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地区小麦有效潜水蒸发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源主要为生长期的降水,由地下水补给的潜水蒸发和人工灌水,在潜水埋深较小的地区,潜水蒸发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本文利用汉王水资源试验站的资料,通过对小麦在不同潜水埋深,不同生长季节情况下的潜水蒸发和有效降水灌溉量的分析,得出了小麦在不同时期的需水量、潜水蒸发量以及全生长期的有效潜水蒸发系数,从而可以有目的地确定灌溉时期和水量,充分利用地下水,节约地表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是流域水循环和水环境问题研究的关键.以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衢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定性和定量地揭示了流域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①溶解性总固体(TDS)、pH指标显示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指标空间变化特征相似,两者转化频繁;流域上游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中下游则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②阴阳离子组分显示: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是HCO3-Ca、HCO3·Cl-Ca类型水,流域内水的最终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中离子主要受岩石风化和降水因素影响;③δD-18δO关系显示氢氧同位素含量沿河水流向不断富集;依据氢氧同位素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的关系,显示出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均受大气降水补给;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定量关系显示:研究区上游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平均贡献率为19.67%,日均补给量为2.73×106 m3/d;中下游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平均贡献率为22.77%,日均补给量为3.49×106 m3/d.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有效潜水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潜水埋深较小的地区,潜水蒸发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小麦在不同潜水埋深、不同生长季节情况下的潜水蒸发和有效降水灌溉量的分析,得出了小麦在不同时期的需水量、潜水蒸发量以及全生长期的有效潜水蒸发系数,从而可以有目的地确定灌溉时间和水量,充分利用地下水,节约地表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银川平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同位素特征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具有不同的补给模式。贺兰山洪积扇单一潜水主要接受山区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青铜峡洪积扇单一潜水及冲湖积平原上覆潜水,主要接受黄河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天然状态下,承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古水”,地下水交替缓慢;开采状况下,平原东部承压水受到了现代补给水的影响,潜水越流量占补给量的50%左右。针对平原区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循环特征,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梅罗指数与主成分分析的洪湖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污染现象在我国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区普遍存在.该文以洪湖地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3个时期的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锰、总铁、高锰酸钾指数和总磷等7个指标为对象,运用内梅罗指数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8个样点的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近湖岸居民区与道路的潜水样点5,受到来自水陆两方面生产生活污染物的影响,水质最差;位于临近长江的农村居民区内的潜水样点7,主要受到来自居民生活污水的影响,但长江切穿含水层顶板,江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紧密,水体自净好,水质相对较好;位于农田附近的承压水样点2,承压水受外界污染少,在内梅罗指数法中综合得分最低,水质相对较好.在丰水期高锰酸钾指数与氨氮为主要污染物,在枯水期总铁与总锰为主要污染物,在平水期总锰与硝酸盐氮为主要污染物.长江对含水层的影响、人类地表活动、区域地质状况等都是可能影响洪湖地区地下水水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特征,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生态输水影响下地下水循环规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中下游各断面地下水p H值变化不大,矿化度和各离子差异明显,地下水水样以Na+、Cl+占绝对优势;矿化度较低的断面其离子浓度变化较小,反之,矿化度高的断面其离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塔里木河中游δ2H和δ18O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δ18O的值呈增大趋势,下游H、O同位素变化波动较大,下游各样点距河道最近处(即50m处)H、O同位素最小,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H、O同位素亦呈增大趋势变化;塔里木河中下游地下水、地表水中δ2H和δ18O之间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中游地表水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下游地下水中H、O同位素则普遍高于地表水,说明水体受到严重的蒸发作用,导致同位素富集外,也说明存在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7.
