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甬江建闸选址,通过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不同闸址建闸后的闸下泥沙淤积及其对镇海港区、北仑港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河道泥沙淤积的现状相比较,甬江建闸后的闸上河道泥沙淤积减少,闸下河道泥沙淤积增加;闸址距离甬江河口越近,闸上、下河道泥沙淤积净增量越小,甚至净增量为负值;闸下河道泥沙淤积影响镇海港区的水深,但对北仑港区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模拟闸前泥沙淤积对平面钢闸门启门力的影响,将闸前泥沙考虑为由粗细颗粒组成的宾汉体,闸门在开启过程中,粗颗粒之间的碰触和相对滑动产生了摩擦剪切应力,而细颗粒之间的絮凝作用在闸门开启的瞬间提供了极限剪切应力,这两种剪切应力之和称为泥沙临界屈服应力.闸门启动时,必先克服临界屈服应力.基于VOF(volume of fluid)的三维非稳态两相流k T-εT模型,引入宾汉体模型,考虑泥沙临界屈服应力,建立起闸前泥沙淤积对平面钢闸门启门力影响的数值仿真模型,并应用该仿真模型计算了天津宁车沽防潮闸在闸前有泥沙淤积情况下的启门力,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橡胶坝在元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渠首工程正兴坝在多泥沙河流上取水的成功应用,工程既解决了因坝前泥沙淤积而抬高河床的难题又达到了取水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同时也不降低原堤防的防洪标准,而且使工程总费用最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非常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闸河口整治工程引起的河床演变调整十分复杂.基于验证好的潮流、泥沙输运及河床演变模型分析了双龙河口整治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后水动力和河床演变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闸下河道水动力变化和河道冲淤分布与局部浚深拓宽及纳潮量增加有密切联系.若仅对河道上段局部河道进行整治,浚深拓宽段的涨落潮不对称现象加剧,局部产生回流区.若以固定坡降对整条河道进行整治,则涨落潮流速显著增加且不对称性减小.纳潮量增加在工程初期会引起口门段冲刷,而局部拓宽段会因流速相对减小而产生淤积,特别是在回流区淤积严重.因此为延长工程寿命,尚需辅以定期开闸放水和局部清淤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闸河口整治工程引起的河床演变调整十分复杂.基于验证好的潮流、泥沙输运及河床演变模型分析了双龙河口整治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后水动力和河床演变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闸下河道水动力变化和河道冲淤分布与局部浚深拓宽及纳潮量增加有密切联系.若仅对河道上段局部河道进行整治,浚深拓宽段的涨落潮不对称现象加剧,局部产生回流区.若以固定坡降对整条河道进行整治,则涨落潮流速显著增加且不对称性减小.纳潮量增加在工程初期会引起口门段冲刷,而局部拓宽段会因流速相对减小而产生淤积,特别是在回流区淤积严重.因此为延长工程寿命,尚需辅以定期开闸放水和局部清淤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偏流淤积成因及流态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偏流易淤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试验,结合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对闸上游河道淤积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增建导流墙对闸前河道流态改善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受闸上游弯道影响形成偏流,闸前河道两侧产生左大右小两个明显回流区,导致左侧河床较右侧淤积明显;水闸常年运行,大部分时间闸前河道水流动力较弱,易形成缓流淤积。通过闸前设置导流墙,可以改变闸前河道流态,使左右两侧回流区范围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7.
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盐灌船闸泥沙模型模型,研究闸下泥沙淤积规律,探讨减少闸下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试验研究表明:盐灌船闸修建后,下游引航道内的淤积是严重的;利用汛期部分水量由船闸集中放水冲沙,对清除下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是有效的;在泄水冲沙同时采用机船拖耙等搅沙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冲沙效率;改斜坡式断面为直立式断面,缩小下游引航道的过水面积,不仅能减少淤积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冲沙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入海港道修建挡潮闸后对涵闸排涝效率以及入海港道通航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的闸下淤积问题,基于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对盐城市入海港道——新洋港冲淤保港需水量进行研究。MIKE11模型中的CST模块由水动力学模型与泥沙输移模型耦合而成,根据闸下60 m、970 m、3 030 m三处断面的实测水位、流量和河床淤积高度资料,进行水动力学模型和泥沙输移模型参数率定,最终在设定闸下淤积高度不超过0.1 m的条件下,由MIKE11 CST模型确定出的新洋港冲淤保港生态流量为80 m~3/s,接近于2006年12月新洋港引江冲淤实验中得出的不冲不淤情况下的保港流量85 m~3/s。  相似文献   

9.
