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其抗炎机制及确定有效的抗炎成分,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肝素亲和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蜂毒多肽,并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合成及IκB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 I-2H为单一对称峰,电喷雾质谱检测结果表明BV I-2H是蜂毒多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的分子量为644.8 u.BV I-2H可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1合成,可使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呈现明显的G2/M期阻滞.此外,BV I-2H可抑制PMA诱导THP-l细胞合成TNFα,抑制TNFαmRNA的表达及IκBα蛋白磷酸化.实验结果提示,蜂毒多肽BV I-2H是蜂毒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2.
利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其抗炎机制及确定有效的抗炎成分,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肝素亲和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蜂毒多肽,并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合成及IκB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Ⅰ-2H为单一对称峰,电喷雾质谱检测结果表明BVⅠ-2H是蜂毒多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的分子量为644.8 u.BVⅠ-2H可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1合成,可使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呈现明显的G2/M期阻滞.此外,BVⅠ-2H可抑制PMA诱导THP-1细胞合成TNFα,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及IκBα蛋白磷酸化.实验结果提示,蜂毒多肽BVⅠ-2H是蜂毒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3.
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周建军  高云飞  王宏芳  陈佺  吴才宏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1,46(19):1636-1640,T003
TNF-α是极为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调节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TNF-α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继而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引发一系列的炎性白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研究发现TNF-α炎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内皮细胞死亡外,还能诱导内皮细胞的衰老。TNF-α处理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反应显示阳性,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内皮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早期上升,衰老时则降低,表征早期细胞线粒体功能亢进,而后期功能衰退;活性氧水平早期有上升和下降的振荡,诱导衰老后有所降低。结果表明线粒体的功能变化与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4.
葛高翔  吴静  林其谁 《科学通报》2000,45(22):2409-2412
建立了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体外测活的非同位素方法。通过克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磷酸化位点Tyrl173周围20肽的基因片段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作为底物,用抗磷酸化酪氨酸的单克隆抗体PY99来检测其磷酸化的程度。此方法在专一性及灵敏度上都比已有方法有显著提高。融合蛋白的Km值(10μmol/L)比合成多肽底物的Km值(110μmol/L)要低一个数量级。此方法还可用于测定c-er  相似文献   

5.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G蛋白α亚单位q/11亚型(Gαq/11)的调节及其可能机制。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有[^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合成,采用免疫印迹法VSMC Gαq/11的含量。结果显示,AngⅡ刺激VSMC1,6h引起Gαq/11蛋白的下调,刺激12,24h可使Gαq/11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3H]-亮氨酸掺入量在AngⅡ刺激24h才明显增加,应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1receptor)拮抗剂losartan,PLC抑制剂U73122可完全阻断AngⅡ引起的Gαq/11下调和上调的双相反应。这提示AngⅡ可以调节VSMC Gαq/11的含量,从而诱导VSMC肥大,其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经由AT1受体-PLC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小鼠BRI3基因的克隆及其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珠  喻红  应明耀  唐炯  周炜  赵寿元  李昌本 《科学通报》2001,46(18):1546-1549
为了阐明TNFα作用的分子机制,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和反转录PCR(RT-PCR),从hTNFα处理过的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End.3)总RNA中扩增并克隆BRI3的cDNA,构建了BRI3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pEGFP/I3,转染L929细胞后,发现EGFP/I3融合蛋白位于细胞质里,通过TUNEL法检测或流式细胞仪分析初步表明,该融合蛋白在L929细胞中的表达能够导致细胞死亡,而且这种细胞死亡能被L929细胞中表达的Bcl-2蛋白所抑制,提示BRI3基因的功能可能与TNFα的细胞毒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手性多官能团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有多官能团和多个手性中心的非对映体光学纯的有机磷衍生物5和5’可以通过手性合成了子3-溴-2(5H)-呋喃酮(4)和外消旋的α-羟基-取代膦酸二乙酯(3)发生不对称反应得到,其产率62%-84%,非对映体过量为≥98?。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以及X射线晶体测定,确认了它们的结构。讨论了有机磷活性底物的遴选和合成;光学纯有机磷衍生物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和解析;对映体光学纯度以及它们的立体化学和纯对构型等问题。此结果可以为有机磷活性底物的引入,为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天然和非天然有机磷化合物以及探讨它们的生物活性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的元件(NIRS)参与白介素2受体α 基因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莽锐  吴宁华  沈珝琲 《科学通报》2001,46(22):1880-188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2受体α亚基(IL-2Rα)基因中与负调控元件NRE(-391/-381bp)呈反向重复的序列NIRS(-153/-143bp)在该基因表达中的作用,通过检测Jurkat细胞及HeLa细胞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发现NIRS与NRE不仅共同阻遏IL-2Rα基因的组成性表达,还共同参与介导RHA对该基因启动子的诱导活性。EMSA检测显示,激活前后的Jurkat细胞及HeLa细胞中均含有双链NIRS和双链NRE的结合蛋白;HeLa细胞中还含有与这两个序列结合的单链结合蛋白;但是,激活前后的Jurkat细胞抽提物分别加入HeLa细胞抽提物与单链DNA的结合体系中均能产生超迁移现象,其中活化细胞抽提物呈现较强的迁移结合带,紫外交联实验检测发现,在激活前后的Jurkat细胞和HeLa细胞中均存在双链DNA结合蛋白p83。结果显示,不同细胞中,反式作用因子能通过NRE和/或NIRS元件以及单、双链DNA的选择性对IL-2Rα基因启动子活性起关键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含有可溶性双核铜中心CuA结构域蛋白。报道了Paracoccus versutus菌CuA结构域的基因克隆、表达和分离纯化及其初步表征。编码CuA结构域的基因插入pET11d质粒载体中,于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CuA结构域蛋白在这个表达体系中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0%左右。经尿素溶解,Cu^ /Cu^2 重组复性,Q-Sepharose快速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G75凝胶过滤柱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紫红色可溶性蛋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478nm有较强吸收峰,530nm处有一肩峰,在360和806nm处有弱吸收峰,它们可归属为混价双金属核中心(Cu2S2R2)中Cu-S和Cu-Cu间的电荷转移与轨道相互作用。圆二色谱表明其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叠形式。荧光激发谱最大波长为280nm,发射谱最大波长为345nm。  相似文献   

10.
