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生油岩生烃动力学模型计算生油气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埋藏较浅的未成熟的东濮生油岩样,在岩石评价仪上进行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模拟实验,用Friedman方法处理,求得一系列在不同生烃率时不同的动力学参数。将此样品热解生烃动力学模型与该地区沉积速率、地温梯度等地质参数结合,用龙格-库塔法计算出在天然地质条件下,不同埋深处生油岩的生烃率及已生成油气量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纵向上主要集中在盐下沙三~4、沙四及盐间沙二下、沙三~1、沙三~3段;平面上则主要分布在凹陷北部中央隆起带上。现已探明的天然气,从化学组成上看有干气、湿气、凝折气;从成因上分析有油型气、煤系气及两者相互掺合的混合气。下第三系和石炭二迭系是两套主要生气源岩。由于早第三纪凹陷快速沉降,使下伏石炭二迭纪煤系进入二次生气期,同时使下第三系生油气岩系相当一部分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形成丰富的气源。其上又有分布广、厚度大的膏盐作为良好的盖层,天然气不易散失,故导致凹陷中天然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盐湖成因的探讨——一种深水成因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濮凹陷北部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和一段蒸发岩(岩盐、石膏)发育,与生油岩等共生的含盐系地层厚逾千米,通过对该凹陷及邻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沉积地层的分析,以及对盐类的沉积特征、成盐期的古地理、古气候的分析,认为本区的蒸发岩是深水沉积,分层卤水是盐湖介质存在和盐类沉积的基本形式。盐湖水以高纯氯化物卤水为主,其来源为地层深部热卤水。东濮凹陷盐类沉积时的古气候与渤海湾地区其它盆地一致。由于凹陷的快速下沉,深水的陆源碎屑的沉积岩和暗色泥页岩发育。本文探讨了蒸发岩与沉积的关系,认为深水成因蒸发岩与生油岩形成的条件一致,可形成大量的质量较好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4.
燕山西段震旦亚界、下古生界含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地区西起张家口,东到阜新,横跨冀京津辽两省两市,呈一近东西向转北东的带状山区,本区自太古界以来剧烈沉降,广泛发育震旦亚界地层,厚逾万米,是目前我国最古老的沉积岩系。下古生界在燕山地区零星分布,但往东、往南却分布宽广,厚度达一千米以上。这套巨厚的古老碳酸盐岩层,以往没有引起我们石油地质勘探工作者的注意。1975年冀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详细研究了华北张夏组的地层发育特征,将其归纳为三种剖面形式、八种剖面类型及七个岩性分区。在此基础上,研究相标志,进行14条单剖面的沉积相分析和7条控制全区的沉积相对比大剖面分析。结果表明,张夏期从早到晚表现为水体不断加深、水域不断扩大的特征。本文对张夏组的主要岩性鮞粒灰岩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岩石薄片的鉴定结果表明,张夏组鮞粒类型复杂,鮞粒与填隙物组合类型多样,不同结构的鮞粒灰岩形成于不同的能量环境及相带位置,亮晶鮞粒灰岩形成于高能的浅滩相,泥晶—亮晶鮞粒灰岩形成于中等能量的摊前斜坡相和滩后局限海相,泥晶鮞粒灰岩形成于低能环境。古地理研究表明,内蒙古陆的南缘应在崇礼—赤城断裂以北,胶辽古陆的西缘应在郯庐断裂以东,五台、中条、吕梁古陆已不存在;张夏期海水主要来自东南方。从沉积相的角度分析,张夏期生油岩类丰富,滩前斜坡相、低能广海相为有利的生油区,华北南部和中部储集条件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富含石膏及岩盐,为典型的盐湖相沉积,其有机碳、氯仿沥青A及总烃含量分别为0.74%、0.11%及800ppm,与渤海湾其它盆地比较都较低。这是由于该凹陷干酪根属混合型,埋藏较深、成熟度较高、排烃较完全之故。因此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有机碳等含量较低并不说明有机质丰度低,而恰恰证明其生油条件优越。 东濮凹陷不同地段因地质发育史不同,成油起始温度或埋藏深度都不一致,这是因为同一生油层在不同地区其有机质所经受的热变质均不一样,因而采用洛巴丁时-温指数来研究有机质成熟度是更为合理的。盐湖相沉积不但可富含有机质,而且天然气形成时间较晚,加上膏盐层渗透性极小,可作为良好盖层,防止气体逸散,这就是造成东濮凹陷天然气特别富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帚状构造体系形成机制及其控油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华北沉降区,广泛发育了帚状构造。帚状构造由旋扭核心和旋回层组成,各旋回层由收敛端至撒开端和内旋层至外旋层发育。帚状构造的演化控制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其数量,油气主要聚集在内旋层和撒开端,特别是在中部至撒开端约占全长2/5范围为油气主要富集区。进行了泥巴模拟实验和数学模拟,实验证明,帚状构造是在不均匀的旋扭力作用下形成,主应力由收敛端向撒开端传递,主应力迹线呈帚状分布,收撒方向受旋扭应力方式控制;自内旋层至外旋层和由收敛端至撒开端主应力值都呈幂函数规律减小,下降剧烈部位是距收敛端2/5处。事实上,油气也主要聚集在该点2/5以外直至撒开端范围内。构造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受断层形成的应力方式控制,压性构造岩声波时差低于两盘非构造岩时差;张性构造岩时差高于两盘,时差异常幅度和异常范围与断层倾角和落差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的一些文献资料,从几个侧面讨论了有关碳酸岩生油的一些问题。根据一些碳酸岩大油气田存在的事实及实验室研究资料,论证了碳酸岩是具有生油能力的;并在讨论了碳酸岩中石油生成的温度、深度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镜煤反射率及有机变质阶段确定剖面上生油带分布深度的方法;最后,讨论了一些生油指标在碳酸岩中应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