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临清坳陷东部地温及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临清坳陷东部地区地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地温梯度低,生油层埋藏浅,致使下第三系各生油层经受的最高温度和有机质成熟度明显偏低,主力生油层尚处在主要生油阶段的早中期,难以生成大量成熟油气,从而影响了本区的油气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2.
临清坳陷东部地温及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清坳陷东部地区地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地温梯度低,生油层埋藏浅,致使下第三系各生油层经受的最高温度和有机质成熟度明显偏低,主力生油层尚处在主要生油阶段的早中期,难以生成大量成熟油气,从而影响了本区的油气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勘探程度较低的莘县凹陷进行了油气生成和排出的定量模拟研究.讨论了模拟所需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着重分析了主力生油层系的埋藏受热史、成熟度史及生、排油量史,初步划分了供油单元.研究指出,本区主力生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三中下段,其次为沙四段.与相邻地区比,它们埋藏较浅,经受的最高地温及目前有机质的成熟度均偏低,总体上尚处于主要生油阶段的早中期.因主要排油期发生较晚,致使油气近距离运移为主,禹城洼陷和梁水镇洼陷两个主要油源区控制着凹陷中最有远景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东濮凹陷东南部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以濮深10井为例,计算了砂泥岩剖面的孔隙度和流体压力,以及不同性质生油岩在演化阶段的油气生成量。用生油岩孔隙中油气饱和度控制油气排出量的方法,可得到油气初次运移量和运移时期。研究表明,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的生油岩,在进入生油门限时期不久就有油气排出;而有机质丰度低的生油岩几乎无液态油排出,只会在高、过成熟条件下排出天然气。  相似文献   

5.
陆相砂泥岩层系中油气初次运移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东濮凹陷东南部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以濮探10井为例,计算了 砂泥岩剖面孔隙度和流体压力,以及不同性质生油岩在演化阶段的油气生成量。用生油岩孔隙中油气饱和度控制油气排出量的方法,可得到油气初次运移量和运称时期。研究表明,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的生油岩,在进入生油门限时期不久就有油气排出;而有机质丰度低的生油岩几乎无液态油排出,只会在高、地成熟条件下排出天然气。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孢粉颜色和有机质类型的显微镜观察,共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40口钻井的孢粉颜色和有机质类型,以此评价下第三系生油岩。研究结果表明,潜江组三段和四段以草质型和无定型有机质为主,其成熟度最为适中,因此具有较大的生油潜力,而新沟咀组下段的有机质类型为木质型和煤质型,成熟度中—高成熟,其生油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富含石膏及岩盐,为典型的盐湖相沉积,其有机碳、氯仿沥青A及总烃含量分别为0.74%、0.11%及800ppm,与渤海湾其它盆地比较都较低。这是由于该凹陷干酪根属混合型,埋藏较深、成熟度较高、排烃较完全之故。因此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有机碳等含量较低并不说明有机质丰度低,而恰恰证明其生油条件优越。 东濮凹陷不同地段因地质发育史不同,成油起始温度或埋藏深度都不一致,这是因为同一生油层在不同地区其有机质所经受的热变质均不一样,因而采用洛巴丁时-温指数来研究有机质成熟度是更为合理的。盐湖相沉积不但可富含有机质,而且天然气形成时间较晚,加上膏盐层渗透性极小,可作为良好盖层,防止气体逸散,这就是造成东濮凹陷天然气特别富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黔南拗陷生油岩地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拗陷生油条件好,生油岩丰富,有机质主要为腐泥型,生烃潜力好。按有机质成熟度大致分为三个区即:低值区、中值区和变质区。并对生油岩热演化史作了论述,对油气演化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拗陷进一步的勘探方向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酒泉西部盆地新第三系白杨河组富含油气,油源问题至今未解决。普遍认为新第三系不能生油,生油层为下白垩统。作者从蒸发环境生油的观点出发,认为白杨河组不仅是含油层系,也可能是生油层系。这一认识,已为原油孢粉分析和同位素年龄测定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巴音都兰凹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巴音都兰凹陷烃源岩研究程度较低的实际情况,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它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巴音都兰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和阿尔善组织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为好的烃源岩;其烃源岩类型以腐值-腐泥型为主,类型较好;基保,下部烃源岩已处于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普遍小于0.80%,处于低成熟阶段。认为巴音都兰凹陷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是一个有找油前景的凹陷。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9段暗色泥岩为例,利用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转化率、热解有机质相对生烃量(IHC=S1/w(TOC),%)的关系,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湖相有效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热解S1和氯仿沥青"A"含量代表烃源岩中的已生烃量,在不排烃情况下,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大,当其减小时则表明有烃类的排出.代表有机质相对生烃量的热解参数IH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开始降低的转折部位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即为有效烃源岩的下限值,研究区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1%,相应的热解S1+S2下限值为2.2 mg/g,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03%,总烃质量分数下限值为150×10-6.该下限值主要适合于研究区湖相有效烃源岩的识别,不同含油气盆地不同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应根据相应的分析数据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2.
