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浙江杉木优良家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优良家系全国区域试验浙江试验点5年生2个地点、9年生1个地点试验林的生长量、木 材密度和23年的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年生时来自全国14个种子园112个优良家系(每个种 子园选8个家系参试)的生长性状在不同种子园间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木材密度性状仅在 家系间存在差异。生长性状间表型相关极其密切,遗传相关系数为0.746~0.985。生长性状与木材密 度为不密切的负相关关系,趋向于呈相对独立遗传。对2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量调查分析表明,来自 不同种子园的家系在种子园来源和种子园内的家系间仍然普遍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以种子园平均 表现为据,来自湖南、福建、贵州3省的种子园及其家系总体表现持续位列前茅;以不同家系为据, 在参试的112个家系中选出黔锦屏61、闽建53、湘大堡子30等22个最优良家系,其材积实际增益为 135.5 %~344.1 %,木材密度大于总体平均值0~18.7 %。实验林第5和第9年生时评选出的优良家系到 第23年生时的准确率分别为31.8 %和40.9 %。结果同时还揭示,地点间、种子园×地点间存在显著 互作效应,表明在浙江试验点,立地等环境条件对杉木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种子园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章旗 《广西科学》2006,13(3):232-235
对广西南宁地区林科所种子园,藤县大芒界种子园和贵港市覃塘种子园的440个马尾松(P inusm asson ianaL am b.)自由授粉子代进行年度和地点重复的半胞子代测定试验,以本地马尾松等11个对照来分析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的遗传变异规律,并根据遗传稳定性和材积生长快慢,采用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从中选择出优良家系。结果表明,440个参试家系中有20.0%~98.0%的家系树高比对照大8.3%~67.7%,有5.5%~99.0%的家系胸径比对照大11.4%~106.9%、有9.1%~99.0%的家系材积比对照大29.2%~484.6%。评选出适合在广西普遍推广的广普性优良家系64个,局部推广的局部性优良家系48个,需淘汰的家系83个;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在11年生子代林中,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4.71%~94.51%。用子代林数据估算马尾松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树高遗传力为0.306~0.724,胸径为0.174~0.686,单株材积为0.286~0.677。  相似文献   

3.
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对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保存率和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受到中度或中度偏下遗传控制。较树高、胸径而言,以材积为指标进行选择可获得更大遗传增益。据连续4 a调查数据从参试家系中综合选择出6个优良家系和12株优良单株,选择效果明显。同时,选择出9个生长不良的家系为第2代种子园疏伐对象,以此措施提高杉木第2代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柏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选择优良家系,及其区域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KH)和湖北省太子山林场(TZS)两个试验点的8年生柏木优树子代家系为材料,分析其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估算其育种值、遗传力等参数。【结果】柏木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为3.08%~13.93%,其中材积的变异最大。子代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地点间差异显著,TZS点的单株材积高于KH点315.79%,且家系与地点间的交互效应显著。胸径、树高和材积具有显著的家系效应,KH和TZS试验点的家系遗传力变幅分别为0.42~0.61和0.58~0.74。KH和TZS试验点分别以单株材积育种值大于CK的10%和45%为标准,各选出6个优良家系,现实增益分别为33.51%和67.95%。利用独立淘汰法,在KH点和TZS点各筛选优良单株17和12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1.38%和40.92%。【结论】8年生柏木优树子代家系生长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但家系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显著;通过子代家系的遗传评价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和现有种子园的...  相似文献   

5.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的评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7年采集238个杉木二代种子园自由受粉家系,进行子代测定。8年生结果显示,杉木二代种子园中各家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显著遗传差异。从中选择优良家系进行造林,生长量能比杉木二代种子园子代平均表现增加6%,比杉木一代种子园最优无性系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和华安西陂林场12年生162个家系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3 个年度生长性状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的家系方差分量、家系遗传力的变化,估算在一定选择强 度下的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共选出22个优良家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6 m、 16.9 cm、0.135 8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8 %、14.4 %、27.5 %;在优良家系内进行优良单株选择 ,入选47个优良单株,平均树高14 m,平均胸径22.8 cm,平均单株材积0.257 1 m3,遗传增益分别 为7.1 %、15.7 %、43.5 %。  相似文献   

7.
