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金森与席慕蓉作为不同国界、不同时代的两位女性诗人,在爱情的抒写方面都阐幽发微,独有所悟。由于其人生经历、个性气质的不同,其爱情诗作的风格也有着相异甚至极大差别:一个是蕴含在痛苦、奇想中的真情;一个是短暂、辉煌中的不朽。但其爱情终极所指却如此不谋而合,共同指向了永恒——永恒的爱超越了生死,支撑着她们的生命,升华了她们的灵魂,从而丰富了她们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世界博览》2008,(4):81-81
本书作者梁实秋既是散文家,也是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一生为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丰碑。本书主要收录了他抒写生活闲趣与抒发人生感悟的散文。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梁实秋先生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于寻常中洞察人生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性的世界,在这个男性世界中有众多的女性,她们过着或顺从或反抗的生活,然而这一反叛和皈依却都没有逃离悲剧的命运,在白鹿原的男性世界中,她们过着悲剧人生,在掌控白鹿原世界的男作者笔下,她们仍旧成为被书写的悲剧对象。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旅游散文得以繁荣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的条件 ,重点论述了旅游散文的几种类型 :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的 ;在描绘自然风物的同时 ,抒写作者的人生感悟、揭示某种生活哲理的 ;在写景叙事的同时 ,力图展现时代风貌 ,反映人民的愿望呼声 ,揭示某些社会问题的 ;以某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载体 ,充分展示该处景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但无论哪种类型 ,都应该真诚袒露作者的心灵世界 ,抒写作者的生命体验 ,塑造作者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5.
鸳鸯、晴雯和司棋是《红楼梦》中奴婢阶层的三位烈女,她们敢于抗争,但都难逃悲剧的命运结局;她们出身卑贱,因而都有相同的人生追求;她们勇于捍卫人格尊严,但个性和抗争的意义不同,在抗争中表现的德操也有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选入的《拣麦穗》、《哭小弟》、《卖书记》、《我与地坛》几篇当代散文,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验和深沉思考等方面,运用个性化的对话、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象征手法等艺术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人生百态,抒写了人性的美、人性的扭曲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凤喜和爱玛分别是张恨水《啼笑因缘》和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她们在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过程中,既张扬了积极向上的个性,又暴露出她们的性格弱点,终因与社会、时代不合节拍,最终成了悲剧的代言人。通过对她们的人生经历、性格演绎、悲剧遭遇、价值追求等进行多角度审视,探究了她们悲剧产生的根源,剖析了她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莎菲、蘩漪、曹七巧是观代文学中三个叛逆的同时也是不同程度变态的女性形象。反抗封建主义夫权是她们共同的特征,而具体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决定了她们采取报复的手段有所不同,最后均以悲剧告终。本文着重分析三个女性复杂的性格,同时阐释造成她们复仇悲剧的社会原因及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虹 《科技信息》2011,(7):207-208
中国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浪漫主义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BROWNING)虽出生在不同的时代、国度,有着不同的背景,人生经历,但都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在不同的人生境故中对生活,感情的感受与理解。本文试图从她们不同的人生经历阶段所作诗歌为例探讨其诗歌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文学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的主人公爱米莉和我国著名小说家吴组缃先生《菉竹山房》中的主人公二姑姑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二者的家庭背景、爱情经历及命运结局,分析了她们的爱情悲剧及命运悲剧,深层次透析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中旧阶级、旧观念赋予的道德理念给广大妇女带来的毒害。