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通过"上海叙事"尽其所能地反映了渐变时期的上海社会风貌,尤其是上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社会变迁深潜于"上海叙事"之中,"上海叙事"是由转型时期的上海社会变迁所生成的。  相似文献   

2.
《海上花列传》出版一百多年来 ,未在一般读者中风行 ,但在一些特殊读者中颇有影响 ,如鲁迅、胡适、刘半农 ,尤其张爱玲等。而到了当代 ,王安忆的创作又与《海上花》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选材、立意、结构、语言风格等。至少可以说王安忆在新的时代回应了《海上花》。  相似文献   

3.
论《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花列传》出版一百多年来,未在一般读者中风行,但在一些特殊读者中颇有影响,如鲁迅、胡适、刘半农,尤其张爱玲等.而到了当代,王安忆的创作又与《海上花》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选材、立意、结构、语言风格等.至少可以说王安忆在新的时代回应了《海上花》.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海上花列传》的成果作了一番详实的搜集和梳理。作者认为《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大体呈现出具有明显特征的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对相关史料进行一些收集和整理,是研究的基础时期。第二时期是开辟研究领地的重要时期,对小说研究有开拓性的发展。第三时期是前一时期研究的延续和补充,对小说的研究呈"大同小异"的状态。第四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虽有重复性的研究但也提供了一些新视野。这种研究状况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留有未开拓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V上和V下     
V上和V下各自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型,它们表达的语义不同,出现的时代也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语义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和原型语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时用V上和V下似乎意思差不多,但仔细分析还是有差别的。在吴方言中,V下说成V落,但《海上花列传》中,即使在对话中也多写作V下。  相似文献   

6.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美相继在上海划定商民居住区,始成租界。租界形成后的几十年中租界当局依仗武力利用各种机会数次胁迫清政府扩大租界。至清朝灭亡时,上海租界已经延伸至宝山,面积达始初时的数倍。  相似文献   

7.
论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及其小说与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具有很深的传承和超越关系,两具有相似的叙述模式,相似的人物设置,但表达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这种特殊的传承和演变,使张爱玲小说真正兼有了“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双重品质”。  相似文献   

8.
《上海租地章程》是中英两国关于开辟外国人在上海居住的居留地的条约。上海居留地后来发展成英租界,为西方列强在中国许多通商口岸划分租界开了先河。介绍章程的主要内容,结合章程签订的时代背景,分析其背后的缘由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与海派文学的关系 ,并不表现为其左翼的批判的都市文化传统 ;在繁华与腐朽同在的现代性传统上 ,张爱玲的小说也远不及穆时英、刘呐鸥那样强烈。但张爱玲却开拓了另外一条道路 ,即从《海上花列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现代都市市民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形象既有艺术的概括性,又有生活的现实性,形象鲜明,性格统一,人物之间很少雷同。小说人物塑造艺术高超,作者善于使用曲笔,善于扣住性格特征,步步深化、完善,在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时,小说成功运用了写实、白描,以及多层显现、由表及里,关键之处最后点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释赞宁《宋高僧传》是承继释慧皎《高僧传》、释道宣《续高僧传》编撰而成。从身份上来看,因释赞宁与最高统治者关系密切,故《宋高僧传》具有官修性质,而其他二部僧传却带有私修性质。  相似文献   

12.
艾膏在上海租界,受到法租界和国民党政府的监禁,他在租界狱中创作的诗歌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悲愤与深沉;狱外又以强烈的乐观情绪和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向祖国人民发出黎明的通知。他在租界上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其影响,使他深入到人民中间,思索着民族的命运,探索新诗通向“民族心灵深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是当事人处理民事争议时激烈对抗的产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相对于判决和调解,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有着软化和实质性解决社会矛盾的优势。它具有消弥当事人分歧,缓解社会紧张关系,使纠纷获得法律上、实体上和心理上的完全解决的独特社会功效。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我们需在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在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改良,以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5.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和在极端宗教理念压抑下扭曲的人性。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以及对阿富汗和美国两个截然不同社会的描写折射出人性的本质。小说通过阿米尔的救赎告诫人们要勇于面对自己人性中的缺点,以免受到心灵的鞭挞、愧疚、恐惧和折磨。小说中的风筝象征着友情、亲情、正义、善良、诚实以及勇敢、睿智等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对风筝的追寻亦即对美好人性的追寻。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神话学家坎贝尔的相关思想对电影《赛德克·巴莱》进行解读。《赛德克·巴莱》是一曲赛德克族誓死守护赖以生存的神话的悲歌。雾社事件是他们捍卫赖以生存的神话的举动。电影围绕雾社事件揭示了日本和赛德克族所分别代表的两种实力相差悬殊的文明间冲突,以及赛德克族不同部落之间根深蒂固的世仇。如何在这些相互纠缠的矛盾漩涡中走出,是今天的赛德克人必缅而奸确闻靳  相似文献   

17.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在经过先辈们不断演变后一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而丰富的丧葬文化。小凉山子差拉彝族是凉山彝族的重要分支,当地丧葬习俗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在传承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特殊的人文、历史、地理,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暗疾"不仅是鲁敏一篇短篇小说的名字,综观鲁敏的诸多小说,如《取景器》、《正午的美德》、《纸醉》、《博情书》、《百恼汇》等,虽没有以"暗疾"为题,但小说的核心人物都是与"暗疾"紧密相关的。如果说"暗疾"是鲁敏有意无意间对现代人们生活的一种隐形的概括,那么这种"暗疾"的由来就不得不归结到现代文明对人们日常生活及心理的侵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无限度追求所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正是鲁敏小说中所呈现的"暗疾",包括精神与身体。实质上,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其最终指向都是对精神的残蚀。  相似文献   

19.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作品,作品里塑造的阿Q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这个形象的解读和阐释学术界也从来没有中断过。阿Q无疑是一个落后愚昧的小人物,而他生活的地方———未庄,本质上是封建传统社会的缩影,阿Q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典型,既有其个性也有其社会共性,他身上的精神弱点必然也反映在未庄人身上。通过对阿Q及其他未庄人身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揭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研究青年毛泽东1917年游学期间留宿密印寺的活动情况,萧子升回忆录是主要资料之一,但记载比较简单。在萧子升回忆录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档案资料,结合当年老人的回忆进行综合分析,思考每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接近历史的真相,以揭示毛泽东多年念念不忘密印寺的原因:主要是在此顿悟了“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