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路交通是地震发生后抢险救灾的重要通道。结合道路单元抗震可靠性以及道路单元重要程度等分析结果,建立路网抗震加固优化模型。模型以加固优化费用最低为目标,保证加固优化后道路单元抗震可靠度和系统抗震连通可靠度达到最低限定值,重点考虑加固优化后系统连通可靠程度最高。采用正交枚举法对满足模型条件的方案进行求解,给出一种路网抗震加固优化方案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网络可靠性理论,针对台州市交通系统网络模型进行抗震分析研究;采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技术,以及道路、桥梁单元可靠性分析方法,给出了不同烈度下网络中各节点的可靠度,分析了网络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台州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大纲要求,给出了台州市规划区内交通系统中道路和桥梁的震害预测结果,计算了道路的通行可靠概率,对台州市道路网络的抗震薄弱环节提出了减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可靠度分析的改进最小割递推分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连通可靠度分析的最小割递推分解算法基础上,充分利用分解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采用合并节点以及合并并联边的方法,有效地简化了分解出来的子网,大幅度降低了算法分解出来的不交最小割和不交最小路数量,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计算时间.3个网络实例计算分析表明,与最小割递推分解算法相比,改进最小割递推分解算法能更高效地计算得到网络系统的连通可靠度,为生命线工程网络的抗震可靠性提供了1种更加有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大型生命线工程抗震可靠度分析的递推分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系统结构函数的递推分解格式,建立了网络抗震可靠度的递推分解算法,这一算法的邦弗瑞尼不等式下限为系统可靠度的真实界限,从而给出了计算大型网络系统抗震可靠度的一类新方法,并进行了不同类型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的案例研究,证实了建议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现有有源网络可靠性参数不能描述网络中源点与指定节点集中一定百分比端点间连通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源网络可靠性参数——S(k/N)T可靠度,并阐述了参数的具体概念与内涵,解释了它与经典有源网络可靠性参数的关系.通过将S(k/N)T可靠性的连通条件组合转化为SKT可靠性(源点到指定节点集K中所有节点的连通概率)的连通条件,建立反映SKT连通能力的K树,并基于容斥原理进行计算,给出了一套适用于S(k/N)T可靠度的精确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案例应用.结果表明,S(k/N)T可靠度参数符合工程需求,基于容斥原理的算法适用于系统二态性、故障独立性假设前提,同时考虑了端点故障和链路故障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得到精确解.  相似文献   

6.
基于连通性的网络可靠性分析是网络可靠性研究中的经典问题,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而采用的最小枚举、最小生成树枚举、边割集枚举、容斥原理、不交和方法等都是随机性网络可靠性指标的精确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在网络可靠性分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们构成了网络可靠性分析计算的重要理论依据.然而对任意网络的k终端可靠度、全终端可靠度以及剩余边连通可靠度和点对联通可靠度,都已经证明他们的精确计算属于NP-hard问题[1][10].因此网络可靠性的估计是获得以上可靠性测度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网络的拓扑优化设计中,追求高可靠性的代价就是费用的无限增加,因此在一般商用的设计中,网络可靠性测度只要满足给定的标准即可,需要对不同的网络拓扑估计有关的可靠性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连通可靠性的城市道路交通离散网络设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于网络结构的城市道路可靠性对于保障大型灾害或事故后道路的连通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设计网络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这种灾害或事故对道路网络造成的严重影响。连通可靠性是研究网络结构的有效指标,这里将其作为系统的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连通可靠性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计模型,并运用分支定界法对其求解。通过大型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已建立交桥工程系统抗震加固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和桥梁上部结构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对已建立交桥桥墩和桥梁上部结构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进而研究了基于可靠性的已建立交桥结构抗震加固优化分析方法 ;把已建立交桥结构作为整体系统 ,以可靠度作为协调参数 ,运用结构优化方法解决了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从而为实际已建立交桥结构工程系统抗震加固和抗震对策提供了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道路结构可靠度研究基础上,引入道路网络可靠度计算方法,提出道路网络结构可靠度研究方法.