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悲剧文化对尤金·奥尼尔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他不仅在悲剧的题材、模式、主题以及悲剧精神等方面继承了古希腊的悲剧文化,还以其自身的经历,独特的认识视角、生存洞察力以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阐释现代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也为人本体生存的真实状况提供了解释的依据,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净化人们的心灵,赋予生命以崇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的《玉米》和迟子建的《麦穗》都以书写女性人生为主要内容,但由于作家自身经历、人生观念的差异,两篇题材相似的作品对女性命运的阐释有很大不同,前者描述的是一个权欲的悲剧,后者则用美好的人性温暖了女主角原本走向黯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饱醮心血之笔塑造了一个个悲剧人物典型,其中林黛玉更是典型中的典型。细品林黛玉,总觉得她的个性中暗含着某种扭曲。林黛玉的人生悲剧的形成不排除社会历史客观际遇的摧残,不排除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压抑,不排除生理病理等先后天缺陷对她们身心健康的损伤,此外还应该有某种主观自为的原因。这就是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才貌双佳的少女,其心灵上积着一种彻里彻外的自卑与自尊极度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便是林黛玉人生悲剧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饱醮心血之笔塑造了一个个悲剧人物典型,其中林黛玉更是典型中的典型.细品林黛玉,总觉得她的个性中暗含着某种扭曲.林黛玉的人生悲剧的形成不排除社会历史客观际遇的摧残,不排除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压抑,不排除生理病理等先后天缺陷对她们身心健康的损伤,此外还应该有某种主观自为的原因.这就是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才貌双佳的少女,其心灵上积着一种彻里彻外的自卑与自尊极度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便是林黛玉人生悲剧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5.
自悲剧诞生起,我们便在这混乱的世界里苦苦的寻找和失去。这也正是德国表现主义兴起的原因。而德国表现主义的兴起又以它的版画为代表,在当时的版画中有着一种死亡、忧郁、怪异的特点,是德国独有的地理环境和德意志民族的种族特性,还有就是当时混乱的政治格局和艺术家个人的经历使得德国表现主义版画有着一种悲剧的情绪。它净化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直视着人生的悲痛,更加渴望追求着美好与真实。  相似文献   

16.
大陆与台湾"本是同根生"的共同的文化传承、心理积淀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张欣与廖辉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但同时大陆与台湾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和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与人生经历又使两人的创作呈现出风格上的差异与各自的艺术特色。差异性正是她们各自存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写意抒情的创作原则使悲情苦境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抒写人生悲剧性感受的重要方式。随着古代叙事文学观念的逐步成熟,剧作家对人生苦痛的主体性宣泄逐渐转化为客体化表达,这种客体化表达以悲剧性境遇的营造为其突出标志,具体通过叙述模式、悲剧性冲突以及悲剧主体等方面的变化来完成。剧作家观照和抒写人生苦痛方式的悄然变化,标志着悲剧意识在戏曲文学中的成熟,推动了戏曲悲剧杰作的诞生,同时表明戏曲作为叙事文学的本质规律开始得到了承认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释、道融合的统一体。我们在历史的积淀中寻找人生幸福的注脚。禅宗和儒家在人生现实追求上的不同,源于其各自的理论学说不同,这也决定了在实现幸福的道路上各自采取了不同的途径。但是,在寻找幸福的真谛中,禅宗和儒家得以交汇的地方是寻找幸福生活的圭臬。他们都强调了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认为天地与我一体是理想的境界。佛教的心灵安宁和儒家的"内圣外王"生活追求都是生命寻找诗意栖居难以割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美狄亚是古希腊文学里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也是至今为止颇具争议的一个女性形象。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女性。她们都美丽而充满智慧,都有一颗不羁的心灵,都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在爱情上都遭遇了不幸。为祭奠被毁灭的爱情,她们报复的方式和结局既悲壮又惨烈,既令人心惊又令人敬佩。本文主要从探讨她们的爱情悲剧根源入手来分析中西方复仇女性形象的差异,并试图阐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锡伯族文学发展史上,相对于诗歌和小说,锡伯族散文创作没有诗歌的历史悠久,也没有小说创作的影响大.但新疆锡伯族散文创作是锡伯族文学创作百花园里的玫瑰,有着无尽的爱、丰富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锡伯族作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抒写,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索,具有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