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超对称SU(3)×SU(2)×U(1)模型,在此模型中强CP不守恒可以用SFSZ机制消除.U(1)pQ对称破坏的标度接近几何等级质量,所以轴子质量约为10-5eV.轴子与物质的耦合非常弱且它的寿命足够长,因此此类轴子可以作为一种可能的暗物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扰计算方法,探讨了轴子探测实验中两类耦合常数间的关联.低阶微扰计算结果表明:轴子的电磁衰变振幅与轴子和光子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有关,由此得到了轴子一光子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与轴子-核子耦合常数之间的关系式.此关系式可用于两类轴子探测实验结果的之间的相互比较和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量子场微扰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了轴子探测实验中的轴子电磁衰变机制与衰变振幅.微扰计算结果表明:轴子的电磁衰变振幅与轴子的电磁衰变机制密切相关,由轴子和核子(或夸克)的耦合常数以及核子(或夸克)的质量等因素决定.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轴子探测实验中的两类耦合机制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拓扑绝缘体与量子霍尔效应"家族"的关系和由来,并且从轴子模型的起源角度探讨了三维拓扑绝缘体的磁电耦合效应与冷暗物质轴子模型的联系与区别.结果表明:它们的联系在于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和QCD真空结构在拓扑特性上相似,因而有相似的电磁响应;但二者的物理起源不同,有关提议的用磁性拓扑绝缘体(TMI)测暗物质轴子的实验探测的轴子应该是外来的而非TMI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鸡蛋中残留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快速测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运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CE-ED)对鸡蛋中残留的四环素(Tetracy-cline,TC)、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进行快速测定分析。实验研究表明,甲醇的加入量为样品体积的一半时,基本能消除鸡蛋蛋白的影响;在检测电位为1.2 V,20 mmol/L缓冲溶液(pH为2.6),25 kV分离电压,进样8 s的条件下,TC和OTC有很好的分离效果。TC和OTC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4~2.0×10-6g/mL和3.0×10-4-8.0×10-6g/mL,检测限分别为1.9×10-8、4.1×10-8g/mL,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最近的研究表明冷轴子在宇宙背景辐射光子温度低于T~100 eV(f/1012GeV)1/2后可以达到热平衡状态,由此将形成冷轴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文章同时对轴子凝聚和普通冷暗物质模型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1999年 8月 ,美国 CELO实验组在对 1 .9× 1 0 7个 B介子衰变事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对 4个B→ Kη(′) 衰变道衰变分枝比的新实验测量结果 :B( B → K η′) =( 80 10-9± 7)× 1 0 -6B( B0→ K0η′) =( 88 18-16± 9)× 1 0 -6( 1 )B( B→ K η) <6.9× 1 0 -6B( B0→ K0η) <9.3× 1 0 -6( 2 )在所考虑的参数空间范围内 ,对 B → K η和 B0 → K0 η衰变道 ,采用次领头阶对数近似 ( N LO)有效哈密顿和因子化方法的标准理论预言值分别为 ( 3- 6)× 1 0 -6和 ( 2 - 5)× 1 0 -6,与 ( 2 )式所示 CLEO实验上限值符…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分别与苧麻及亚麻纤维的非均相接枝共聚合反应规律。当[Ce~(4+)]在4.5×10~(-3)~6.5×10~(-3)mol·l~(-1)、[M]在6×10~(-1)~9×10~(-1)mol·l~(-1)、[H~+]在5×10~(-2)~8×10~(-2)mol·l~(-1),30~40℃,反应2~3小时,接枝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轴子探测实验中两类相互作用间的关联,实现了两类轴子探测实验结果之间的相互转换,给出了检测牛顿引力反平方定律的实验所对应轴子质量限.结果表明:该质量限在目前轴子实验给出的轴子质量区间,扭秤是探测以轴子为媒介子的新宏观力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用超快Kerr 光闸技术测量了四溴焚光素水溶液在各种浓度和温度下的焚光寿命.实验结果表明在1×10~(-3)M 至1×10~(-2)M 的浓度范围内,激发态染料分子和染料分子二聚物的互作用可能是造成这种溶液焚光寿命随浓度增加而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与体液中的左氧氟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Ce(Ⅳ)-Na2S2O4化学发光新体系,探讨了该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机理.建立了测定左氧氟沙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7×10-9g/mL,线性范围为2×10-8~6×10-6g/mL,11次平行测定质量浓度为6×10-7g/mL的左氧氟沙星,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测定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片剂及血清和尿液中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回收率为98.4%~103.7%,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尼可刹米的单扫描示波极谱行为,在pH2.6的B.R.缓冲液中,于-1.28V(vs.CE)呈现一还原电流峰,与其含量有线性关系,线性范围是4.5×10~(-8)~4.0×10~(-8)mol/L,4.0×10~(-8)~8.0×10~(-8)mol/L。