同时,在已建立的道路网络结构可靠度的基础上,以道路畅通可靠度为衡量标准,分析了道路发生拥堵时交通流量分配对道路网络结构可靠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WDM光层连通可靠性的评估方法.根据网络邻接矩阵和结构参数矩阵用遍历法和不交化法计算出所有源宿点对的最小路集,通过概率求解得出各源宿点对的连通可靠度,进一步计算出网络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故障频率和维修频率.对类Cernet网和Mesh-Torus网进行评估仿真的结果表明,Mesh-Torus网络的连通可靠性整体水平比类Cernet网络高.基于此法对WDM光层连通可靠性评价的结果,可作为整个光网络可靠性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贝叶斯分析的道路交通系统可靠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灾变事件下重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所在路网运营安全管理实时决策的需要,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分析的道路交通系统可靠性计算模型.以系统工程理论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建模和分类,以可靠性工程理论对道路交通系统可靠性的概念进行定义,并逐级建立4类道路交通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模型.为了满足路网交通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应用需要,引入贝叶斯网络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利用WGN(weighted Girvan-Newman)算法从中观路网结构角度出发,以道路网络的结构性质为依据,通过模块度分析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组团划分,找出路网结构中的关键性路段,再以小区间OD(origin-destination)量作为权重,根据路段加权后的介数值判断路网中的拥堵路段,为后续的交通规划和研究分析做铺垫。结果表明:诊断出的拥堵路段与实际交通运行情况吻合,说明路网结构不合理是造成道路供给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可见,研究结果可以对规划路网的潜在问题做出预判,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拥堵。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交叉口交通量的相关性,利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交叉口检测器空间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深圳路网的实际数据进行检验,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供需平衡理论,修正路网密度和级配最优化计算模型,以济南市某高密度高强度开发的区域地块为基础,构建一般地块分析模型,标定各种计算参数,以平均容积率为唯一变量,进行容积率对路网密度和级配的影响分析。在城市平均的出行模式下,研究发现容积率的大小变化对路网密度指标的影响分三个层次。当平均容积率小于等于3时,采用95规范推荐的路网密度和级配可以获得较好的交通供给。当平均容积率在3-5时,在规范推荐值基础上加大各等级道路密度和道路面积率来增加交通供给,但无法获得合理级配。当平均容积率大于5时,按照现有规划方法无法得到满足需求的路网密度和级配,必须同时采取交通需求管理才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城市路网频繁出现的超饱和交通堵塞,本文以堵塞区域路网各条路段上行驶的车辆数作为状态变量,建立路网交通的状态方程,分析路段上车辆数变化规律;同时,基于交通流宏观基本图,以路网中路段累积车辆数最优作为控制目标,建立关于堵塞区域路网系统的离散状态优化控制模型,并将该模型在某城市新区进行模拟算例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基于交通流宏观基本图的优化控制策略能有效缓解城市路网中超饱和交通堵塞,使路网整体输出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开发了一款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网络可靠度分析程序(RANMGG),并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交通规划技术评价阶段各路段、节点单元的单元可靠度的取值方法.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郑州市某区域城市道路的瓶颈路段、节点等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通过与该地区实际情况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可以为郑州市道路网络的改、扩建...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方法,运用长度一半径分维理论模型,分析了武汉三镇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交通网络等级结构内部差异明显,形成环状放射型结构的基本骨架,并呈多核心一边缘结构的圈层式分布;(2)武汉市交通网络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长度一半径维数值约1.75。但武汉三镇交通网络分形特征的内部差异明显,汉口最低,武昌次之,汉阳最高。这表明汉阳的交通网络密度和复杂度由核心向外围下降得最慢,汉口则下降得最侠,这说明汉阳交通网络密度本身不高,网络发育程度不够,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