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几种淡水珍珠蚌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对脊椎动物的染色体已作了许多的研究,但无脊椎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却较少.而软体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导.过去汪德耀教授,曾研究过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缢蛏、泥蚶等软体动物,是取外套膜作石蜡切片,研究了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的细胞分裂,他报告:“非有丝分裂是缢蛏和泥蚶外套膜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唯一的繁殖方式.”他着重指出这类动物的细胞在分裂中不形成染色体,只有无丝分裂而没有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2.
黄槐叶片外植体接种于 MS+2,4-D 1 ppm+NAA 1 ppm+6-BA 2 ppm 培养基上,外植体的维管薄壁细胞及维管束鞘细胞先脱分化启动,而后栅栏组织细胞脱分化,进而形成愈伤组织.细胞脱分化启动时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细胞质变浓,核相对变大,核仁明显;二是细胞开始积累淀粉.细胞脱分化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以无丝分裂为主,有丝分裂较少.通过观察无丝分裂的主要过程,可以认为它是典型的劈裂式无丝分裂.文中还对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在愈伤组织形成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制作未感染蚌螨卵或已感染蚌螨卵褶纹冠蚌的外套膜、鳃、斧足、唇瓣、水管5种组织的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未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缔细胞分布均匀;而在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在蚌螨卵的寄生部位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包囊,从而使其周边的组织受到压迫,上皮与结缔细胞变形.表明蚌螨卵的感染对褶纹冠蚌的多种组织造成了病理损伤,从而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裸燕麦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裸燕麦(Avena nuda)的胚囊为八核(胞)型。受精前,一个助细胞已解体。2.反足细胞的分化早于小麦和水稻,并分裂速度很快,它在胚囊中所占的面积也较大。作者认为它们是起了合点端吸器的功能。3.双受精过程中,精细胞核仁和卵细胞和极核的核仁之间始终未融合。4.裸燕麦为核型胚乳,胚乳初生核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游离核时期,袋状胚乳内含一个大液泡。于胚珠珠孔端形成多核的管状吸器,原胚位于其中。胚乳早期发育方式概括如下:开始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当原胚4—5次细胞分裂以后,即以有丝和无丝分裂方式相伴而行。胚乳细胞壁的形成可分为三种方式:(1)、向心式;(2)、离心式(3)、单向式。在无丝分裂时,胚乳核的繁殖可分为三种方式:(1)、核的横缢;(2)、出芽和(3)、阿米巴状核的断裂。核的合并贯穿于胚乳形成始终,尤其是在反足器四周核的分裂和合并频率为大。这种现象作者认为与反足细胞的营养供应有关。5.裸燕麦胚形成的特点: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顶细胞为纵分裂。胚柄不明显。当多细胞原胚时,胚柄已消失。作者认为部分功能由胚乳吸器所替代。裸燕麦的成胚具明显的外子叶和它的种子根分化较早。6.于原胚期发现一个移位于子房壁上的胚,作者称它为异形胚(移位胚)。裸燕麦为本区重要的特种经济作物,并籽粒内含有药用成分,故引起本国及西欧一些盛产燕麦地区国家的重视,并开展了研究.国外有Avery G.S.1930 [1] Coffmen F.A.1961[2]、[3]和Bexoв.B.H 1978[6]等曾做过燕麦属品种资源及简单的个体解剖工作,国内仅李扬汉1979[8]对燕麦成熟籽粒的解剖做过些工作。所以,裸燕麦的胚胎发育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包括下列内容:(一) 胚囊的结构;(二) 受精过程;(三) 胚和胚乳的发育。目的在为我国植物胚胎学填补空白点和对农业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从性器官上探索减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植物正常的一般分生组织之中有没有经典意义上的“无丝分裂”,是生物学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尚未得到明确回答的问题。我们在正常生长发育的大蒜(Allium Sativum)根尖上,在长7mm的根端的原生和初生分生组织中,在根尖上的有丝分裂区以内和以外,在一些已经显著延长和分化的细胞里,都观察到了经典意义上的“无丝分裂”现象。本文有助于证实,在高等植物中和近年来在低等植物中已经得到普遍承认的情况一样,经典意义上的“无丝分裂”也是体细胞正常的和普遍的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6.
1.梧桐表皮细胞和下皮细胞的分裂只见无丝分裂而没有有丝分裂。2.横断,出芽,陷凹、8字四种细胞核分裂的方式同时都有。3.新细胞壁的形成可分向心收缩及由两团新细胞质体相接触的中部所发生的两种类型。4.在无丝分裂进行的过程中消耗能力少而进行快,所以适合于梧桐表皮细胞和下皮细胞之分 生不绝以及次生表皮组织之分化。  相似文献   

