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在台湾桤木根尖细胞中观察到除有丝分裂外,还存在无丝分裂和细胞多核现象.在进行无丝分裂的根尖细胞核中,不发生染色质凝集,不形成可见的染色体,整个过程中核膜保持完整.其无丝分裂产生形状、大小相似的子核,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核细胞.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23—21”系由福州岭后山坟墓中分离得到。在合成一号培养基中,其菌苔黄色,所分泌色素渗透到基质内亦为黄色。其气中菌丝初为白色,后逐渐变为淡黄色,孢子丝直,孢予椭圆形(部分也有圆形和柱形),孢子丝凝聚分裂。其生理特征与所描述的 A.longissimus 相似,但 A.longissimus 孢子丝横隔分裂,色素不渗透入基质,所描述的 A.parvus 在形态上和放线菌“23—21”很相似,但克氏所列出之生理特征不够完全,参照 Waksman 所描述的 S.parvus 在形态上的区别在于 S.parvus 孢子丝螺旋,  相似文献   

3.
论无丝分裂     
论述了无丝分裂的方式,发生无丝分裂的生物体组织,无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无丝分裂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无丝分裂     
论述了无丝分裂的方式,发生无丝分裂的生物体组织,无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无丝分裂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对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栽培品种海瓦德(Hayward)叶块愈伤组织生长及形态发生中细胞分裂的研究证实:①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中心和生长层的细胞分裂十分活跃,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周期性是明显的;②只观察到多种方式的无丝分裂。在细胞核分裂中,子核异型、物质“丢失”和细胞质分配不均等现象都较普遍。  相似文献   

6.
黄槐叶片外植体接种于 MS+2,4-D 1 ppm+NAA 1 ppm+6-BA 2 ppm 培养基上,外植体的维管薄壁细胞及维管束鞘细胞先脱分化启动,而后栅栏组织细胞脱分化,进而形成愈伤组织.细胞脱分化启动时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细胞质变浓,核相对变大,核仁明显;二是细胞开始积累淀粉.细胞脱分化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以无丝分裂为主,有丝分裂较少.通过观察无丝分裂的主要过程,可以认为它是典型的劈裂式无丝分裂.文中还对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在愈伤组织形成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1)缢蛏及泥蚶的胚体,幼苗及一、二年成体的外套膜结缔细胞及上皮细胞的分裂繁殖完全是非有丝分裂形式.在这些组织中,始终未发现有丝分裂. (2)非有丝分裂不但是幼期的,没有定形的和没有完全发展的迅速生长的细胞的繁殖方式,而且也动物某些成年的、定形的和完全发展的细胞的繁殖形式.甚至在组织生长速度减慢时,也可以出现(三年泥坩的外套膜组织)有丝分裂并非唯一的,最普遍而不可代替细胞繁殖形式,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是根本性的. (3)在同一组织中,非有丝分裂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直接分裂尖线形分开、变形虫式分裂,芽生繁殖等类型,皆可同时进行,在缢和泥坩的幼苗和一年生成体外套膜结缔细细和上皮细胞方面,以成群的尖线形分裂和直接分裂为最主要,尤其尖线形分裂为最特殊突出。非有丝分裂是与细胞和核的重新形成发生着密切联系.并且由核仁可以演发形成一个新核.非有丝分裂的各种方式,归根结底是核的分裂方式,是核的重新形成,是新核在旧核中的产生. (4)非有丝分裂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是细胞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的、有规律可寻的繁殖方式.也有遗传继承的性能. (5)非有丝分裂的研究结果,再一次地证明莫尔根学派染色体连续理论和客观事实完全不符.  相似文献   

