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王禹偁对欧阳修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和欧阳修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和王禹偁一样,欧阳修不满晚唐五代以来士风之不振,以儒家十分积极的入世态度,投入变革现实的斗争。他们极力倡导君子风范,以求道取义的名节观念、行道救时的责任意识和守道不屈的人格精神为主要内容。欧受王的影响,重视儒学传统,更注重儒道致用的品格;对文的作用给予更多的重视,更强调文的平易自然。作为重建儒学信仰和推动诗文革新的先驱,王禹偁对欧阳修和宋代士大夫人格精神的熏陶和诗文创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王禹称和欧阳修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和王禹称一样,欧阳修不满晚唐五代以来士风之不振,以儒家十分积极的入世态度,投入变革现实的斗争。他们极力倡导君子风范,以求道取义的名节观念、行道救时的责任意识和守道不屈的人格精神为主要内容。欧受王的影响,重视儒学传统,更注重儒道致用的品格;对文的作用给予更多的重视,更强调文的平易自然。作为重建儒学信仰和推动诗文革新的先驱,王禹称对欧阳修和宋代士大夫人格精神的熏陶和诗文创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北宋诗人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这除了苏门这一艺术氛围的熏陶外,他还深受白居易所倡导的元和诗风的影响,继承了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精神。由于张耒在创作上过于追求自然,艺术上难免流于草率,这使他的诗尽管在当时有轰动效应,却难以引起后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充满改革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人格标新、政治鼎新、学术更新和文学革新等方面。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辟“怪”而守“中”,切实地改变了世风士气,改变了政坛、学坛、文坛风气。其思想渊源,除“变通说”、“人情说”之外,还在于他对“道”赋予“平易性”、“务实性”的解释,在于其立身治学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5.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骆志方 《科技信息》2007,(14):136-136
欧阳修散文的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他委婉含蓄、平易自然的散文风格。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内容质朴,针对社会现实,风格上浅俗平易,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影响其浅俗诗风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图从时代、官场、佛禅、爱情等白居易几个人生重大际遇方面,找到其诗风浅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白居易崇佛的行为和与佛禅思想有关的诗文创作入手,阐述了白居易思想中以佛禅为生活情趣追求的特点,认为白氏生活追求实则指向俗乐,特别是晚年。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是唐朝文人中最重友情的人,他一生交友无数,待友真诚.朋友是他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现了他在与朋友交往中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处理友情的方式.这种态度和方式对生活在紧张、忙碌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致力于对唐代诗歌的学习与模仿,在他们的诗歌中充分体现了唐诗,特别是中盛唐诗歌的特点.学习韩孟诗派的“以文为诗”和学习李白的“天然雕饰”,既是他们诗歌倡导的方向,同时在吸收前人诗风基础上,开创了宋诗新的风格,为宋诗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力探讨王禹偁的四六文创作及其特色问题。认为王禹偁的四六文创作追求是远溯三代、两汉文风、直接贞元、元和风格的,上承元、白,可谓开宋四六之先。王禹偁制诰类四六文以得体庄重、宏丽典赡为主,而表启类四六文则工对简洁,情事兼优。用常语常典、用古文写法做对偶文章是王禹偁四六文的主要特色;同时,善于融裁、用事精当也是其显著特色。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王禹偁四六文是骈文宋调的初创。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是创作山水散文较多的作家,他们的山水散文在表现主体、审美关照、抒情方式上经历了三种不同风貌的变化,而这三个不同的变化,正代表着唐宋山水散文发展和演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从诗经学的研究看刘敞对欧阳修经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宋庆历年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经学思潮,即宋学。促成宋代这种经学风气转变的标志性人物有人认为是欧阳修,也有人认为是刘敞。而从刘敞的《七经小传》和欧阳修的《诗本义》来看,可以发现刘敞对欧阳修的经学思想明显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七经小传》的成书早于《诗本义》;二是对《诗经》的研究在论述的形式上,《诗本义》与《七经小传》有相似之处;三是对《诗经》的论述在思想内容方面,《七经小传》为《诗本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代文坛巨匠欧阳修用词书写自己的别样人生,体现出他独特的审美意蕴追求。欧阳修词的审美意蕴表现在:以缠绵、细致、多情的婉约词风为主,同时兼有豪放的美学风格,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开放、多元、立体、动态的的审美风格。欧阳修词审美意蕴的价值表现为:文人雅词的典范之作;其深刻之处在于:他通过个人体验观照女性群体的命运、心理和存在方式,进而追问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女性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真善美。关注女性的命运、心理、精神和存在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人自身的尊严、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宋代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家,他的传记文学理论在坚持史学原则的基础上,从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传记的写作,包含了传记写作的态度、目的、方法、语言等问题,使传记文学理论的研究在史学和文学的两极中得到平衡,为后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发展开启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