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伸,“科玄”论战的主题由新旧文化的核心范畴良知与科学之争得以确定.玄学派试图通过划界方式,主动将“知”划归科学,以图保留良知之“良”(仁)性.这个策略一方面背离了仁知统一的儒家良知传统,使良知失去了“知”这个根基.另一方面,科学派趁势追击,以理智破除直觉、情感,以因果律破除自由意志,以科学之知破除良知之“良”(仁)性,从而使良知既失“知”性也失“良”(仁)性,良知彻底破产.如何在科学时代重建新良知,这无疑是科学与良知之争给中国哲学界留下的难题与重要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荣辱观是"仁则荣,不仁则辱",它以仁与不仁为标杆,又包含了"尚仁义之志,养浩然之气;发政施仁,保民而王"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孟子荣辱观的研究有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正瑶族盘王节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的瑶族聚居地区,是瑶族人民祭祀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瑶族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跳盘王。所谓盘王,是指汉文献中的盘瓠,传说是瑶族的"开山始祖"。盘王节作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众节庆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各地瑶族民众纪念祖先、增强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律师文化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律师基于自身的行业特色、价值理念而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思想模。从律师行业特征而言,法律信仰和尊重传统应当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的两大基石。在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进程中,只有以法律信仰和尊重传统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的两大基石,来尊重、传承和发展创造律师文化,才能使律师文化为律师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风水是我国颇具特色且蕴意丰富的民俗文化事象,它在现代民间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现代民间风水信仰是人们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下和现代科技与理性造就的社会生态环境中,以"回归传统"的方式利用传统风水民俗文化孑遗来化解人生困厄和规避自然或社会风险的一种文化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延迟容忍网络(DTN)中,大多数已有的路由算法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数据转发行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移动模式设计不同数据转发行为的路由策略。该策略将个体移动划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Normal状态,另外一种为Small状态,在Normal状态时,采用三因素标准来严格选取中继节点,在Small状态时,采用小范围洪泛来降低端到端延迟。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与传统策略相比可有效提高路由效率。  相似文献   

7.
1987年余英时先生发表了一篇有关招魂仪式的短文,其中对于地狱司法体系的分析具有相当的启发性,促使研究者认真思考中国文化中宗教与司法的关系。从19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地狱信仰的历史与演变,尤其是StephenTeiser(史太文)的两本专著分别探讨了佛教中元普渡与十王信仰的发展,对于学术界有重大的影响力。不过,或许是因为上述研究把重点摆在中国佛教史这个领域,因而低估了中国本土宗教传统(特别是道教)在地狱信仰发展史中也曾扮演的关键角色。以余先生引述《太平经》地狱司法体系作为基础,可以说明道教对于中国法律文化之建构所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瑶族文学经历一个漫长的滋生、成长过程之后,今天出现了更加可喜的勃兴势头,令人刮目相看。十年来,瑶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进展很快。《瑶族歌堂曲》、《密洛陀》(三个版本)、《瑶族民间故事选》(两个版本)、《瑶族民歌选》、《瑶族风情歌》、《瑶山里的故事》等相继问世,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赞誉。《瑶族歌堂曲》以广东瑶区《盘王歌》为基础,融汇了《评皇卷牒》(俗称“过山榜”)和其  相似文献   

9.
神魔小说《咒枣记》是根据民间信仰创作而成。书中的王灵官原本是道教雷法中的雷神,起初地位并不显赫,但由于永乐皇帝的崇奉和支持,遂成为一名极有影响的神灵,并有故事广泛流传。在《咒枣记》成书前的旧有资料中,王灵官有着王善和王恶两种不同出身的叙述。作者依据旧有的材料,对王灵官的出身和暗中鉴察萨真人这两个重要情节进行了生动而合理的改编。  相似文献   

10.
尺八之名始于唐 ,奈良时代传入日本 ,平安时代绝迹。镰仓时代日僧心地觉心入宋参禅 ,在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从无门慧开习禅期间 ,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会吹奏尺八的技艺 ,归国后建兴国寺 ,立普化宗 ,传授尺八技艺 ,经过历代演变 ,一直延续至今。心地觉心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师 ,因此 ,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相似文献   

11.
通过桂西盘瑶村落还盘王愿仪式反映的祭品文化,对仪式中用于献祭和交换的物及其社会象征进行分析,并试图说明仪式中物的分类与瑶族社会结群有密切联系,因而还愿祭品作为特殊的物,参与了神圣与世俗相互建构的社会过程。认为瑶族还盘王愿研究可以结合宗教仪式与社会结群两个研究旨趣,进一步透过仪式中的物来认识该仪式对瑶族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上看,八旗制度的形成,与满洲封建化的过程大体同步,两者互为表里。换言之,八旗制度是它的外壳,而封建领主制是它的内核,八旗制与封建领主制铸为一体,赋予它一种特殊的标记,形成了以八旗制为特征的封建领主社会。这种社会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它是一种“披着军装的封建领主社会”,其特征似可概括为:“一套组织,两种土地,三个等级”。所谓“一套组织”,就是指八旗组织;所谓“两种土地”,就是指旗地和庄田;所谓“三个等级”,就是指满蒙汉贵  相似文献   

