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哈密历史沿革入手,考证了哈密"哈刺灰"人的族源、族称、居住地域、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迁徙流向。  相似文献   

2.
从哈密历史沿革入手,考证了哈密“哈刺灰”人的族源、族称、居住地域、与周边民族关系及其迁徙流向。  相似文献   

3.
哈密,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是通往新疆的第一门户。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旅行家游记、札记中关于哈密社会生活的记录点点滴滴,从建筑风格、官制到思想语言、饮食、生产技术等,对晚清民国时期汉文化在哈密维吾尔社会的影响可见一斑,从而进一步了解当时相异于新疆其他地方的哈密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域东大门哈密,是东西通往的口岸,也是通往天山南北的枢纽.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闻名于世,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要站,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汉唐经营西域,在哈密设官立职,历代陆续对哈密进行直接或间接管理,至清朝统一新疆,对哈密的管理逐渐加强.文章就清代哈密的建制沿革及其演变的原因做一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哈密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要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却长期处于游客“过哈密而不入”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推出一个在哈密旅游大市场格局中具有品牌支撑效应的旅游产品。文章结合哈密旅游业现状,通过对回王府在哈密整体旅游资源中的价值评价,分析了其作为哈密品牌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并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一旅游资源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长期对哈密坳陷石炭系是否发育,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哈密坳陷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红1井石炭纪火山岩属于亚碱性系列,富钾、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即典型的"TNT"负异常,应形成于岛弧环境;红1井石炭纪火山岩的形成与北部的卡拉麦里-麦钦乌拉洋盆洋壳向南俯冲有关,在洋壳俯冲、消减、熔融作用下,喷发形成了哈尔力克岛弧,其南部的哈密坳陷应为弧后盆地。此类盆地易形成烃源岩及火山岩储层,对石炭系成藏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哈密铁路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市境内,是出入新疆的必经要地,素有“西域咽喉,东西孔道”和“新疆东大门”之称,自古以来都是新疆与内地物资流通的重要集散地,是东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运输中心。针对哈密区段站存在的问题,对其改扩建做了方案研究,通过优缺点比较分析,确定了改扩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哈密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源自于哈密独特的生态环境,更多地受当地的文化艺术的影响.文章以女性为独特的研究视角,揭示哈密传统文化艺术对女性意识的觉醒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继承和发掘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有利于哈密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近十年来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X族"词语模的构成与搭配,探讨了"X族"词语模高度能产的语义特点和语用机制,以及"X族"在同类构式中胜出的原因。"族"类词从最初开始表示"一类人"的用法到现在的滥觞,除了所指对象范围的扩大之外,更体现了一种抽象的"精神社区"。"X族"成员的成活率受到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哈密拗陷下二叠统野外剖面观察和样品采集,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在与前人分析数据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风化校正作用对哈密拗陷下二叠统露头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进行评价,同时探讨了有机质成熟度、原始沉积环境和生源特征.结果表明,哈密拗陷下二叠统烃源岩属于好—很...  相似文献   

11.
以吐鲁番—哈密盆地3口钻井中所获得的生物化石为依据,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地层划分,并讨论了它们的时代归属。根据丰富的胞粉化石,首次确定了三叠纪地层在哈密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哈密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组成部分。木卡姆传承中心的建筑设计是一个新课题,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看,需要挖掘地域特色建筑文化元素。本文欲结合设计思想和传承中心建成后实际使用情况,对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亲""亲亲""亲爱的""亲们"形成了流行语中的"亲"族称呼语,"亲"族词在履行称呼语的人际功能时,不断凸显出其特有的感情功能,在你"亲"我"亲"的来来往往中,"亲"族词也在实现着自己的身份认同、识别功能。"亲"几乎仅仅在线上使用,"亲爱的"不再只是爱人恋人间的私密称谓,而脱胎于"亲爱的XX们"的"亲们",已经成为独立的新词汇,具备了"们"族词的基本语义特征,表现出与"哥们""姐们""爷们""娘们"等"们"族词既相近又不同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毛细管压力数据及物性参数等资料,对哈密拗陷中生界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出了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及裂缝等4种主要孔隙类型,对砂岩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影响本区中生界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地质因素,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必要的地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哈密坳陷因未有钻井揭示,石炭系是否发育,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哈密坳陷内新钻探井红1井情况,进行火山岩SHRIMP锆石U-Pb测年,确定红1井3 536~3 549 m安山岩的锆石年龄为(298.2±3.5)Ma,处于晚石炭世格舍尔阶与早二叠世阿瑟尔阶的界限附近。综合岩石岩性组合、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将红1井段3 497~4 352 m确定为石炭系,对哈密坳陷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人类对其产卵繁殖、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件超过200枚哈密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位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包括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针对这件全世界首次发现的3D翼龙胚胎,研究提出哈密翼龙具有相对早熟的胚胎发育模式,其后肢发育速度较前肢快,孵化之后只能走不能飞;胚胎发育期间牙齿尚未萌出,出生后还需要父母照料;从胚胎到亚成年都具有快速生长的骨骼结构;显示哈密翼龙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白垩纪的湖泊风暴导致其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族称的起源和分类作了论述。并从层出不穷的新一类族称中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展现了族与族称的整体特点和细致区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5国的20个民族有亲缘关系,其中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关系尤为密切,从历史记载、语言、家谱、传说以及现在的通婚状况都可说明他们的兄弟情义。由于中国和越南民族识别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族称不同,有些人不了解他们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打跳”功能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新民中村为例,对该村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打跳"的组织形式进行阐述和探析.结果表明:纳西族"打跳"集健身、交流情感、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造两类等谱问题,给出其对应的广义零曲率方程.分别得到广义AKNS方程族、广义Burgers方程族及Sine-Gordon孤立子方程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