7.
荧光染色观察钝节拟丽藻中无丝分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DAPI荧光染色法对处于不同生长时期钝节拟丽藻(Nitellopsis obtuse)的节间,小枝,苞片,节部及假根中细胞的细胞核的分裂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无丝分裂是钝节拟丽藻藻体细胞核的唯一分裂方式.在细胞核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不发生浓缩,不形成染色体,核膜不解体,核的分裂部位不定,产生的子核大小,形状各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镜对黄槐叶片培养中形态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叶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细胞最初进行无丝分裂其中有类似酵母的“出芽”方式的无丝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的过程中,最初愈伤组织表面分化出球状体,它为一顶端凹陷,具有分化潜力的细胞团,其顶端可以分化形成不定芽原基,最后发育成不定芽。球状体可以看成是具有形成不定芽能力的繁殖单位,将具有球状体与芽的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可以大量快速繁殖黄槐幼苗。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继~(60)Cor射线对蚕豆根尖细胞和小孢子发育的辐射效应的续篇,总结了茎尖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畸变,微核及其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中存在的不同状态,指出与细胞核在分裂周期的变化是相似的。并讨论了根尖、茎尖和小孢子母细胞中的细胞效应的互相关系,为蚕豆的辐射育种提供了细胞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芒苞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a)为珠孔受精,进人胚囊的二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的次生核进行正常的双受精,其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受精后的初生胚乳核立即分裂,其发育方式为核型。合子休眠期较长,胚胎发育过程中基细胞有两种分裂方式。也观察了在以上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与淀粉粒的积累与消失。  相似文献   

11.
初步研究了真空对洋葱(Allium Cepa L.)根尖细胞的影响.证明真空对离水的洋葱根尖间期细胞和分裂期细胞的结构及行为有显著作用.材料经过真空处理后,有的细胞核出芽-形成核上小核;有的细胞核分解,形成数个微核或云雾状;染色体出现各种畸变(如:缺失、断片、染色体环、??着丝点、无着丝点);染色体数目亦有变化;有丝分裂时不均等分裂、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很多.实验结果表明:真空对间期细胞和分裂期细胞的结构及行为的影响与真空处理时间成正相关.t检验表明:p??0.001,说明真空处理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豌豆根尖细胞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洗手液在不同处理时间对豌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洗手液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畸变率升高.并出现了染色体桥、微核、不等分裂等多种分裂异常类型.说明洗手液对豌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在台湾桤木根尖细胞中观察到除有丝分裂外,还存在无丝分裂和细胞多核现象.在进行无丝分裂的根尖细胞核中,不发生染色质凝集,不形成可见的染色体,整个过程中核膜保持完整.其无丝分裂产生形状、大小相似的子核,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核细胞.  相似文献   

14.
葎草是具有XX/XY1Y2性染色体系统的雌雄异株植物,是研究植物性染色体演化的模式材料之一.利用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从葎草根尖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中将单条染色体进行了显微分离及DOP-PCR(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PCR)扩增,并构建了单染色体DOP-PCR扩增产物的荧光探针,对葎草根尖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其结果表明荧光信号分布在所有的染色体上,表明所建立的技术体系能够成功分离葎草单染色体并进行DNA扩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葎草X,Y染色体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Hoechst33258和TRITC-Phalloidin对烟草茎表皮薄层培养细胞的非固定染色观察,发现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核及其外围微丝鞘发生了很大变化.染色质在分裂时形成卷曲拉裂状,此时核外微丝鞘完全消失.直至染色质分开后,两组染色质由伸张状态回缩时,微丝鞘才重新聚合排列,并最后形成两个子核的微丝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人工养殖的3龄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有局部分泌、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内表皮细胞以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为主,外表皮细胞以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为主。生壳突起、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上皮细胞均以顶浆分泌为主。表皮细胞中的髓性过氧化物酶(MPO)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可通过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方式排到体表.  相似文献   

17.
通过Hoechst33258和TRITC-Phalloidin对烟草茎表皮薄层2细胞的非固定染色观察,发现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核及其外围微丝鞘发生了很大变化,染色质在分裂时形成卷曲拉裂状,此时核外微丝鞘完全消失,直至染色质分开后,两组以持同伸张状态回缩时,微丝才重新聚合排列,并最后形成两个子核的微丝鞘。  相似文献   

18.
采用8-羟基喹啉与对苯二酚处理蚕豆根尖,根尖经恢复培养后,以孚尔根染色法制片观察.同时以低温处理的相同材料为对照.经2种药物不同浓度处理后观察其根尖细胞的微核率,以及它们对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它们对染色体畸变的效应.得出以下结果:(1)2种诱变剂均能诱发高频率的微核细胞;8-HQ还可以产生较高频率的双核细胞.(2)HQ在2个不同处理浓度均可明显提高有丝分裂指数,且可有效地积累中期分裂相;而8-HQ对有丝分裂指数的提高影响不明显,且在0.004 mol.L-1浓度时对有丝分裂指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3)2种诱变剂均能导致染色体畸变及其他核异常.本研究结果表明8-HQ和HQ均是细胞板有效的抑制剂和诱发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较强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油樟水浸提液作用蚕豆根尖研究了油樟化感作用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樟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化感作用和浸提液浓度、作用时间有密切关系.在实验设计的范围内,随油樟水浸提液浓度的加大,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显著减小,而细胞微核率显著提高;油樟浸提液作用48 h时,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化感作用最强;油樟水浸提液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染色体断片和滞后染色体等多种畸变染色体,并使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分裂相减少.说明油樟化感物质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微核的产生,从而影响蚕豆根尖的生长和细胞的  相似文献   

20.
用从多花水仙鳞茎分泌物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Narciclasine(NCS)处理不同植物的愈伤组织可使其细胞核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可使烟草和小麦的核液泡变小甚至消失、核物质浓缩、核质比减小.在NCS处理的细胞中均观察到了无丝分裂的发生,提示NCS对于细胞的作用方式可能与秋水仙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