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阐述了GPSRTK技术在张峰水库泥沙淤积断面工程中的应用,指出经计算测淤断面和地形断面的宽容相对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减少入库泥沙、排浑减淤及排淤三个方面回顾了水库泥沙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加强流域治理、完善排淤工程设施,加强水沙调度管理、研制新的排淤设备以及研究出库泥沙的处理办法方略,以期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泥沙数学模型在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为例,通过与已建典型围填海工程实际促淤效果的对比分析,以及对长江口近期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的合理性分析,研究泥沙数学模型在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中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的平面淤积形态、断面淤积形态、促淤区淤积量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在近期围填海工程中的促淤效果预报较合理,表明该泥沙数学模型适用于长江口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  相似文献   

4.
在鄱阳湖及五河尾闾淤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河道断面冲淤特性、河道平面变化两方面总结出赣江尾闾的淤积特性,将赣江尾闾的淤积概化为两种淤积形态:一方面,赣江尾闾各支及各支的分汊河道,除中支外,多年处于淤积状态,河道断面面积减小,河床抬高,断面上的冲淤变化主要发生在中低水以下:另一方面,尾闾入湖扩散区逐年淤积,并逐年下移,尾闾河道长度增加.定性分析得出两种主要淤积形态均对鄱阳湖及赣江尾闾沿线防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断面泥沙模型试验,对某水库泄水底孔压力段内泥沙淤积形态和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泄水底孔关闭运用的前两个月(10月和11月)坝前泥沙淤积速率较高,这两个月的泥沙淤积厚度达25.8m,约占坝前总淤积厚度的60%,坝前最终淤积高程为949.9m;设置在左岸坝段的引黄取水口在正常引水期间一般不会淤堵;泄水底孔压力段内泥沙淤积面随着坝前淤积面上升而抬高,当10月底坝前淤积面高程达到925.6m时,压力段内已基本堵满淤泥.所以在设计底孔闸门启门力时,泥沙压力及摩擦力可按满孔泥沙考虑.  相似文献   

6.
以某拦污坝工程为背景,建立了堆载挤淤沉降断面的分段计算方法.根据初期荷载不同挤淤深度时淤泥层的稳定性,搜索得到挤淤瞬时沉降断面,在此基础上,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和修正的剑桥模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得到最终的堆载挤淤沉降断面.计算结果表明,最终的堆载挤淤沉降断面与上覆荷载形式正相关,挤淤沉降断面呈倒梯形分布.最后,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工程实际堆载挤淤沉降断面进行检测,验证了上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固体悬浮颗粒 ,城市污水泵站前池普遍存在淤积问题 ,给泵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 ,有必要通过水力模型浑水试验探求前池防淤措施 .结合上海市污水治理 2期工程南线 #A泵站水力模型试验研究 ,利用浑水试验 ,对城市污水泵站前池淤积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通过对不同的改进措施下前池淤积状况的分析比较 ,提出了在原设计前池中设置 45°导流板的最佳防淤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海挡潮闸数量多且闸下淤积严重,防淤减淤迫在眉睫。介绍了挡潮闸闸下淤积的自然原因与工程原因;总结了挡潮闸闸下淤积处理的防淤措施及减淤措施;提出未来应加强水力冲淤时间的确定及机械清淤地点的选择方面的研究,以及建闸前需加强水沙冲淤变化方面的研究模拟。  相似文献   

