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淡水涡虫:分类地位、胚胎发生和再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淡水涡虫作为研究发育和再生的模式动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年,涡虫研究走向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这些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后生动物进化、发育和再生的共同机制.本文从淡水涡虫的分类地位、胚胎发生和再生3个方面综述了涡虫研究进展,以促进人们对这个独特动物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主要后生动物门类化石在寒武纪初期的突然出现记录了生命史中一个从未有过的快速演化时期,这一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爆发(Cambrian explosion)”.多年来有关“寒武纪爆发”成因的各种猜测从未间断过.但是,将古生物化石记录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系形成的真实过程已遭到许多研究者的非议,这主要取决于以下二方面的证据:一是对早期后生动物系统发生关系的重新评估;二是来自于分子系统学和分子钟的研究.现在看来,“寒武纪爆发”事件的产生,一方面归因于化石体积的明显增加及其伴随的骨骼化过程,另一方面可能是其时的进化革新事件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现代自然科学主要划分为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门类。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30年多来,生物学的理论成就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的发现,揭示了生物的遗传、发育和进化的内在联系。此外,还发现了遗传密码的编码机理。通过比较研究,证实了所有生物,从细菌到人,遗传密码都是通用的,从而证明了所有生物在分子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相似文献   

4.
斑马鱼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经典材料,其形态发生过程及分子调控机制是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作以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其结构和性质决定着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蛋白质酶谱和结构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生物的进化和分类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就蛋白质进化系统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其在爬行动物进化系统学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其种类繁多,大部分营定居性生活.由于种间缺乏明显的外部形态区别特征.石斑鱼的分类一直是鱼类系统分类学中的一个难题,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混淆.通过DNA序列分析在分子水平重建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是当前系统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是传统系统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本文简要综述了石斑鱼类传统分类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及当前石斑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并对石斑鱼类的系统学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石斑鱼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其种类繁多,大部分营定居性生活.由于种间缺乏明显的外部形态区别特征,石斑鱼的分类一直是鱼类系统分类学中的一个难题,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混淆.通过DNA序列分析在分子水平重建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是当前系统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是传统系统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本文简要综述了石斑鱼类传统分类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及当前石斑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并对石斑鱼类的系统学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密切相关的,是细胞遗传学的微观深入和分子遗传学的宏观发展。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基因定位和构建基因图谱、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选择、杂种优质预测以及物种起源、分类和进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分子进化的几个普适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2至第6节为全国理论生物物理研讨会上的报告,论述了分子进化中的5个普适性质:分子手性,遗传密码,核苷关联的短程为主性及其进化相关性,以最大信息原理概括突变和选择的进化机制,由二结构序列决定的蛋白质框架结构,第一节为作在开幕式上致词的一部分,讨论了理论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应听众要求,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标记探讨鱼类的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鱼类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核基因在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优缺点。常用的核基因主要有核糖体基因,其中保守的18SrDNA及28SrDNA主要用于研究高级分类阶元;在研究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以及不同地理种群时,比较常用到的则是ITSs以及SINEs;而RAGs及S7性质独特,也常被用于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以往的研究主要利用线粒体基因(如Cytb等)研究鱼类的分类和进化,但多年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在研究鲤形目(Cyprin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es)等鱼类系统发育时并不能成为最佳的选择。最近的研究表明,核基因能够弥补线粒体基因的缺陷,并可广泛应用于鱼类系统发育研究。然而,核基因的应用也面临着如下问题:1)因核基因重组导致数据分析难度较大;2)鉴定不同类群时存在一定误差;3)单倍性核基因片段较难获得;4)对某些进化时间短的群体的系统发育研究效果较差。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核基因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1.
Hox protein mutation and macroevolution of the insect body plan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Ronshaugen M  McGinnis N  McGinnis W 《Nature》2002,415(6874):914-917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自由生活线虫作为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新新华美小杆线虫因其易保存、生活周期短、基因组小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新华美小杆线虫在发育生物学、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与其它后生物的相似性和同源性以及转基因线虫在毒力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表明新华美小杆线虫将成为理想的模式动物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Choanoflagellates are the closest known relatives of metazoans. To discover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volution of metazoan multicellularity, we sequenced and analysed the genome of the unicellular choanoflagellate Monosiga brevicollis. The genome contains approximately 9,200 intron-rich genes, including a number that encode cell adhesion and signalling protein domains that are otherwise restricted to metazoans. Here we show that the physical linkages among protein domains often differ between M. brevicollis and metazoans, suggesting that abundant domain shuffling followed the separation of the choanoflagellate and metazoan lineages. The completion of the M. brevicollis genome allows us to reconstruct with increasing resolution the genomic changes that accompanied the origin of metazoans.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杨树遗传改良中常用的三种分子标记;RFLP、RAPD和AFLP,并回顾了分子标记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构建无性系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图谱,群体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及分类,杂种鉴定,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  相似文献   

15.
对进化论与生物学的关系进行了浅析.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成为彼此相互关联系、相互印证的统一体系;推进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为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萤火虫和海肾萤光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分子生物学中,编码生物发光蛋白的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广泛用于检测基因表达.萤火虫萤光酶和海肾萤光酶都具有定量分析方法上的优势,基于此人们开发了双萤光酶报告基因体系.本文就萤火虫和海肾萤光酶的特点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诺贝尔化学奖为线索,分析了生物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阐述了生物化学由整全生物层至细胞层次,又至分子层次的发展状况,对于把握生物化学发的脉搏,以及生命科学与化学工作者选定研究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Genetics and the making of Homo sapien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rroll SB 《Nature》2003,422(6934):849-857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 physical and behavioural traits that distinguish humans from other primates presents one of the great new challenges in biology. Of the millions of base-pair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s and chimpanzees, which particular changes con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human features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Pan and Homo lineages 5-7 million years ago? How can we identify the 'smoking guns' of human genetic evolution from neutral ticks of the molecular evolutionary clock? The magnitude and rate of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in hominids suggests that many independent and incremental developmental changes have occurred that, on the basis of recent findings in model animals, are expected to be polygenic and regulatory in nature. Comparative genomics, population genetics, gene-expression analyses and medical genetics have begun to make complementary inroads into the complex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human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9.
Marine invertebrate animal embryos and their early developmental produc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axonomy and phylogeny of early animals. A great number of phosphatized globular fossils were collected fromthe early Cambrian Kuanchuanpu Member (upper Dengying Formation), southern Shaanxi, and a nearly complete develo-pmental sequence—from a fertilized egg, via blastodisc formation, blastula development, blastodisc enlargement toward gastrulae, to tissue differentiation—can be discerned in this collection.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unmatchable material for studies on the origin, taxonomy, radiation, and ontogeny of early metazo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