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争夺全球霸权,美苏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为了赢得冷战,美国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及高新技术转让限制政策,处心积虑挥舞科技遏制大棒,其在当时的所作所为对现今我们观察、研判美国对中国正在展开的科技围堵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执行技术出口管制最严格的国家。美国限制或禁止某些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对我国出口,显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与国家安全、战略利益、外交政策密切相关,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对中美两国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凡是对那些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潜力而有损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绝” ——《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 ■“增加对华输出先进技术被视为战略合作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其增长势头与美苏关系的下降成正比” ——布热津斯基(1980年)  相似文献   

4.
杜鲁门时期,美国对东欧国家实施了遏制政策,1948年苏南冲突公开化后,为了分化瓦解苏东集团,对南斯拉夫制定与实施了不同于其他东欧国家的差别政策。美国强行对苏东国家航空方面管制,但南斯拉夫例外;美国利用南斯拉夫分裂苏东关系,在东欧国家内培育第二个铁托政权;美国对苏东国家实行贸易管制,但对南斯拉夫不仅放松出口管制,而且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南斯拉夫。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明确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是其"首要成胁",因此,如何赢得与中国的竞争,成为美国的核心议题。在经济领域,美国除了利用传统的关税工具打压中国外,还加强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美国创新与科技法案》,昭示着中美科技竞争日渐激烈,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战略化倾向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6.
一英国政府最近采取了放宽“禁运”的措施。这些措施,并不是最后摆脱美国“禁运”政策的最徹底的步骤。为了进一步维护独立和国家利益,还有待于英国政府的继续努力。然而,英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目前来说,毕竟是值得欢迎的。“禁运”政策是美国从事“冷战”的产物。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政府就开始实行了“禁运”政策。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出口管制法”,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以此来限制对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美国侵略朝鲜战争爆发后,就宣布对中国也同样适用这个办法。1951年,随着美国政府操纵联合国大会通  相似文献   

7.
电信管制的定义及内容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92年日内瓦通过的《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公约和行政规则》中对电信作了如下定义:“电信是利用有线、无线、光或者其他电磁系统传输、发射或接收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任何性质的信息”。“管制”是指为达一定目的而采取的不同措施。多数国家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北欧一些国家在最近出台的《电信法》中指出,电信市场之所以需要实行管制,是为了达到以下目标:保证电信及无线通信领域中的用户利益,保证通信保密;在电信市场上,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保证业内公平竞争的机会;保证在全…  相似文献   

8.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23,(14):10-11
<正>1中国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海关总署于7月3日发布《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公告显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从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镓、锗都是新兴的战略关键矿产,在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中国两种金属矿产均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2018年至2021年,美国约53%的镓从中国进口。  相似文献   

9.
傅翠晓  庄珺 《创新科技》2021,21(4):49-56
近年来,美国不断升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力度,管制方向和重点也在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和研究其最新特征,预判其影响,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梳理涉及民用科技领域的美国出口管制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2019年以来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最新趋势,并从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国际合作等角度,探讨了美国升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来,美国国内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后超级大国的定义和作用等问题有不少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冷战后的世界不是多极的,而是单极的,美国处于这个世界权力中心。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已不是超级大国。今年第一期的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威廉姆·帕夫撰写的文章,题为《给世界大国重下定义》,以下是该文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11.
财经剪贴     
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出炉从6月19日起,美国新的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开始执行。美国商务部15日公布的管制清单规定,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等20个大类  相似文献   

12.
正清教主义是美国立国的根基。美国思想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纽豪斯则认为,美国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犹太—基督教。然而,自冷战以来,美国宗教和文化上的保守派和自由派在道德文化价值观领域围绕着节育、堕胎、枪支管制、同性婚姻合法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产生激烈冲突。共和、民主两党也加入其中,他们之间的分歧导致政治精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为了维护其一超独霸的世界地位,通过北约东扩来遏制俄罗斯,防止俄东山再起,以利于其实现全球战略。北约成员国谋求扩大北约,控制中东欧,巩固冷战成果,加强北约国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为了在军事上寻求安全保障,防止俄罗斯再次进行控制,也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冷战后,北约进行了两次东扩,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横跨欧亚大陆的半岛国家-俄罗斯及中亚重要的陆权国家-中国构成严重威胁,影响了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在不同的场合,多次使用了一个崭新的概念——“预防性防务战略”,并将此概念正式写入了4月初推出的新年度《国防报告》。这是美国对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大幅度调整其军事战略的结果。它标志着美国开始将其军事战略从冷战时期的以威慑为主转化为和平时期的以预防为主,逐渐完成了对军事战略的重新定位。主要内容:四个核心美国认为,冷战后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核、生物、化学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变幻莫测、频繁复杂的地区冲突;“新兴民  相似文献   

15.
借助“民主同盟”美国和日本防范中国,是澳对华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过,澳对华战略更大的部分还是对中国崛起的“借重”。“冷战遏制的意味太浓了”在亚洲国家的关注之下,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正式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宣言》。这是日本自1996年与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后,第二次与其他国家签署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有关美国对外政策指导原则及其实施手段的争论层出不穷,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詹姆斯·布莱特合著的《历史的教训:美国国家安全建言书》也是其中一种。说起麦克纳马拉,他可是大名鼎鼎:1961-1968年的美国国防部长;1968-1981年的世界银行行长,越南战争的设计师和忏悔  相似文献   

17.
外刊概要     
<正>1特朗普改善对俄关系的一个蓝图【美】《国家利益》2017年1月~2月俄罗斯不再是冷战时期的"邪恶帝国",但是它仍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全球事务中的关键利益。冷战后的每一位美国总统上台时都寻求改善对俄关系,但卸任时的状况却总是比上台时还要糟。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底美国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将通过变革相应的法规,来为美国的枪支出口管制政策"松绑",有关措施将包括放松对突击步枪、弹药等的出口管制。美国政府记录显示,新规则的最终文本已于2019年10月23日递交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非军用武器出口监管权也将在新政策生效后从美国国务院移至商务部。该项法规的变动会使美国武器制造商出口枪支等轻小武器的行为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美国科技战略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军事研究预算转用于民生,军事研究所积极开展同企业的共同研究。冷战结束后,失业的俄罗斯研究人员和来自亚洲国家的人才为美国恢复竞争力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加强产业的竞争力,应用技术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人们担心的基础研究力量减弱,美国积极开办基础领域事业,以保持"科技大国"的威信。实施集团科研体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所至  相似文献   

20.
李卓  原野 《科技信息》2007,(13):3-4
《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一书探讨了民主制度与外交决策过程的关系,对美国外交史的回顾,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形成的因素三部分,并对政策惯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从而加深了我们对冷战思维延续至后冷战时代这一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