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在关注人现实物质生命的基础上,尤为注重人的生命的精神性、超越性和无限性,从而造就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也为我们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以人的生命为本,给予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道德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在道德环境中占主要地位,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或精神)环境,国际环境和历史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改变人的思想道德面貌。实践是人与环境关系的纽带,人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环境。对自然环境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力宣传和弘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各类典型,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做好对环境破坏者的感化和教育工作。要下决心改变目前学术界重环境伦理、轻伦理环境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法治意识是一定主体对法治的思想、观点、心态和对法治所蕴涵的正义、公平、有效、权威等理念的精神追求.法治意识不仅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公平、环境性;而且也应该包括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相处的正义、公正、有效、权威.  相似文献   

4.
《离骚》中的人物身上呈现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某些特征,屈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国君,是“个体化原理的守护神”——日神精神的具体体现;打破人与神、人与物的界限,使诗人从现实和自身超越出来,忘却自我而分丰神性,是“个体化原理崩溃”——酒神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民居雕刻艺术古为今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徽州古民居雕刻艺术特点的阐述,以分析有关现代人对传统人居环境的精神体验为切入点,结合徽州雕刻艺术嫁接现代人居环境的实例剖解,提出徽州雕刻艺术适宜现代人居环境追寻传统装饰特点的精神需求、古为今用的几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对于网络环境下版权人精神权利保护的基本原则问题,学界见仁见智。根据网络的自身特点和网络环境下精神权利保护的现状与价值追求,全球应该协调统一,对精神权利进行适度保护,进而允许有限放弃精神权利,同时对权利进行通约,从而真正使精神权利的保护落到实处,这正是版权法对技术发展所带来挑战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缺欠了一种灵魂性的内核,而这种灵魂性的东西正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是大学德育的终极追求。培养和造就既具有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大学德育和大学精神的共同目标。只有丰富高校德育内涵,重构和弘扬当代大学精神,才能提升德育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崔萍 《科技资讯》2006,(25):165-166
人类的本质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中,大多数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室内环境中渡过,人类创造环境,同时环境影响人。在竞争激烈,生活相对紧张的现代社会,一个完美的空间环境,应该是除了其自身的实用功能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只有这样,环境空间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艺术,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有高度的艺术审美趣味,这是它存在的最基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批判精神不可能独立地存在,它只有在相应的社会制度环境、利益机制以及一定的文化氛围的培育下,才能溶人民族的血脉,成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酵母和温床。  相似文献   

10.
审美与功能美首先表现在功能审美与人的精神占有的契合。室内设计所具有的功能美把科学技术、社会前进的目的性直观的以视觉感知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因而对功能美的观照就成为人们对先进技术、社会进步的一种感性和精神的占有。室内设计的功能美是通过人与物的关系体验使人感受空间环境的场所精神和氛围的。不同的地域文化、社会习俗,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价值观念等反映在室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崔萍 《科技资讯》2006,(19):231-232
人类的本质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中,大多数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室内环境中渡过,人类创造环境,同时环境影响人。在竞争激烈,生活相对紧张的现代社会,一个完美的空间环境,应该是除了其自身的实用功能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只有这样,环境空间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艺术,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有高度的艺术审美趣味,这是它存在的最基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精神环境及其他王树彬,蒋国华(一)马克思1843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说:“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接着在1845年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他们关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的著名论断,即“人创造环境,同时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室内设计行业日趋成熟的今天,室内环境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要求,同时也要满足人的精神要求。客观环境作用于人的感官就能形成影响人内在精神的气氛。本文主要从空间、色彩、光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论述如何在室内设计中,创造统一而有特色的环境气氛,从而提高人们室内生活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付刚  秦婷婷  綦亮 《科技信息》2008,(15):111-111
“设计”是处理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空间,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地研究大庆油田采泊厂创建“平安采油厂”的内在要求,有必要把铁人精神的内涵划分为:”定义性内涵”和”诠释性内涵”。并在这个划分的基础上,对铁人精神的”思想性内涵”和”人本性内涵”作了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和分析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了解人们的行为倾向与需求,得出相关的环境设计准则供城市空间的创设作参考,期望能为人们提供更多舒适自然、可亲可近的人性场所。  相似文献   

17.
生态价值对于人的生命活动不仅提供物质性、实用性价值,亦能输入永远不可枯竭的精神价值,促生人们在融合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中创生审美价值。生态批评的文本阐释及理论研究意在把握自然与环境的真意,破解生态价值的本根性及有机性,围绕生态价值认同及有机体验而展示生态创生价值、共生价值、意象价值及爱意价值,进而推演自然价值、生命价值、人的价值(社会、道德等)、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间的复杂关系,促使生态、生命与人的生存策略之关系的内在机制、价值体验及美学特性的有机融通。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里,尤其是在国内环境景观理论相对落后的当今,有相当长的时间里停留在对场所应该满足使用者具有的物质功能分析和研究上,很少对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作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景观设计除应当具有一定功能满足外,更应当注重整个环境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反映更多的是景观作为人生存和向往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太原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改建,阐述了要用美学原则来指导城市景观设计,提高审美意识,优化空间环境,营造内蕴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物质世界里,人通过与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来满足生存的需要.在精神世界里,人通过对自身不断地进行反思、批判、超越、建构来满足发展、提升的需要.精神是人的属性,精神存在是人与其他生命体的重要区别.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构成了人完整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