【目的】福建-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计划,于2006年起陆续开展第4代育种候选群体的遗传资源创制、测定和评价。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同胞子代测定(第4代育种候选群体系列测定之一),为2016年启动的杉木第4代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和后续的生产性种子园建设提供优良亲本。【方法】 分别测定了杉木第4代候选群体中第2批1个12年生全同胞家系测定林1~12 a树高,4、5、 6、9和12 a的胸径,计算参试家系的单株平均材积;选取所有小区家系内的12年生的最优单株,采集胸高木芯样品测定木材基本密度和红心材比例。根据参试家系生长性状年度均值和变异系数评价家系生长性状稳定性;在方差分析基础上,估算遗传方差和遗传力;比较不同林龄、不同选择率以及早期选择对12年生时入选家系的准确率和材积遗传增益的影响。最后,以材积遗传增益为主要指标,兼顾材性性状,开展优良全同胞家系和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预测入选家系和单株的遗传增益。【结果】 杉木第4代候选群体第2批62个全同胞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12 a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和红心材比例分别达到12.63 m、15.2 cm、0.136 8 m3、0.328 0 g/cm3和40.76%。参试家系所有性状的遗传方差均达到统计学极显著差异水平,候选群体中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家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46、0.358和0.329,家系内最优单株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464、0.687、0.680。以12 a材积生长量性状为优选基准,兼顾木材基本密度和红心材比例,进行优良家系和家系内优良单株的综合选择,筛选出10个速生全同胞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基本密度和红心材比例分别为13.34 m、17.0 cm、0.176 3 m3、0.320 2 g/cm3 和40.76%。入选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幅度为6.14%~21.60%。中选的19个优良个体的材积生长量遗传增益幅度为58.62%~178.20%(平均为83.12%)。12年生最优家系木材基本密度达0.363 3 g/cm3,家系内最优单株木材基本密度最高达0.476 4 g/cm3。19个中选优良单株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83.12%,木材基本密度提高10%以上,红心材比例提高12.78%。这批材积生长量遗传增益突出,木材基本密度高,红心材比例高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不但是营建第4代种子园重要亲本来源,而且也是优良无性系培育和推广应用的重要遗传资源基础。本研究还对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稳定性、选择率对遗传增益的影响,以及家系材积生长量早晚相关及其早期选择年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材积为生长量的综合指标,家系选择率15%时,无论4、5还是6 a时的早期选择结果,与12 a选择入选家系的符合度与遗传增益均达到最高值。这说明杉木第4代遗传改良中,据4~6 a幼林的材积生长表现开展早期选择,不仅可行有效,还大幅度节约了时间,缩短了育种周期。【结论】 杉木第4代遗传改良的1个候选群体在生长发育和木材性能方面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些在材积生长量、基材密度和红心材比例等方面遗传增益较高的优良亲本和重选优良个体不仅是杉木第4代种子园建立的重要亲本来源,还是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的重要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方法是对遗传种质在不平衡环境下利用混合线性模型方程对育种值进行无偏预测,可有效估算与剔除环境效应,反映真实遗传效应,有较高精确性。应用BLUP方法估算育种值用于改良代亲本选择,对于青海云杉的遗传改良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方法】本研究在对13 a和14 a的两批青海云杉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树高遗传分析基础上,利用BLUP方法,通过构建亲缘关系矩阵,对树高育种值进行估测。【结果】结果表明家系及家系和区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树高。两批青海云杉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树高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7和0.36,单株遗传力均为0.07。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BLUP方法估算家系亲本无性系树高育种值和真实树高、单株树高预测值和真实值均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86。根据家系亲本无性系育种值选出20个优良家系,根据优良家系后向选择母本无性系建立改良种子园的树高现实遗传增益分别为36%和26%。根据单株树高育种值采用配合选择方法从两批家系试验林各选出20个改良代优树,根据前向选择子代优良单株的树高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7.6%和7.9%。【结论】对比后向选择和前向选择树高的遗传增益发现,青海云杉高世代育种中可优先后向选择,选择优良家系母本无性系建立1.5代改良代种子园。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和筛选优良马尾松种质资源,对3块已达主伐年龄(27、28、29 a)的马尾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及形质性状进行分析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各子代测定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受中度或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具有很强的家系及家系内单株选择潜力; 遗传和表型变异系数以材积最大,胸径居中,树高较小。性状间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材积之间呈强度遗传和表型正相关关系,冠幅、枝下高与各生长性状间呈中等偏上的正相关。利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出21个马尾松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4.05 m、17.07 cm和0.157 6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65%、12.33%和39.21%。利用家系-单株联合选择法评选出54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达到15.53 m、24.98 cm和0.341 4 m3,平均遗传增益为13.61%、44.95%和164.98%。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马尾松种子园定向培育供应良种,也可用于选择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10.