9.
上海中线2号污水泵站引水渠道和前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我国最大的污水治理工程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中线2号污水泵站引水渠道及前汇进行了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在研究中采用清、浑水配水均匀性试验和设置压水板试验,并结合数模流场分析的方法,发现原污水泵站存在引水渠道水流流域不均匀,前池流态恶劣和泥沙淤积积严重,针对试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措施效果理想,消除了前池不良流态,提高了泵站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7年,2002年和2003年3幅不同时段的卫星照片,以及各相应时段上海港潮汐水位和1982年海图等资料,采用RS,GIS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前后九段沙及江亚南沙的面积,实现了对工程前后九段沙岛泥沙冲淤特点及冲淤速度变化的分析.从沙岛的自然延伸方向、航道整治工程方向和南北方向计算了沙岛各部分的淤涨与冲刷速率,分析了深水航道对该岛屿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九段沙及江亚南沙的演变特点及速度有明显变化:①九段沙6年来的淤积面积增长很快;②沙岛自然延伸方向淤涨速度有所下降;③沙岛沿航道整治工程导堤方向上的淤积速率增加;④沙岛局部位置冲刷程度有一定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黄河宁夏某河段丁坝群间设置取水建筑物的工程实际,采用正态动床模型,研究了丁坝群掩蔽条件下取水建筑物附近的流场特性及其局部冲淤变形规律.研究表明,丁坝群间设置取水建筑物,其局部流态及冲淤变形主要受到丁坝间回流及坝后扩散主流的控导.现状条件下,取水建筑物前流态不受回流的影响,回淤泥沙不危及取水安全,而扩散主流顶冲取水建筑物,形成较大局部冲刷;设置上挑式淹没构筑物,可极大减轻局部冲刷,比较了几种上挑式减冲设施,得到了较优化的体型及上挑角;合理下延上丁坝可有效发挥丁坝对水流的控导作用,既可形成有利的取水态势,又可减小顶冲作用,有效缓解局部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覆盖层堆石坝三维应力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模型对下坂地深覆盖层地基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得到了典型截面的分析结果,给出了深覆盖层问题中坝体和坝基的受力及变形特点,为大坝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Sediment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ill greatly affect future project functions, such as power generation and navigation, after 50 years of oper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a physical model study,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capacity of both the discharge tunnel and the power plant outlet could be impaired by sediment deposition in front of the dam after 50 years, affecting both the hydropower head and navigation. A flow training scheme based on the third-stage cofferdam for the dam 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to regulate the flow pattern and control deposition in the near-clam region of the reservoir. This flow training scenario can effectively reduce deposition in the physical model.  相似文献   

14.
三峡重力坝三维随机有限元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采用VOF模型对大渡河与楠桠河交汇处的护堤工程区及其影响范围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楠桠河与大渡河交汇口处的流态主要受大渡河流态的影响.护堤工程扩建后,断面平均流速在局部的增大,会增加对河岸的冲刷,因此在护堤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固岸措施.工程现场的原位试验观察与模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加之工程多年来的安全运行,均说明VOF模型是一种处理复杂自由表面的有效方法,可在天然河道,特别是在有支流汇入的复杂河道流场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三峡成库后重庆段运行水位流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圣维南方程组,采用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建立了一维流场模型,计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从寸滩断面到市域出口共500余km长江干流江段整体水流特征.对三峡成库后2个典型蓄水位条件下重庆段水流状态进行了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坝前156m水位条件下,回水区水面宽度是建库前的3倍左右,断面平均流速仅为建库前的1/3左右;坝前175m水位条件下,回水区水面宽度是建库前的3.5倍左右,断面平均流速仅为建库前的1/4左右.模拟结果反映了建库前后长江干流一维流场的变化特点.它为分析三峡水库在不同水位运行时对重庆段水流状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钢厂四流大方坯连铸过程中铸坯夹杂物含量较高、各流流动状态不一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关于中间包内控流装置(坝高和导流孔结构)的改进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方案下中间包钢液的流场及停留时间分布(RTD)等特征。结果表明,与原型中间包相比,适当增加坝高及下层导流孔的上倾角度,有利于改善中间包钢液的流动特性,各流之间的均匀性明显提高,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有所延长,死区体积分数下降,有效减弱了中间包短路流,中间包冶金功能得到改善;控流装置最佳参数为:坝高300 mm,上层和下层导流孔角度分别为20°和45°,此时对应的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10 s,死区体积分数仅为13.2%。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非溢流重力坝横断面上的应力和位移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使用DH3816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和千分位移计分别测量模型的应变和位移,对测试值进行计算分析和图形绘制.结果表明坝体的上游面出现了显著的拉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值出现在坝踵处,同时在下游面出现了较大的竖直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坝趾处,但应力值均小于坝体混凝土和地基的抗拉及抗压强度;坝体位移呈抛物线状,坝体处于弹性状态,大坝运行状态较为正常.  相似文献   

19.
无坝引水工程闸前泥沙淤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取水闸前泥沙淤积和闸前河床的边界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新疆某无坝引水工程进行了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发现在取水闸前有严重的泥沙淤积现象。从河床演变角度进行分析,闸前泥沙淤积严重主要是由于在取水口前进行人工取直,致使河床边界条件由弯曲型向顺直型改变,以及闸前流速的减小。这一研究结果对泥沙淤积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dam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a concrete gravity dam with the crest elevation of 185 m, the maximum height of 181m and dam axis length of 2 309.5 m. The dam consists of spillway, powerhouse, non-over flow, ship-lift, temporary ship-lock, left diversion wall and longitudinal cofferdam blocks. Some key techniques relating to dam structure design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hydraulics of flood discharge structure, dam joint design, layout and structural type of penstock, deep anti-sliding stability of dam foundation, reconstruction of temporary ship-lock and closed drainage and pumping of dam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