8.
番茄离体培养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下胚轴、子叶、叶柄不同类型外植体离体培养中有关细胞启动、分裂、分化以及器官发生作了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番茄不同类型外植体在不同样的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表现明显差异:下胚轴、子叶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时,细胞启动早,生长快,分裂方式基本为无丝分裂;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细胞不规划的无丝分裂少于子叶,故下胚轴离体培养得到正常芽的比例高于子叶;番茄离体培养中不定芽通常发生在愈伤组织的周边区,也可起源于维管组织结节周围,形成层状细胞。不定根则由茎中柱鞘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几种淡水珍珠蚌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对脊椎动物的染色体已作了许多的研究,但无脊椎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却较少.而软体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导.过去汪德耀教授,曾研究过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缢蛏、泥蚶等软体动物,是取外套膜作石蜡切片,研究了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的细胞分裂,他报告:“非有丝分裂是缢蛏和泥蚶外套膜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唯一的繁殖方式.”他着重指出这类动物的细胞在分裂中不形成染色体,只有无丝分裂而没有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动物界里有不少寄生虫,如姜片虫、小麦线虫等,可是你知道吗?在植物中也有靠寄生活着的“寄生虫”。绝大多数高等植物都能用根系直接从土壤或水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己生长所必需的有机营养。但是,有一部分高等植物生长所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有一个扑朔迷离的大湖——罗布泊。古籍上称它为泑泽、盐泽、蒲昌海,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寓意是“汇入多水之湖”。可是,要说它是大湖吧,从本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已经名实不符了,现在已见不到一丝儿水星,湖底早结成坚硬的盐壳。要说它不是湖吧,在历史上,它确实接纳过来自塔里木河、孔雀河的滚滚奔流,故《汉书》上说它有“广袤三百里,冬夏不增减”的辽阔水面。而国外科学家从卫星拍摄的照片中看“罗布泊”,觉得它  相似文献   

12.
“历史流传物”的意义生成与经典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流传物是解释学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但尚未得到细致梳理的概念,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对象,它指的是那些流传于历史进程中并不断得到新的阐释的文本。历史流传物的意义只有在文本与解释者、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中才能生成,而历次对话所生成的意义共同构成了一个意义的群集。历史流传物的经典化是一个“效果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在共同利益的交汇点上进行合作,冲突利益的交叉点上就会有交锋,这才是中日双边关系的本来面目或“正常状态”。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立场已经是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一种外交竞争的工具和手段。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自动“搁置”或“超越”历史认识问题,无异于承认自己的外交失败,并有可能被日本认为是中国有求于它。  相似文献   

14.
棉花阆A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阆A”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就已经开始,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是败育的主要时期,基本上不能完成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小孢子。与洞A,无62—1A受隐性核基因控制的棉花雄性不育系,在细胞学败育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中有这么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按字面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这就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经历千百残酷战斗死去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作者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互文”,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将军百瞻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应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  相似文献   

16.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在较大范围上规定了中国社会政治格局向着有利于抵抗日本侵略的方向演变。作为当时左右中国政局的国共两党,也必然顺着这一历史潮流而动。在此期间,国共两党由分裂走向联合,由对抗走向合作的曲折历史过程,是国共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DAPI荧光染色术对冠突伪尾柱虫有性生殖过程中两种结构演化最复杂的核现象进行了观察。在“降落伞”的形成并向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转变期间,“伞盖”和“重物”染色质团之间自始至终由DNA荧光丝状物相联,“重物”染色质团随着“伞盖”部染色质丝缩短变粗而逐渐变小,并在中期染色体形成的同时消失。为解释上述演变过程,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细胞学动态模型。在大核原基的发育过程中,于染色体多线化之前先由染色质丝转变为短杆状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移向核的一极,然后从一端开始解螺旋并向核的另一极伸展。在此期间,可以观察到某些染色体成双存在。  相似文献   

18.
荧光染色观察钝节拟丽藻中无丝分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DAPI荧光染色法对处于不同生长时期钝节拟丽藻(Nitellopsis obtuse)的节间,小枝,苞片,节部及假根中细胞的细胞核的分裂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无丝分裂是钝节拟丽藻藻体细胞核的唯一分裂方式.在细胞核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不发生浓缩,不形成染色体,核膜不解体,核的分裂部位不定,产生的子核大小,形状各异.  相似文献   

19.
“颇罗”一词作为一个物名是在中古汉语文献中开始出现的。关于“颇罗”,学者们各说纷纭,有“酒器”说、“马球”说、还有“吸管”说等。在进一步辨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旧《唐书》的有关记载,认为“颇罗”应是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西域诸国普遍习用的饮食器具。藏语里的“酞”无论从语音、语义、形制上都与“颇罗”相符,“颇罗”一词可以在古代藏文和现代藏语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早期汉语中“遭”类词在语义和语法特征上存在诸多相似性,“遭”类词作为被动标记的词;12来源也具有普遍语言学的意义。早期汉语中存在一组以“被”为代表的“遭”类被动句,但“被”和其他“遭”类词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导致“被”胜出而成为后世汉语的强势被动表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