还用多种手段详细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确定其波是不可逆吸附还原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以正电子素为探针探测不同相结构的氧化铝和HY分子筛等多孔材料内表面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现在α、θ混合桐的氧化铝中存在着孔径为不到1纳米的小孔和几个纳米的大孔,随着温度升高,小孔向着大孔方向扩胀.也发现在非活性的氧化铝中表面正电子素强度与孔的比表面积存在着线性关系,在活性氧化铝中却有明显的偏离.还发现正电子素在HY分子筛内表面和笼内与质子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并求出了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用0.08M柠蒙酸-0.02MEDTA-5×10~-5MHg(NO_3)_2 PH6的底液,用JP-Ml型脉冲极谱仪,配合玻碳电极,选择适当的仪器参数,可以得到对称性很好的溶出峰,循环伏安图证明它,在此溶液中的可逆性好,大量共存离子无干扰。铊浓度在9.8×10~-9~11×15~-7M范围内,峰电流和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体铟简单分离后用此法测定时平均含量为1.1×10~-5%,变动系数为7.8%,回收率为95—104%,此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比F vydra等的溶出法高。  相似文献   

15.
对苯二酚在碱性条件下对Cu催化H2O2和NaSCN的化学振荡反应(以下简称铜体系)的干扰,考察了在2.24×10-6-5.45×10-5mol·L-1和2.24×10-6-2.87×10-5mol·L-1范围内,对苯二酚的浓度与振荡反应的周期的改变△T1、△T2之间的关系 结合铜体系振荡反应的机理,提出了对苯二酚干扰振荡反应的机理,为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土防渗屏障和上海老港填埋场的膨润土砂水泥(塑性混凝土)防渗屏障对Cu~(2+)的阻滞效果,并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Cu~(2+)在防渗屏障中的有效扩散系数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和屏障厚度的增加,水泥土屏障对金属离子的阻滞效果会逐步提升;Cu~(2+)在水泥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1×10~(-7)~2.5×10~(-7) cm~2·s~(-1))是在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9.53×10~(-6)~1.14×10~(-5) cm~2·s~(-1))的1/35~1/100;上海老港填埋场中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屏障对Cu~(2+)有较好的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玻碳汞膜电极上L-半胱氨酸(L-Cys)的直接和间接测定方法,并建立了间接和直接测定的最佳条件.在pH=4.56的缓冲溶液中L-Cys于-0.44 V处有一灵敏的不可逆的循环扫描还原峰,其峰电流与L-Cys的浓度在1×10-6~1×10-4 mol/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9).另外,根据L-Cys在适当的pH条件下与铜离子的络合作用,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Cu2+来间接测定L-Cys的含量,本法L-Cys浓度在2×10-7~3×10-6 mol/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2).2种方法可成功地用于合成样品中L-Cys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在pH4.9~5.5 的NH4AC-HAC缓冲溶液中,可获得Ge(Ⅳ)-CPA-pN络合物的单扫描极谱吸附波。在适宜条件下,波高与锗浓度在1.38×10-7~4.60×10-5mol/L范围有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52×10-8,峰电位-0.78V(vs.SCE),表观稳定常数为4.7×109。处理样品中籍蒸馏法分离出 GeCl4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红石泉地区位于龙首山西部,对研究区内白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特征和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红石泉白岗岩具有高SiO2(67.46% ~75.56%)、富Al2 O3(11.46% ~14.80%)、贫MgO(0.11% ~0.99%)、低TFe2O3(0.53% ~1.10%),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12,全碱(ALK)为8.58% ~10.91%,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花岗岩.白岗岩样品微量元素显示出铀、铷等元素相对富集,磷、钛、钡和铌等元素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197.79×10-6~15.9×10-6)相对富集,重稀土(32.85×10-6~2.43×10-6)相对亏损,总体Eu负异常.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红石泉白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红石泉白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是由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提供充足外部热能,致使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法测定6-苄基氨基嘌呤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5.5,0.02 m o1/L的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缓冲溶液中,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 V左右(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6-BA浓度在3.0×1-0 5~1.0×1-0 6m o1/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 7m o1/L。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6-BA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