Two types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the free and adsorbed, were obtained and quantified from the brackish to saline lake source rocks. The adsorbed type was extracted with chloroform, solvent mixtures of methanol:acetone:chloroform (MAC) and CS2:N-methyl-2-pyrrolidinone (CSz/NMP). The total amounts of the two types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from some immature source rocks are 〉830 mg/g TOC, more than 63% of the total organic matter in these sample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immature source rocks in the brackish to saline lake basin is soluble, and is significant for study of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helpful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brackish to saline lake basi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实验室全岩显微组分统计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讨论。提出全岩有机质类型和丰度评价标准,能有效地评价烃源岩的优劣,并可划分出全岩有机质类型。与干酪根镜检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而且分析速度快、节省成本、直观。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分布广,但有机质丰度较低,且成熟度高。通过对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在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指出盆地中部马五段、马三段蒸发台地相碳酸盐岩为较好的烃源岩,盆地内其余地区和层位的碳酸盐岩为较差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分布受碳酸盐岩沉积相和盆地基底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发育有3套烃源岩,分别是沙三段、沙一至二段和东三段湖相烃源岩.3套烃源岩在整个凹陷内都有分布,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以及黑色的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沙三段和沙一至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以ⅡA型和ⅡB型为主,有机质正处于生烃的高峰阶段,这2套烃源岩是黄河口凹陷最有利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等特征,应用综合地球化学指标对有机质类型进行判定.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上统好于下统.其有机质类型表现为下统好于上统,下统以混合偏腐泥型为主,上统以混合型偏腐殖型为主,煤系以腐殖型为主.下统烃源岩几乎都在成熟—过成熟范围内,利于生成成熟油气和凝析油,上统利于生气.并通过纵向上各主要烃源岩层对比,总结出重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不含β胡萝卜烷、规则甾烷以C27呈显著优势的"V"型分布是石炭系烃源岩的几个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主力烃源岩为长7段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约5×104km2.烃源岩地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一般为6%~1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分布范围内烃源岩均已达到成熟,为一套优质烃源岩.勘探实践证实,烃源岩的分布和质量对石油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主要与延长组构造背景、储层致密性及后期保存条件有关.延长组长6段及其以上油藏与分布在陕北斜坡西部已发现的长8油藏平面上大面积准连续分布,且均分布在长7优质烃源岩展布范围内,因此,张家滩页岩分布范围控制了延长组长6及其以上地层油藏和西北、西南部长8油藏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伊朗盆地卡山地区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3套烃源可溶有机质的共性与差别,对来自不同井/剖面的12个岩石样品有机质的物性和源性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对比,发现本地区源岩具有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低的特点,且侏罗系的TOC远高于其他两个层位,3个层系源岩均属于海相沉积,第三系表现出比侏罗系与白垩系更加复杂的沉积特征,包括高等植物输入量的增加;另外研究区外第三系18 B16号样品也显示出更加独特的特征,主峰碳为C31,pr/ph达3 31,受到了强烈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烃源岩中提取<2μm黏土粒级组分进行总有机碳(TOC)测试、氯仿抽提和族组成分析,探讨了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与细粒级黏土矿物的关系,与传统烃源岩全岩可溶有机质研究对比得出:与细粒级黏土矿物结合是烃源岩全岩可溶有机质的重要赋存方式之一;黏土粒级组分可溶有机质产率高于全岩,70%以上样品产率在100 mg.g-1以上;产率变化与全岩同步,但高峰期较全岩滞后,在生烃不同阶段黏土粒级组分对可溶有机质都有重要贡献.<2μm黏土粒级组分是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主要载体,两者形成的复合体是一种潜在生烃母质,而且贯穿于有机质生烃的全部过程,在油气研究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