宁夏西部兴仁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西部兴仁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水质较差,由补给区的硫酸重碳酸型微咸水向排泄区过渡为卤化物硫酸型苦咸水,随深度的增加由苦咸水过渡为微咸水;溶滤与蒸发作用是导致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主要原因,随矿化度的升高,SO1^2-,Cl^-和Na^+的含量迅速增加;水中F^-质量浓度普遍偏高,NO3^-质量浓度随含水层埋深的加大而减小,丰枯期变化明显.地下水同位素证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的年龄低于深层地下水;在盆地灌区内,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模式已发生改变,已接受上部潜水的越流补给.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水化学资料分析了不同水体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均较低,矿化度较低,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均以HCO_3·SO_4(SO_4·HCO_3)-Ca·Mg(Mg·Ca)型为主。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且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风化为主。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水样点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混合区三个区域,说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存在明显的转化关系;地表水、地下水、泉水的主要来源均为大气降水,不同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支流地表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拉萨河中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地段性互补关系,拉萨河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相似文献   

9.
选择祁连山中部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为研究区,于2015年生长季(5-10月),利用HOBO U20-001-04自计式水位计对流域出口地下水位进行观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流域地下水动态.结果表明:距河道由近及远,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加;从平均状况看,5-6月中旬,地下水位缓慢抬升,6月中旬-7月水位抬升最为明显,7月初达到最大值;7月中下旬-8月,地下水位波动,9月以后处于稳定状态;5-10月整个雨季的总降水量为299.95 mm,水位变幅为1.374 m.地下水位埋深5-6月中旬受降水和气温共同影响,气温占主导作用,6月中旬-9月主要受降水量的制约.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具有滞后和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法揭示了北京潮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的流动模式和更新演化规律.研究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由上游的Ca-Mg-HCO3型逐渐过渡到下游的以Na-HCO3型主,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降水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在补给过程中受蒸发作用影响强烈.研究区地下水的流动和更新过程主要存在局部流和区域流两种模式,其中前者主要存在于山前平原区和浅层地下水(均为潜水)中,以垂向流动为主,地下水具有很强的更新能力;后者主要指整个研究区的深层(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流系统,该水流系统的主径流方向为密云→怀柔→顺义→通州,以侧向水平径流为主,局部垂向入渗作用明显,地下水参与现代水循环微弱,径流途径较长,地下水更新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河谷区水文地质勘察所获取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富水性特征、水化学特征、地下水动态特征及补径排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该区域属于弱富水性区。(2)水质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度良好的淡水,矿化度一般为0.74~1.17 g/L,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Na·Ca·Mg和HCO3·SO4-Na·Mg型水为主。(3)水位变化在一年中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累计变幅为1.20 m。(4)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潜水的侧向补给,和地表水存在互补关系,补给条件好。地下水主要以地表河和下降泉的形式排泄,由于水位埋深浅,有一部分以蒸发方式排泄。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流域水资源管理需求,揭示塔里木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以更好地发挥区域水资源整体性功能,采用HSPF-MODFLOW耦合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日径流模拟,并选用纳什系数E_(ns)、确定性系数R~2、均方根误差σ对模拟结果进行率定,以明晰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地表水模拟纳什系数均大于0.7,对长期连续径流模拟效果较好;地下水位模拟随补给量变化与实测值基本一致,随着干流下游间歇性输水的延续,下游整体地下水位明显回升,但生态走廊以下河段抬升幅度较小,2004年下游地下水年平均埋深约6.21 m,而在规划年预计达到4.73 m;耦合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对水资源联合评价与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有效利用矿井水资源,采用水文与水文地质学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阜新矿区矿井水量动态的影响因素与补给机理.研究表明:矿井水量动态变化与当地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具有相关一致性,地下水向矿井的运动为似稳定状态.该矿区现役矿井年排水量一直高于当地大气降水量(蒸发后)和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与巨大降落漏斗影响范围、采动裂隙网络扩张范围等有利于增加接受降水和地下水补给能力的次生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矿井水强烈持续抽排,导致土壤趋于干化并产生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前矿井排水量为矿井水最大可利用量,等同于开采补给量;影响阜新煤矿区矿井涌水量动态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量及其年际分布.  相似文献   

14.
