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小说生命叙事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小说生命叙事的伦理功能、精神特征和哲学艺术.指出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小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细雨中呼喊》是凝聚了余华复杂叙事技巧的小说。小说呈现了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之间的变化和叙事视角内部的调整,对作品内容、意蕴、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小说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4.
胥少先 《科技信息》2010,(20):I0153-I0153
《人与鼠》采用两层叙事:叙述者叙事和小说人物叙事,叙述者叙事客观,人物叙事使叙述者叙事丰满完善;时间、场景和事件高度统一,有古典戏剧三统一之韵味.小说的五中叙事运动巧妙结合,集中运用省略、等述和减速,结合了戏剧和小说的优势.这些叙事艺术成就了《人与鼠》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人文社科领域内的“空间转向”和小说叙事研究的“空间叙事”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对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应以空间的叙事功能为核心问题,还可进行一些空间叙事的形态、视点、节奏等外围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些都为小说叙事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虚土》是刘亮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诗性长篇打破了常规的小说写作方法,叙事策略别具一格。作品中相对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使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的小说故事性很强,是典型的情节小说。热奈尔的叙事理论可以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上论证严歌苓小说的吸引力:叙事时间上的清晰和速度节奏上的张弛有度;叙事空间上影视的视听效果。情节叙事是其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晚清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心理描写因素的增多,突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意象在《红楼梦》中的叙事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象具有叙事功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叙事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尤其《红楼梦》的艺术贡献。它是小说诗化的重要形式特征。独特的意象介入叙事,从担当叙事者、主旨象征、情境创设、叙事层次转换、人物形象建构、叙事空间拓展、叙事修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叙事作用,使得小说文本呈示出独特的叙事风貌。  相似文献   

11.
加缪的经典小说<局外人>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现代所谓理性社会中极为普通的人物默尔索的看似荒谬的悲剧性一生.通过采用丰富的写作手法诸如第一人称内聚焦型叙事视角、自由直接引语、不同叙事时距及叙事时态等,加缪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冷漠、悲剧性的局外人形象.这些叙事手法不仅有助于故事的构建,而且有助于默尔索的个性塑造及小说主题的强化.从...  相似文献   

12.
程小青被誉为"中国侦探小说第一人",他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社会,创作出具有浓郁本土化和民族特色的侦探小说。他的《霍桑探案》在人物塑造、叙事模式等方面,摹仿和借鉴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  相似文献   

13.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了叙事情景对新闻真实性的建构,认为在叙事方式上,展示比讲述更显真实;在叙事聚焦上,内部聚焦比外部聚焦显得真实;在叙事人称上,第三人称较第一人称真实。但在电视新闻中则相反。叙事情景是文本在形式上对内容真实性的建构,它形成的是真实感。各种不同的叙事方式、聚焦以及人称的搭配,就形成不同的新闻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5.
《黑暗的心》中“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者 第一人称侵扰叙述者”的叙述模式和二元对立的象征手法形成了小说主题思想上的多重指涉性。小说中颠覆性的反殖民话语和无处不在的殖民主义话语并置,但反殖民话语最终被包容在殖民主义话语的表述体系之中。因此,《黑》更是一部体现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话语之间“颠覆”和“包容”的辩证关系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分析了叙事视角、人称转换、视角越界对深化主题和加强审美效果的作用,提出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叙事使读者洞察"我"的内心世界,"你""你们""我们"的人称转换赋予读者极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转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视角越界及"我"的评论敦促读者思索如何"记住"大屠杀和如何应对犹太移民"美国化",指出《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表明了索尔·贝娄的犹太民族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客观"叙事中的视角艺术 --从《城市与狗》谈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与狗>是巴尔加斯·略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在此作品中,略萨在叙事视角上做出了种种尝试,力图在多种视角的流动转换过程中,使文本的叙事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8.
电影《毕业生》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年轻人困惑、迷茫,渴望摆脱现实却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现状。电影《毕业生》中的叙事体现为语言和画面两个方面,分别包括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以及跨界叙事,独特叙事视角的运用以及不同叙事视角之间的转换强化了作品主题,使该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意义,通常对于《狂人日记》的解读都是侧重它的思想内涵及白话文文体。本文试图从叙述视角与叙事的时空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以求在已有解读上加深对小说《狂人日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