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绿色人文精神以人为核心,提倡人人自由平等.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爱因斯坦说过:"只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人格,更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  相似文献   

2.
缪芳 《奇闻怪事》2007,(9):10-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犹如“手心”与“手背”,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自立。所以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在“两性”之间建立支点?我认为只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积累、运用等语文活动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以“仁”为内容,“礼”为形式。文章以介绍孔子的和谐思想为切入点,进而说明其对维护当今社会秩序的启示。孔子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突出指出其中“义利观”、“尊尊”、“仁政”等观点对现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的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孔子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对待孔子的和谐思想应采用辩证的态度对其扬弃,从而使孔子的和谐思想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亚平 《科技知识动漫》2008,(3):126-126,4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方案旨在以现代情绪学为理论指导,依据小学三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教材特色,披文入境,抓住课文中的精美词句。引领学生“漫步”课文情境,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并通过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学习用总分结构形式去练习写作。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学人生理论,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分别体现了“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儒道互补的人生选择是调整入世与遁世人生价值冲突的有效手段。入世与遁世都存在着诸多困惑。整合多元化精华是升华和超越学人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零距离办学”: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所学知识与市场所需技术零距离,是使学生和社会和谐统一的“无缝连接”。“零距离办学”思想引入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简称“非农”培训),必将有力地促进“非农”培训工作与社会所需技术的紧密结合,促进“招生、培训、就业转移”工作的良性循环,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办学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潘勇 《科技资讯》2005,(24):65-65
现代计算机的功能十分强大,在与网络技术结合后,通信网络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但实际上,现代计算机的原理和功能并不完美无缺,计算机和人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隔阂。在20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内,计算机研究人员把研制“人机和谐”的“好用”的计算机作为追求的目标,并研制出了多项极具生命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例如:网络计算、多媒体、大规模并行、开放系统、面向对象和嵌入式计算等技术。下面我们从未来“网络技术”影响以及建立“人机和谐环境”视角出发,对21世纪初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如下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和谐--最高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中国人最高的审美理想,其表现是:认为美存在于和谐之中,美的本质是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要使家庭和谐,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追求和谐的艺术,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和谐,艺术的作用是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进行调节,使人的心理与社会关系和谐,文艺作品追求和谐的美。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一改往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和合”文化传统的美学本质是确认并追求和谐。主张在“天人合一”、“尚中贵和”、“礼之用,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地区、国家的普遍和谐。厘清“和合”的哲学内涵,探寻“和合”的现代价值,确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和平共处的现代理念,对促进政府科学行使决策职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语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见资源环境的宽广与个人“拳脚”的施展是息息相关。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形成了众多的文化学派。在这些学派中,犹以墨家对“和谐”思想的体现最为全面、系统和深入。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强本节用”等观点,比较全面地体现和阐释了人与人、国与国、国家与人民、生产与消费等方面的和谐思想。在中国的“和合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绿色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教育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以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目标是培养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亟待用绿色教育的理念来引领,这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放弃“保姆式”的角色,减少行政色彩,加强服务意识,关注学生发展,追求“学生管理”向“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石军章 《科技信息》2012,(6):355-35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培养具有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开拓型的人才,我们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发挥语言的移情功能,使语文的“工具性”与“情感性”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图式与生命     
图式是:众多“简单运动”在同一空间中,其“能”的组合与变化的模式。:在复杂事件的空间中,由图式产生的力,其作用:“目的清楚”、高效、和谐。意识图式是纵合人的生理、环境、本能、意识与滑意识、语言与自我等网络能量的图式。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过:“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小学教育是为儿童生命的发展奠基的。因此,笔者认为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追求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的平衡、统一,打造的是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近乎理想的教育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又有了新的阐述,《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是说今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不再是情操等方面的发展。“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变革和发展。”只有开放型办学,  相似文献   

19.
一位学监说:“太多的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在给太多的哈佛或普林斯顿的学生们打工。”因此麻省理工学院的教纲有意识地给学生培养社会意识,强调的是“关心人生价值和社会目标的”科技与工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专家徐中玉先生认为:“母语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大学语文是高等层次的母语教育,它兼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工具性,而大学语文更强调人文性和审美性.”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提出“大学文学”的概念,强调让大学生“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接受审美熏陶,与古往今来的优秀心灵对话,通过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观点.另一种是强调工具性,即语文课程以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汉语综合应用能力,这类课程以财经院校设立居多.虽然官方、学界也多次提到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均为模糊表述,因而缺乏具体指导性.如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