<正>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的特点是: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频繁,地表水为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源,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为蒸发和泉水排泄,地下水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了解这类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对于该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  相似文献   

15.
洪湖地区浅层承压水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洪湖地区长江深泓线标高一般在黄海基面5m以上,而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标高一般在9m以上,所以长江无疑已经切穿了承压含水层顶板,与其有着直接的水力联系。通过对洪湖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长江水位变化对浅层承压水动态影响强度、影响范围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模拟浅层承压水运动规律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出长江近岸地区浅层承压水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16.
飞凤山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极为重要的核废料处置场。处置场位于四川省北部山区,地层是一套志留系泥页岩,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低渗透性岩类,但处置场地下水特征与低渗透性岩类中地下水活动规律不符。为了研究处置场地下水特征与补排关系,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等手段,测定处置场及其周边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关系,掌握地下水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飞凤山处置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处置场降水井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K+Na)·Ca;研究区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飞凤山地区凉水井一带及处置场T06取样点附近受降雨直接快速补给,其他区域大气降水入渗地下过程中一定程度受到了蒸发作用的影响;处置场降水井地下水来源虽然是大气降雨,但其补给高程较其他区域更高,且径流通道是处置场SE-NW方向的裂隙密集带。在区域及处置场范围,存在一种地下水通过裂隙密集带径流补给的形式,从而形成了处置场降水井附近的远源补给。  相似文献   

17.
针对垃圾填埋场压实黏土最终封顶易受气候影响而开裂(干裂缝或冻融裂缝),其工程特性显著降低的缺陷,介绍了新型ET(蒸发传输)封顶系统的工作机理.在同时考虑降水和蒸发补给的作用下,建立了水汽在ET封顶系统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以大连市1976年的降水和蒸发补给气候条件为边界条件,模拟了ET封顶系统中的水汽在1a内变化规律.从分析模拟结果得出,距地面越近含水率受降水、蒸发补给气候条件的影响越显著,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峰值滞后现象.阻隔土壤层中的水分未达到饱和状态,说明总厚为150cm的ET封顶系统完全可以抵御大连市近48a以来最大强降水的冲击.对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以及阻隔层的厚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数值分析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工作为建造垃圾填埋场ET封顶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鄂尔多斯沙漠高原区包气带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在研究区进行野外包气带岩性结构调查,选择典型地段建立原位试验场;试验中选择研究区最具代表性的包气带岩性结构进行包气带水分运移原位试验,进行包气带水分运移机理研究,分析影响降雨入渗与潜水蒸发强度的主要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建立研究区包气带水分运移数值模拟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降雨入渗及潜水蒸发强度,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入渗及潜水蒸发强度明显受到当地气象条件、潜水埋深及包气带岩性结构的影响.文中计算得出的不同埋深不同岩性的降雨入渗及潜水蒸发强度可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湖地区河网密布,各种水体之间交换频繁,地下水埋深浅,潜水和承压水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生活水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在长期观测四湖地区地下水位的基础上于2012年6月采集四湖地区地表和地下水样,采用国际F值法对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主要超标指标的浓度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四湖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潜水水质略好于承压水;承压水氨氮、铁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严重;位于长江沿岸的潜水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总氮含量较高.水文地质要素和农业污染对地下水水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表水体样品、地下水样品的同位素测试结果,绘制δD δ18O关系图、δ18O H关系图,从而对东北平原西部山前台地区的地下水补迳排关系进行分析·获得该地区雨水线方程δD=7 1781δ18O-8 1151;高程效应关系式δ18O=-0 0049H-8 209;同时认为大兴安岭山区是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区,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区内地下水循环迟缓,主要为1991年以来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形成年龄在3 26~10 6年之间;地下水形成时年平均气温略低于现代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