虫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褐飞虱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徐涛  周强  夏嫱  张文庆  张古忍  古德祥 《科学通报》2002,47(11):849-853
用固相微萃取(SPME)、Tenax-TA吸附剂法结合气相色谱(GC)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从不同诱导处理水稻植株(机械损伤、褐飞虱危害(具刺吸式口器)、斜纹夜蛾危害(具咀嚼式口器)及健康植株中分离鉴定了16种挥发性物质,不同处理水稻挥发物化学成分与含量有明显差别,受斜纹夜蛾伤害的水稻,其挥发物的含量与种类最多,其次为受褐飞虱伤害3和5d的植株,健康植株、机械损伤植株以及受褐飞虱伤害1和2d的水稻植株的挥发物种类少且含量低,在双向选择实验中,褐飞虱对健康植株、机械损伤植株以及褐 飞虱危害植株的定向选择行为无显著差异,斜纹夜蛾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褐飞虱具有明显的拒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杨杨  李继刚 《自然杂志》2019,41(3):188-196
光敏色素是植物中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光受体,而光敏色素A(phyA)是植物中唯一感受并响应远红光信号的光受体。phyA以Pr形式在细胞质中合成,接受光照后被激活,转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Pfr形式。Pfr形式的phyA与穿梭蛋白FHY1/FHL结合并被转运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与FHY1/FHL分离;FHY1/FHL出核,进行下一个转运phyA进入细胞核的循环。近年发展的phyA数学模型指出,phyA受体Pr与Pfr形式间的转换,以及特异性依赖FHY1/FHL转运进入细胞核,决定其成为植物远红光的光受体。在细胞核中,激活形式的phyA与COP1和SPA蛋白直接相互作用,抑制其形成有功能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从而使转录因子HY5等蛋白能够积累,促进光形态建成的发生。Pfr形式的phyA也可以与转录因子PIFs相互作用,并介导PIFs的快速磷酸化和降解,从而解除PIFs对光形态建成的抑制作用。FHY3和FAR1是转座酶衍生的一类转录因子,能够在远红光下直接激活FHY1/FHL的基因表达;而HY5能够负反馈调控FHY3/FAR1对于FHY1/FHL的转录激活作用,从而维持远红光信号的动态平衡。Pfr形式的phyA在细胞核内能够被磷酸化,磷酸化的phyA是COP1/SPA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优先降解的底物;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磷酸化的phyA可能是一种活性更强的形式,在诱导植物远红光信号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食管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理,分离食管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应用抑制消减杂交(SSH)并与PCR合成双链cDNA,反Northern克隆相结合,成功地自微克级总RNA中分离出8个食管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已知基因5个、新基因片段3个,表达下调的6个、表达上调的2个,中-高丰度基因6个、低丰度基因2个,结果显示多个基因的表达改变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其中新发现的lipocortin I,cystatin A,cystatin B,cytoderatin等13个可能与食管癌的去分化、恶性增殖转化有关,SSH与PCR合成双链cDNA,反Northern筛选SSH克隆相结合,是一种高特异性、高通量的自微量RNA中检出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曹海霞  夏薇  沈群  陆化  叶健  李爱萍  C.P.Zou  周建伟   《科学通报》2001,46(23):1979-1984
JWA基因是受维甲酸(RA)、13顺-维甲酸(13-cRA)和佛波酯(TPA)等调控的细胞骨架相关基因,以前的研究发现,JWA基因与细胞分化和凋亡有关,为了探讨JWA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0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分别用ATRA,4HPR,TPA和As2O3处理NB4细胞,Westernblot和RT0RCR检测JWA基因在蛋白和mRAN水平的表达,同时检测细胞周期和CD11b,CD33细胞表面抗原,分析细胞分化和凋亡,结果ATRA和As2O3分别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而4HPR和TPA对NB4细胞分化和凋亡有双重诱导作用,在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JWA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上调,但PML/RARα融合基因变化不明显,用JWA反应核酸处理NB4细胞后,TPA诱导其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受到明显抑制,TPA对NB4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由JWA参与的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实现的,在对APL(M3)原代细胞的研究中除观察到NB4细胞相似的JWA的变化外,还发现一特异的与APL细胞分化和凋亡有关的异常分子量的JWA蛋白;异常分子量的JWA蛋白是否是APL(M3)区别于NB4细胞的一种分子植物志以及JWA是否通过caspases信号调节通路参与NB4细胞分化和凋亡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