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酸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大量酸性污染物的排放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体物,是形成酸雨不可或缺的条件,丹东属辽宁省酸雨多发地区,基于环境统计和野外实测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EXEL的数据分析功能,对丹东市酸雨的形成与本地污染源酸性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地污染源对丹东市酸雨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地区酸雨的形成还存在其他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叙了酸雨上限值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酸雨主要含有8个离子和痕量金属。简述了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燃煤大量排放硫氧化物所致。论述了酸雨的形成过程,即大气中硫氧化物通过光氧化反应和触煤氧化反应,进一步形成酸雾和微粒的过程。最后叙述了干法和湿法治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主要原理,从而控制酸雨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洛阳市酸雨形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3年降水监测数据,采用多因子对比、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洛阳市酸雨的形势及成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酸雨的形成不但和洛阳市污染加剧有关,而且和降水量、降尘量有密切关系,降水量越大,降尘量越小,降水时越易形成酸雨。夏秋季节太阳光照多,气温高、且大气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利于SO2向SO42-转化,易发生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多虽有利于酸雨形成,但若降水量偏少,也很难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4.
漫话酸雨     
本文从酸雨的PH背景值、形成机理、化学组成、影响因素、对生物界和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酸雨危害等方面,介绍了有关酸雨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根据南宁市环保监测站的酸雨监测资料和南宁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南宁市本地污染源排放、大气颗粒物缓冲能力、大气中H2O2含量以及气象因素对南宁市酸雨的影响,提出南宁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象气候条件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其形成与冷空气关系密切;影响南宁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东路、中路冷空气,这两股冷空气南下时容易形成酸雨且降水酸性明显增强。南宁市的酸雨受外来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酸雨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对水体和农田、城市等系统造成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因此为探明近年来长沙市酸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近10年降水pH值、酸雨频率等数据探讨了长沙市酸雨变化的趋势,分析了长沙市酸雨的成因.结果表明,长沙市的酸雨冬、春两季较为严重,酸性降水的形成与环境空气质量、机动车尾气、土壤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酸雨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酸雨情况及其危害防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步分析了我国以及贵州省酸雨的现状后,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原因、分布及酸雨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材料等的危害.最后,结合我国尤其以贵州为典型的硫酸型酸雨特征,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贵阳地区酸雨化学组份的模糊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法,分析了贵阳地区酸雨的城、郊分布及化学组份特点,探讨了该地区酸雨形成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酸雨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舟山市近年来酸雨现象日渐严重,基本上‘逢雨必酸'.作者根据多年来在舟山地区实测的降水资料,整理分析后,评价了舟山市酸雨污染的关键原因,指出了外来污染源是舟山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我市日益成长的交通业和船舶业也对酸雨现象的恶化造成一定影响.最后作者提出了舟山市有效防治酸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酸雨的主要特点与酸雨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湖南省是酸雨出现频率高、强度大的地区,本文依据湖南省1990~1999年的酸雨监测数据,对湖南省酸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对影响其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湖南省酸雨污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芜湖市酸雨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芜湖市能源结构、大气污染状况、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酸雨观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等入手 ,分析了芜湖市降水酸度、酸雨频率现状及其与酸雨前体物质、气象因子等的关系 ;结果表明 ,芜湖市酸雨情况较严重 ,是典型的煤烟型酸雨 ,降水酸度季节波动明显 ,气象要素对降水酸度、频率等影响较大。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芜湖市酸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及广西的酸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60年代起就开展了对部分地区降雨水质的测定。1982年进行全国普查的结果,我国的酸雨分布是南方和沿海地区比较严重。到目前为止,见诸报道的一次降雨 PH 值最低为2.1。广西从1981年开始监测酸雨,酸雨最严重的是柳州市,1986年柳州市的酸雨频率为95.1%,PH 最低值为3.06。我国酸雨主要是局地性硫污染所造成的。已有对金属材料、建筑物、文物古迹和农林植物造成损害的报道。大气污染(包括酸雨)引起的经济损失据估算1980年全国为40.6—53.4亿元,1985年广西为3千万元,1986年柳州市和合山市各为1千万元。酸雨对植物的直接损害阀值为 PH3.0。叶菜类比其他植物敏感。酸雨后两小时内喷水淋冼可减轻甚至完全消除酸雨的损害。加强对我国酸雨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寻求防治对策,将是一件必要而又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的研究,从酸雨的类型、酸性污染物的来源等方面论述了酸雨的成因,分析了世界和中国酸雨的现状和地理分布,指出了这种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酸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吉蔚群 《江西科学》2004,22(5):382-385
介绍了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江西为期1年的酸雨普查监测点位的布设、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并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我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现状及酸雨类型。我省酸雨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出现在较寒冷的冬春季节,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在赣东北、赣中至赣南一线;由于我省燃料煤在燃料结构中占主导位置。因而我省的酸雨类型为硫酸型。  相似文献   

15.
昆明酸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明市13a的酸雨资料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酸雨频率有前期较少后期呈上升的趋势,汛期期间酸雨频率较高,9月最高,干季较低;强酸雨频率与酸雨基本一致,日酸雨次数夜间多于白天,最少次数出现在19时,SO2含量在超前7h时对酸雨有指示作用,年酸雨和强酸雨与温度、湿度、雾日、霜日和风等要素相关较好;而月酸雨和强酸雨均与雷暴日数呈正相关;极端酸雨的出现与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堆积有关,在酸雨出现之前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无雨日或强降水.  相似文献   

16.
对北海市1988~1990年的酸雨污染及成因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北海市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酸雨污染,其污染程度较我国部分城市和广西的主要城市为轻。降水的酸度与监测区域、时间,污染物,气象条件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情况,利用"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14个市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通过pH值、酸雨频率、降水离子组分3方面数据统计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主要为弱酸性酸雨,其次为酸性酸雨,重酸性酸雨污染占比不足20%,较少有严重酸性酸雨;降水酸度总体呈减弱趋势,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5年期间城市酸雨污染整体呈减轻趋势;酸雨区域主要集中在桂北、桂西部地区,东南部由酸雨区域变为非酸雨区域,酸雨区域面积有所减少;降水中SO24-离子当量浓度逐年下降,NO3-离子当量浓度呈上升趋势,SO24-/NO3-的比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广西酸雨污染特征由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混合型酸雨过渡。广西的酸雨污染略有减轻趋势,这与广西近年来的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河池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5~2010年的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河池市近年来酸雨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河池市酸雨的变化趋势总体下降明显,降雨的pH值3.28~8.60,酸雨发生频率为50.1%.河池市的酸雨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SO42-离子占总量的大部分,其次NO3-离子含量也较高.河池市工业和能源消耗大量煤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棚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下Ca2+对小白菜体内6种不同形态钙以及生理和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适宜浓度的Ca2+可以增加小白菜体内各形态钙的浓度,施加过高浓度钙的小白菜体内各形态钙含量相对较低,说明过高浓度的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白菜对钙的吸收。模拟酸雨胁迫下,小白菜体内的果胶酸钙和磷酸三钙浓度随施加Ca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浓度峰值后下降,且在较强酸雨胁迫下增加程度更明显;小白菜体内总钙以及残渣态钙浓度增加,无机钙和水溶性钙浓度下降.随着Ca2+浓度增大,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大,说明外源Ca2+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抗酸雨的作用;相对于低浓度Ca2+,高浓度Ca2+调控作用下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强酸性酸雨与弱酸性酸雨胁迫下的差异更小,说明适当地提高的外源Ca2+浓度有助于缓解强酸性酸雨对小白菜造成的损害。果胶酸钙能够提高细胞壁刚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是抵御酸雨的基本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