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27岁,农民,因"自服敌敌畏约20毫升,'杀虫脒'约150毫升后16h"送入我科.患者服毒后被及时送入当地医院行插管洗胃术,并给予抗胆碱能危象治疗,至我院时共用阿托品85mg,氯解磷定6g,因呼吸衰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2.
许红杰 《科技信息》2011,(14):I0093-I0093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通过对3例患者的观察、护理和护理资料的分析对照。结果三例患者均成功获救,治愈良好。结论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组织灌流,增强心肌功能是对休克患者护理的关键,是判断抗休克治疗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5.
<正>术后并发甲状腺危象是由于术前患者合并有甲亢,因术后创伤等因素所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抢救可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我科曾发生一例术后甲状腺危象患者,经抢救转危为安.现将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探讨微量泵持续泵入硝酸甘油对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急救处理疗效。对该院2010年2月-2014年5收治的3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的急救处理进行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无一例死亡,疗效满意度为100%。采取入院前急救措施和快速有效的急救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硝酸甘油可作为代替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危象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庆大霉素静滴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抢救和护理体会韩樱,刘巧玲(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室,海口570005)关键词庆大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505.1庆大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偶有发生,笔者于今年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期间...  相似文献   

8.
50例纳络酮抢救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络酮抢救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治疗组50例,轻度窒息31例,重度窒息19例.对照组46例,轻度窒息30例,重度窒息16例,两组除进行常规复苏外,治疗组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给予纳络酮0.1mg/kg,脐静脉静推,如3min效果不佳,再次给予纳络酮1次,观察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Apgat评分及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情况.结果:治疗组3min内恢复自主呼吸,5min Apgar评分8分以上,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且治疗组合并HIE机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以轻度HIE为主.结论:可将纳络酮作为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首选药,且越早应用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AC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休克纠正者48例,死亡4例,病死率8.33%,术前休克未纠正者9例,死亡3例,病死率33.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诊断,做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时手术胆道引流减压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ACST病人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较大剂量的纳洛酮对大面积烧伤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疔效。方法大面积烧伤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在扩容、纠正酸中毒等同时,纳洛酮组给予总量4.8mg的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则不用。结果纳洛酮组患者休克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的纳洛酮对抢救大面积烧伤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精致破伤风抗毒素应试阴性致过敏性休克1例。此外,还对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了解碘造影剂(安其格纳芬)副反应的临床表现,掌握造影剂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措施,达到变被动抢救为主动预防,来阻止患者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时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38例次)急性左心衰病人分3组,I组18例次采用高尖喷射呼吸机(HFJV),II组10例采用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BiPAP),Ⅲ组10例次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接纽帮100 Ei型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I组14例抢救成功,有4例需改用Ⅲ组方式进行,Ⅱ组有7例抢救成功,1例在进行BiPAP治疗突然出现心跳骤停,经I期心肺复苏失败死亡,有2例需改用Ⅲ组组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Ⅲ组经治疗有5例临床治愈,另5例动脉血气分析均有改善,但因原发病严重,其中有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共有6例死亡,病死率为18.77%,非心源性的急性左心衰全部抢救成功,结论:根据不同临床情况采用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缓解急性左心室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呼吸功能障碍,有利于心衰改善,是抢救急性左心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多见.经口及呼吸道吸入进展迅速。如果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很高,本文阐述了急性有机磷中毒有机磷毒作用机理的研究,关于三个时相的神经毒作用的认识,胆碱能危象,中间综合征,迟发神经毒性,目前主要措施仍然是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血液灌支持综合治疗,但是疗效仍不尽如人意,通过急性有机磷中毒有机磷毒作用机理的了解,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托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对收治的2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长托宁抢救和护理配合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抢救及时、用药合理、护理精细、抓住要点,使20例患者痊愈出院,仅有1例死亡.结论:快速清除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给药后的疗效指征变化,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将入陇西西北铝加工厂职工医院进行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麻醉处理,主要通过患者休克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观察抢救成功率,总结麻醉处理体会。72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死亡。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中,应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和药物,注意麻醉深度合理,严密监测,并积极进行早期足量扩容、抗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42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对其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对42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性患者采取了紧急护理方法,其治疗及护理措施包括了卧床休息、吸氧以及血管活性药物运用等,其中有28例患者行主动脉气囊反博术,7例患者控制满意,并成功撤机,有5例死亡,其中2例主要是由于并发症较重死亡.同时对患者抑郁及焦虑进行了评分,其中护理前患者抑郁评分为59.31±4.02分,护理后的抑郁评分为33.19±2.17分,护理后患者状态明显低于护理前患者状态,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方法的构建,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因此,护理工作需要在临床中得到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经阿托品和胆碱脂酶复能剂治疗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生之前,以呼吸肌麻痹和/或颅神经麻痹为突出表现的疾病状态[1],称为中间综合证(IMD)因本综合证主要累及呼吸肌,属外周型呼吸衰竭,若救治不当,严重者可迅速致死.现将我科收治的17例IM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失血性休克是人身伤害案件中常见的损伤,在法医检验鉴定时,不但要判断外伤后患者是否存在休克,而且还要正确判断休克的程度。因休克的发生、发展变化复杂多样,临床过程千差万别,休克的各个阶段之间又没有明显的界限,使得临床法医学鉴定意见会出现许多分歧,因此,弄清休克的发生机理及病理生理过程、诊断与分度标准、临床监测指标、纠正休克治疗等问题,对做好失血性休克的法医学临床研判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