香溪河是一条多泥沙的山区河流.香溪河古洞口Ⅱ级水电站为发电需要要求进水口前淤积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清除.通过水工模型比对试验在原取水防沙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取得了效果较好的取水防沙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寅寅 《甘肃科技》2006,22(6):29-30
本文主要针对西电工程总干一泵站进水口泥沙淤积严重、取水困难等问题,对各项改造方案进行了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并提出最优的改造措施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安市拟在西溪河原拱桥上游修建行车桥改善城市交通,桥梁拟建于河道弯顶处,拟建位置上下游涉水建筑物较多,汛期时桥墩周围水动力环境较为复杂。为研究汛期时弯道处桥墩受水流冲击的规律,以FLOW-3D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软件为研究工具对固定工况中水流冲击圆柱形桥墩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河道模型拆分为简单模型进行模拟,发现模拟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较为吻合,在该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河道中景观闸与拱桥间为水流急变区,可能对河床及桥墩底部造成冲刷;(2)拟建桥区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压力时程变化呈现不规律脉动,主频范围为0~0.02Hz;(3)凹岸桥墩所受水流冲击力明显大于凸岸,随着流量增大,凹岸桥墩受力方向与顺河向的正夹角增大,凸岸桥墩受力与顺河向的负夹角减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河床渗并集水流网与隔水边界附近水源井集水流网的对比分析,应用渗流理论中的镜象法与势叠加原理,推导出了薄含水层条件下井底进水河床渗井的出水量计算公式.经验证,公式精度令人满意,可满足实用要求,而且简单直观.文中还强调了出水量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加权余量法求解具有部分吸收库底边界时刚性坝的动水压力.在分析中,假设库水为无粘性可压缩液体,坝一水系统简化为二维问题,上游坝面的几何形状可以是任意的.数值算例表明,本文建议的方案对于分析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水动力学问题是十分精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平原水闸泵站枢纽布置与整流措施 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江苏、上海等地10余座闸站合建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分析,总结出闸站合建枢纽的三种主要布置型式,即平面对称布置、平面不对称布置和立面分层布置。在各类整流措施中,闸站结合部加设导流墙和泵站前中设潜墩,可以有效地改善由于主流偏斜所诱发的回流、螺旋流等不良流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冲积河流河床形态对水沙条件的响应调整规律,基于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原理,对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进行研究。运用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沙市河段1956—2011年水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规律,采用滑动平均法拟合了流量、含沙量与断面面积的单一幂指数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对水沙条件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其河床形态的调整受到包括当前时段在内的前期水沙条件的共同影响。建立了水沙序列分时段的断面面积计算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河床横断面面积的变化情况与实际情况较接近,断面面积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0.85,模拟精度较好,分时段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平原河道,当排涝水位和分洪水位、排涝流量和分洪流量相差悬殊,又有蓄水灌溉要求,而河道本身宽阔时,采用主河道布置节制闸、两侧滩地布置溢洪道的枢纽布置形式比全河宽采用节制闸的单一布置形式经济。结合工程,对这两种枢纽布置对应的上下游流速分布、泄流能力等进了对比试验。对平原水闸过闸落差的确定、对闸桥枢纽各泄流部分对应的行近流速取值以及消力池尾槛高度对淹没堰流流量计算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带有复杂机电联系的电力拖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采用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加负载加速度反馈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改善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界螺旋流对界面作摩擦功的问题,目前尚无资料可以引用。本文表述了部分试验结果,阐明了螺旋流的形成原因和流动状态,探讨其能量消耗与转换,以及这种转换被用于水库清淤工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对水位变化范围较大的长江上游江段采用位移式潜没多孔扩散器处置少量无毒废水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其近区稀释扩散特性,提出了长江上游W市味精厂位移式排污扩散器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