13.
信仰和境界之间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儒家思想的信仰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隋感信仰".儒家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一是横向的修已安人,追求的是死后能够名留青史.二是纵向的下学上达,与天双向相知、相通.死后留名,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朽.孝悌为仁爱之本,祭祀是孝的延伸,子孙通过祭祀与祖先相通、同在,也是在现实世界的"如在".情教之为教化,是唤醒人本源的仁、真切的爱,使之"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然后"扩而充之",使之"先立乎其大者",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信仰支撑.  相似文献   

14.
“义(羲)”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义(羲)”的基本内涵是“善或美”.《说文》:“羲,从我从羊”,这是从字形上给它下的定义.段玉裁注:“从我从羊者,与善美同意.”晋代王弼注《老子》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时说:“仁义,人之善也.”由此可见,“义”和“仁”是不能分割的,是“仁”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仁德的一种表现.由于人具有仁德和善行,这个人就具有内在的美.“义”的其他一些含义均是从“善”这个内涵中引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张晔 《科技信息》2013,(23):180-180,240
仁是孔子儒学的核心观念。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仁的内涵的阐发和定位不尽一致,如汉唐时期的儒家学者在论仁时,大多仅仅将其看作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人与人、以及物之间的情感之爱。而到了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受到佛、道二教关于终极本体的超越性的思维方式的激发,把仁提升为宇宙或人生之本体层面,或者为其建构宇宙论哲学基础,同时也以体用不二之方法论来阐发仁。张载作为北宋理学之奠基者之一,张载有着丰富而独创的仁学思想,可谓是有破有立。他为仁建立起宇宙论哲学基础,贯通天道与人道,形成以"仁体义用"为内核的道德性命价值体系,以及"好恶并举"的仁学结构。另外张载建构了一个以"明礼以践仁"为核心的多环节而又统一的践仁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结合自评问卷和行为任务两种测量方式,比较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共情差异。研究1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以280名老年人和304名青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究两个年龄组被试基于自评问卷的共情差异。研究2使用多维共情测试(MET),以71名老年人和74名青年人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比较两个年龄组被试基于行为任务的共情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与青年人相比,无论是基于自评问卷还是行为任务,老年人的认知共情均显著下降;2)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对消极情绪的情绪共情显著下降,但对积极情绪的情绪共情无显著变化;3)老年人对积极情绪的情绪共情显著高于消极情绪,青年人对这两种效价情绪的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从青年期到老年期,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共情能力存在分离性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Oxford(1990)英语学习策略问卷,对盐城市三所高中,07界120名高考英语高分者与121名低分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其中10名高分者与10名低分者进行访谈,结果显示高分者与低分者在英语学习策略的六个方面即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分者明显优于低分者.高分者偏重于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来学习英语,低分者则较多使用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两组学生使用最少的都是社交策略.  相似文献   

18.
法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作为人定规范不能也不应当被信仰,人们所要信仰的应当是法律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法律精神。法律的实施、法治的实现是需要人们信仰法律,这种观点恰恰是一种颠倒。不是因为要实现法治而要求人们去信仰法律,而是要去信仰符合理性要求的制定法,从而在内心形成一种价值的趋同,不自觉地实现了法治。对法的信仰,能够促进人定法律规范向公平正义的“法”的接近;对法律的信仰,有利于对法的信仰的形成。普法教育是法的信仰形成的基本途径;以权利为本位、以自由为最终目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基础;完善的经济体制、文明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法律制度是法治观念树立、“法”的信仰形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我院瑶族师生和各民族代表以及院外瑶胞代表三百多人欢聚一堂,热烈庆祝瑶族自己的传统节日——“盘王节”。瑶族“盘王节”,瑶族民间称为“跳盘王”、“做盘王”,是瑶族人民纪念民族祖先的盛大节日。传说古代评王当政时,国家受到外敌侵扰,百姓不得安宁。评王为此焦虑,出了个赏格:若谁能杀败高王,除赏以黄金、土地外,还许配第三公主与他为妻。瑶族祖先“盘护”撕下赏格,应召出征,杀败了高王。“盘护”因此与第三公主结下美满  相似文献   

20.
说仁     
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经过历代思想家的注解,它最终从一个关注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上升而为一个贯通天人的哲学范畴。爱人是孔子赋予仁的基本内涵。程颢以与物同体释仁。程颐反对以爱释仁,而以公论仁。谭嗣同解仁的形上之意为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