杉木基因型与环境交互效应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选自中国南方的112个杉木自由授粉家系在八个测试点进行了生长性状的遗传评定。AMMI(加性主效应与复合交互效应)模型分析揭示存在着显著的家系与地点交互效应。根据家系平均AMMI估算和交互第一主分量轴得分对地点所作的聚类分析,以及地点间的遗传相关分析,测试点被划分成四个地点群,有证据表证,就生长性状而言,杉木的育种区早分可能与地理区域尤其是纬度带相重叠。112个自由授粉家系依据其交互PCA1及平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日本落叶松全同胞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为日本落叶松遗传改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67个日本落叶松全同胞家系树高和地径为材料,对树高和地径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配合力分析以及家系选择。【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各变异来源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树高和地径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30.23%和21.51%,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5.98%和16.99%。树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均为0.94,单株遗传力均为0.52; 通过一般配合力计算初选三棚04为优良父本,三棚37为优良母本,通过特殊配合力计算,东丰18 × 兰山25、东丰81 × 兰山25、三棚98 × 三棚74和临江34 × 兰山28杂交组合为优良组合。以树高和地径为评价指标,以10%的入选率进行优良家系选择,入选的7个家系树高和地径的平均值分别为0.70 m和1.06 cm,遗传增益分别为35.02%和29.01%。以2%的入选率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入选的50个单株树高和地径的平均值分别为0.98 m和1.35 cm,遗传增益分别为47.92%和34.67%。【结论】选出的7个优良家系和50个优良单株,可作为建立改良种子园和二代种子园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对从美国引进的火炬松第1代种子园21个家系,并以国内早期引进的2个火炬松家系,湿地松与马尾松家系各1个为对照,在福建闽侯南屿国有林场开展引种栽培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的生长优于湿地松、马尾松,各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性状上有着显著差异,根据性状综合表现选择出6个优良家系以供生产上推广应用.但我省造林的主要树种马尾松保持高速生长势头,仍具有推广造林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柳桉41个家系生长性状、抗逆性状、形质性状和木材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选择出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山地发展的GB000002等9个优良家系和60个优良单株,其4a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家系平均值为12.43 m,12.32 cm,0.072 17 m3,单株平均值为15.7 m,16.0 cm,0.134 6 m3,且形质性状和木材品质兼优.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无性繁殖和种子园建设等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随着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林大面积减少、选育程度提高以及遗传多样性减少,有必要开展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筛选遗传品质优良的马尾松家系和单株,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本文以74个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测定其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并将主坐标降维分析与遗传增益分析相结合筛选优良家系与单株。结果表明,马尾松桐棉种源各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化明显且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家系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材积(0.224 5)、胸径(0.107 5)、树高(0.091 0)。采用主坐标分析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42%、0.71%、6.68%;从8个优良家系中筛选出23株优良单株,各性状遗传增益分别为5.50%、1.88%、29.15%,选择效果显著。综上,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和单株可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极佳的种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遗传型选择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福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2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系统测定,探讨了家系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本材红心材比率、彤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存在较小差异,而在个体水平上差异较大,木材红心材比率在家系、个体水平上差异都很大;参试家系在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分枝角等形质性状上差异不大,在树皮率指标上存在很大变异。家系生长性状与木材红心材比率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很小;生长性状与树皮率指标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行杉木优良家系选择时在早期(4年生)以树高指标采用较低的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中期(7~10年生)以中等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后期(18年生左右)以较高的选择强度进行决选。从参试的63个杉木自由授粉子代家系中选出生长、材性、形质性状兼优的优良家系7个、优良个体12株。  相似文献   

16.
