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SBA-15介孔分子筛,以此为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进行了纤维素酶固定化.考察了戊二醛浓度、给酶量、pH、固定化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的影响,确定了固定化最佳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最适作用温度60℃,最适作用pH为4;固定化酶Km值3.61 mg·mL-1;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操作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2.
首先以P123、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SBA-15介孔分子筛,然后利用氯化亚锡的水解反应在SBA-15介孔分子筛表面及孔道内部沉积纳米SnO_2,对其进一步功能化,成功制备出了SnO_2-SBA-15介孔分子筛.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同步热分析、氮气吸脱附等技术手段对材料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锡成功负载到了SBA-15介孔分子筛表面和孔道内部.  相似文献   

3.
在酸性条件下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onic P123为模板剂合成了介孔分子筛SBA-15,将其作为载体,对胰蛋白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其固定化后的装载量、温度、粘度等指标表明,固定化后的酶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这为胰蛋白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介孔材料孔径和生物大分子的尺寸相当的特点,采用有序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实现对血红蛋白(Hb)和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固载,并考察其生物活性.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表明:以介孔分子筛SBA-15作为固定载体可以有效地吸附血红蛋白和葡萄糖氧化酶,且在吸附过程中很好的保持了蛋白质的天然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5.
介孔SBA-15分子筛因具有较大的孔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厚的孔壁,在催化、吸附、分离、药物控释以及化学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介孔分子筛的发展过程,并着重就SBA-15基功能材料在吸附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最后展望了SBA-15功能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冷冻-真空吸附法在介孔材料SBA-15中固定了木瓜蛋白酶. 与普通的浸渍方法相比, 此法不仅可以制备高组装量的固定化酶, 每克载体固定量可达450 mg, 同时酶的活性仍然保持, 并得到较好的固定化酶性质(如高稳定性), 在90 ℃保温30 min仍保留70%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加入无机盐硝酸铵辅助合成大孔径介孔分子筛SBA-15,用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大孔径分子筛SBA-15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孔径约12 nm,比表面积894 m~2·g~(-1),孔容为2.6 cm~3·g~(-1);不加硝酸铵则不能得到具有高有序度的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作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运用微波法快速合成短棒状介孔分子筛材料SBA-15。合成的短棒状SBA-15具有分散性好,孔径高度有序及长径比小的特点,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吸附分离、电化学传感器、催化剂载体和能量储存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酸掺杂介孔分子筛SBA-15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SBA-15基酸性介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等因素对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酸掺杂介孔分子筛SBA-15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对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P123为模版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硝酸铁为铁源,水热法合成铁掺杂SBA-15介孔材料(Fe-SBA-15).实验结果表明,铁被成功引入到分子筛中,材料保持高度有序介孔结构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Fe/Si摩尔比为0.05时,苯酚转化率和苯二酚选择性最高,分别为23.61%和66.98%,相比SBA-15分子筛苯酚转化率提高22.26%.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一种用于制备1,2-丙二醇(PG)的更有效简单的离子液体,通过在咪唑阳离子上引进碱性基团,合成了具有一个碱性位点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并将其固载到介孔分子筛SBA-15 上,制得功能化三乙胺固载离子液体材料。采用红外、热重、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表征分析可知,与纯硅SBA-15 相比,固载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考察了其在碳酸丙烯酯水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有足够水的条件下,反应温度140℃、催化剂的用量为3%(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2 h 时,取得最好的催化效果,选择性和产率均大于99%,同时该催化剂具有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3种不同的溶剂对SBA-15分子筛中有机模板剂P123(EO20PO70EO20)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剂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溶剂量对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甲醇作为溶剂,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3.5h,溶剂量300mL,在此条件下P123回收率可达80.7%。制备得到的SBA-1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Fourier红外光谱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剂萃取得到的SBA-15骨架有序性保持良好,比表面积更大。溶剂萃取过程不会造成骨架硅羟基脱除,克服了高温焙烧所引起的孔道收缩问题。回收得到的模板剂P123通过液体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进行表征,表明其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具有与标准样品相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法合成了硅基有序介孔分子材料SBA-15,研究了细胞色c(Cyt c)在SBA-15修饰玻碳(GC)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7.0磷酸缓冲溶液中(PBS),细胞色素c在SBA-15修饰电极表面表现出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ΔE为87 mV,式电位E0′为0.275 V,峰电流的大小与循环伏安扫描速度成正比,说明细胞色素c在电极表面过程是受表面控制.固定在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催化还原,显示出较高的亲和力,为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首先将羧基官能团引入纳米级Fe_3O_4表面,并用交联剂戊二醛将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固定到Fe_3O_4上,即得到固定化酶。采用比表面积(BET)、热重分析(TG)、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镜(SEM)等手段对载体材料和固定化酶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对比。以对硝基苯酚乙酸酯(p-NPA)为底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结果表明,制备的载体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羧基化后,载体共价结合后的有机物含量达到11.24%;载体材料表面不存在C=C。采用戊二醛进行酶的固定化试验时,固定化酶活性最大可达到68.26%;且固定化酶比游离态酶具有更高的操作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本方法有望将固定化酶应用在连续式填料塔反应器中以提高其低浓度CO_2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活性的X射线微分析(Ⅱ)—活性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苯乙酸与捕捉剂反应生成的沉淀 ,确定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的催化活性部位 .对不同酶活的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进行了活性定位的研究 ,发现酶活的部位集中分布在载体的表面上 ,且分布不均匀 ,而断面上几乎没有酶活存在 ,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醇溶液浸渍法制备了介孔SBA-15、介孔MCM-41及无定形SiO2三种不同氧化硅载体担载的系列钒氧化物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SBA-15为载体的钒氧化物催化剂具有优良的丙烷氧化脱氢反应性能.BET、SEM/TEM、UV-Vis DRS,TPR,UV Raman和程序升温吡啶-FTIR结果表明:介孔SBA-15载体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对钒氧物种较高的分散能力以及催化剂表面仅存在少量的弱酸性位等特点有利于丙烷的活化及产物丙烯的脱附,使得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显示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出具有规则孔道高度有序的介孔氧化硅材料SBA-15,利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分别对其进行功能化,成功引入对重金属离子有强吸附性能的巯基和氨基,使用XRD、SEM等测试手段对介孔材料进行了表征。吸附实验和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巯基和氨基SBA-15对铜离子的理论吸附量分别能达到1.10mmol/g和0.74mmol/g。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用无机物载体(活性炭、分子筛、硅胶)表面吸附固定植物酶(菠萝酶,木瓜酶)技术,以及固定化酶的活性寿命及其催化效能。将实验制得的固定化酶多次反复应用于催化胶液水解反应中。反应结果证实表面吸附固定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另外还采用“补酶”的方法,使吸附酶趋向平衡,以减少该固定化酶中酶的脱落。初步探讨了用与水不溶支撑体的共价结合法固定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