调了地方感对印第安人自我认同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实现地方感重建,对人们重新思考当下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受城市化影响不同的3个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不相关t-检验法对3个社区居民地方感强弱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研究表明,城市化可以明显影响社区居民的地方感,但是居民地方感的强弱与社区受城市化影响的强度并非完全成反比,同时城市化对居民地方感的熟悉感、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3个维度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调查访谈发现居民居住时间长短、社区环境等是城市化中降低居民社区地方感强度的原因。结论可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尽管国内地方依恋研究年限较短,但是从论文数量和经费来源来看,近些年来地方依恋的研究呈良好的发展趋势,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地方依恋也由定量研究为主转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本文对近些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影响地方依恋的原因、地方依恋维度、形成机制和聚类、地方依恋的影响、地方依恋的应用五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研究的四个展望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0—2019年TripAdvisor发布的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在线点评数据, 在构建入境游客地方依恋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内容分析法, 探讨不同文化群体对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感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文化群体在街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方面均存在差异; 街区环境的原真性、公共设施和拥挤感知影响不同文化群体的地方依恋, 继而影响文化群体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感知; 文化异质性导致不同文化群体对同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依恋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方性理论核心概念之一的地方认同,近年来受到以文化地理学为主的国内各学科的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尚缺乏系统梳理。该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Netdraw数据可视化软件,以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表明:地方认同国内研究在2007年之后有较快发展,且主要集中在地理学和历史学,已形成三大主要研究团队;地方认同的概念源出一致但宽度日渐拓展,研究维度大多基于研究案例的特性而日趋多样化,研究尺度由最初的中观、宏观尺度转向微观尺度;研究方法包括以测量统计分析为主的科学实证方法,和以主观分析与扎根编码等为主的质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刺激-情感-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乡村性感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模型.利用南京市江宁区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性感知可分为社区参与感知、地域条件感知、乡村文化感知、农业经济感知和乡村景观感知5个维度;环境责任行为可分为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和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2个维度;(2)乡村景观感知与乡村文化感知不仅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的中介作用实现,而社区参与感知和农业经济感知仅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3)乡村景观感知是乡村性感知各要素中驱动游客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借助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筛选“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基于GIS的文化地理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发文作者、学科领域和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并进一步追溯核心文献,聚焦研究主题与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该领域研究趋势指向新型地理信息系统,国外研究的高中心性和高突现性文献集中指向批判地理信息系统、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质性地理信息系统;(2)核心文献较多采用ArcMAP制图的分层设色模式及核密度分析法来呈现文化地理信息的制图可视化;(3)基于GIS的文化地理研究具有跨学科的优势及良好的研究前景,今后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在数据获取上可以借助志愿地理信息系统等开放式的地理信息技术平台,在方法上可以探索空间插值等较为精准的空间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伊宁市前进街为案例地, 通过地方依恋相关的定量分析, 结合质性访谈和Mapping绘制, 对前进街居民认知的生活世界构成展开实证研究。依据地方依恋主成分分析, 得出20道问卷题目和5个主成分(情感联结、社会联结、环境感知、生活体验和工作联结), 量表整体结构良好,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鉴别度。基于生活世界理论内涵, 进一步得出由情感联结、社会联结和物质联结三维度构成的生活世界?地方依恋模型。该模型与文化景观遗产研究中价值特征要素相结合, 能够强化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和动态管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期,学术界的“空间转向”使诸学科呈现交叉互渗的态势,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天然的依存关系,激发和塑铸了人类的空间意识,也为文学与地理学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新文化地理学”把空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地域的多维存在,重视对地方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脉的研究,把地点感的研究转向“地点身份”的研究,注重空间景观的符号学意义和象征学意义。在“新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下,阿来的文学创作具有典型的空间化写作特征,他将地理、空间、文化与文学相结合,通过对嘉绒藏区民族文化空间背景、空间记忆及其文化表征的描述,展示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空间化写作构成阿来文学文本生产空间的多元性和文本自身的异质性,也给读者阅读和阐释民族文学提供了多重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3.
客源市场分区对于旅游营销决策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对客源市场的分区缺乏定量化的方法。以武夷山市为例,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SOFM网络对其国内客源市场分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影响旅游需求的11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将得到的3个因子为输入变量,将国内客源市场分为3个区,结果与在武夷山景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方法对国内其他类似旅游景区开发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依恋近年来成为旅游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对旅游地的规划研究与经营管理上,大多还重视实质环境上的经营管理,或是对于旅游设施的投入,并未对居民与游憩地点之间的地方依恋关系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鼓浪屿旅游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和数理分析,了解旅游区的当地居民对特定地方所产生的地方意识,揭示居民的个人背景、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刺激-机体-响应(SOR)模型和场所依恋理论,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利用AMOS统计软件对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同场所依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显著正向影响顾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感,上述变量将进一步引发顾客的场所依恋.此外,顾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感对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同顾客的场所依恋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中介效应.该结论更为深刻和细致地刻画了顾客在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刺激下的心理机制,为服务场景中社会线索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位置是H.H.巴朗斯基提出的,现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本文作者定性的分析了经济地理位置的含义,同时阐述了经济地理位置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作者以武汉经济圈为例,选取武汉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城市人口总数为指标,通过运用经济地理位置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初步对武汉经济圈内各城市经济地理位置进行了简单的测算...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深刻内涵,强烈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保持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影响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不同旅游者感官的差异性出发,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为例,对其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天水市旅游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