尾叶桉二代种子园家系选择及遗传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尾叶桉二代种子园22、29个月生的32个家系进行性状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尾叶桉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区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保存率、干形、分枝及开花量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经性状综合评定认为,第21,11,1,26,27,40,18和10号家系是该种子园内综合表现最好的家系,测试结果可为二代种子园实施良种分类定向供种和间伐强度提供依据;在25%入选率条件下,种子园材积遗传增益为12.96%~13.67%。  相似文献   

17.
<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的面积3.0公顷,包括46个无性系,于1966年进行嫁接。实生苗种子园的面积0.6公顷,包括30个自由授粉的家系,于1967年栽植。 根据子代测定的结果,优良母树的后代,在相同立地条件和一致的经营管理下,在7年生时,材积生长比一般对照大“14—39%;种子园的后代则比对照大33—74%。然而,当半同胞子代在四个不同地点测定时,其树高生长比对照大6—22%。 7—13年生的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广义遗传力是按家系和单株估算的。单株树的树高和材积遗传力估值是0.2,而直径的遗传力估值为0.3。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估值是0.4。2—4年生时,全同胞家系树高狭义遗传力估值是0.3。 期望遗传效益是在各种不同选择强度下计算的(P_1=0.01;P_2=0.1,0.2和0.3;P_3=0.01,0.02和0.05)。对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在材积生产和其它生长性状方面的遗传效益进行预测。杉木各生长性状的遗传效益的估值如下:树高6.54一6.7.%,胸径19.12—19.68%,材积27.38—23.09%。然而,从第一代实生苗种子园在胸径生长方面预测的遗传效益值接近于20—26%。 第二代亲木的选择是在于代测定的材料中进行的。当假定把整个杉木育种方案的成木与期待增加的收益结合起来考虑时,其所得到的净收入值,证实了子代测定的实用价值。研究证明,每一公顷种子园的期待净收入元。  相似文献   

18.
杉木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从种子园、家庭、个体三个水平上详细研究了杉木768个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为异规律。衡量无性系杵插生根能力的4个性状(不定根总数、不定根总生、侧根总数和最生一根不定根长度),在种子园、家系、无性系各个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大部分变异在无性系水平。首次揭示了杉木扦插生根能力的家系效应和无性系水平。首次揭示了杉木扦插生根能力的家系效应和无性系效应。杉木无性系各生根性均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通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红松(Pinus koraiensis)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选择优良家系,为红松高世代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吉林露水河国家红松良种基地内红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34个家系(包括对照1个)不同林龄(18、23、27 a)时期的生长性状进行家系间差异性比较、遗传参数估算、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分析,综合各林龄阶段家系生长表现,以材积和育种值为主要指标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不同林龄时期,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材积家系间差异主要受遗传效应影响,随林龄增长,作用逐渐加强。树高与胸径主要受遗传效应、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影响,冠幅主要受环境效应影响。4个性状中,树高变异相对较小,材积变异较大。树高、胸径、材积受较强遗传控制,冠幅受中低遗传控制。林龄18~23 a时,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呈下降趋势;林龄23~27 a时,遗传力变幅较小,表现趋于稳定。遗传进展变化趋势与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树高、胸径、材积随林龄增长有所下降,林龄23 a后变幅缩小,基本稳定。生长性状间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胸径与材积遗传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与材积遗传相关随林龄增长逐渐减弱;冠幅与材积遗传相关随林龄增长逐渐加强。对参试家系3个林龄时期的生长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筛选出优良家系2个,二者材积均值高出对照25.84%,高出参试家系平均值50.00%,高出表现较差的1331号家系114.29%。【结论】所选1302号、1046号优良家系材积现实增益显著,可为红松高世代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对今后红松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以及大径材定向培育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落羽杉种源试验初报—种子特性与苗期生长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来自美国6个州11个产地的34个落羽杉家系的种子特性和苗期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各项测定指标有显著差异,其中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种源具有最优的遗传基础,有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