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对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ELNino事件对我国月降水和温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表明:ELNino年,全国降水1~9月偏少,10~12月偏多.当5月降水异常少时,ELNino发生的概率达50%以上.当4月温度异常高时,ELNino发生的概率为零,而4月气温异常低时,ELNino发生的概率达50%~83%.这对ELNino的预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春、夏季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西安市大气降水的水溶性化学组分浓度水平及来源,在春季和夏季采集了西安市降水样品,测定了样品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浓度,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春、夏季降水样品的平均pH值分别为5.85和5.83,表明西安市春、夏季降水酸度偏高,但尚未达到酸雨范畴;SO24-、Ca2+、NH+4和NO-3是降水中最主要的无机离子,在春季它们分别占总离子数的35.8%、28.2%、18%、9.1%,在夏季占总离子数的34%、25%、19%、8%.利用相关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降水中水溶性化学组分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春、夏季降水中水溶性化学组分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活动和生物质燃烧等人为因素.SO24-、NO-3当量比值变化揭示了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能源结构和燃烧方式的改变使得NO-3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有相对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气溶胶对辐射和降水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004—2014年该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辐射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季节尺度确定了对辐射和降水影响最大的气溶胶成分.研究发现:2004—2008年,AOD在春、夏季明显上升(0.260·(10a)~(-1)、0.066·(10a)~(-1)),辐射在春季明显上升(20.4 W·m-2·(10a)~(-1)))、夏季明显下降(-41.4W·m-2·(10a)~(-1))),降水在夏季明显上升(4.6mm·(10a)~(-1))、冬季明显下降(~(-1).7mm·(10a)~(-1));2009—2014年秋季AOD明显下降(-0.126·(10a)~(-1)),辐射和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2004—2014年辐射在春、夏季受云量和气溶胶共同影响,2004—2008年秋、冬季辐射主要受AOD影响,2009—2014年秋、冬季辐射与云量相关性更高.各季节沙尘、海盐气溶胶的AOD小于总AOD的20%,但其对辐射和降水影响更大.春、夏季对辐射影响最大的气溶胶分别是细模态沙尘和细模态海盐;降水在春、夏、冬季均受沙尘气溶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典型矿业城市焦作市春季大气降水水化学特征及来源信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5个,采集大气降水水样30个,测试大气降水中主要离子成分.研究表明,焦作市降水阳离子的浓度变化规律为NH_4~+Ca~(2+)Mg~(2+)K~+Na~+,阴离子的变化规律为SO_4~(2-)NO_3~-Cl~-F~-. NH_4~+、Ca~(2+)、Mg~(2+)、SO_4~(2-)、NO_3~-、Cl~-是降水中主要的离子占离子总量的87.08%,且降雨对其有一定的冲刷作用.降水中Ca~(2+)、NH_4~+、SO_4~(2-)、NO_3~-贡献比率变化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NO_3~-酸化的作用逐渐增强,Ca~(2+)的中和作用也逐渐增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典型碱性阳离子Ca~(2+)、NH_4~+、Mg~(2+)和典型致酸阴离子SO_4~(2-)、NO_3~-的相关性显著.在降水过程中发生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间的中和反应,硝酸盐和硫酸盐是降水中主要的致酸物质,NH_4~+、Ca~(2+)作为主要的阳离子,对降水中的酸性物质有着较强的中和能力.富集因子表明Ca~(2+)、Mg~(2+)、K~+绝大部分来自地壳源,Cl~-的42.6%来自海洋源,57%来自人为源;SO_4~(2-)和NO_3~-来自人为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利用祁连山区17个气象站1952-2007年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运用趋势线拟合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所有气象站的年均温和夏季均温都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大部分是上升趋势,有少量减小.并得出年均温和夏季均温上升趋势最大的气象站,年降水和夏季降水上升趋势最大气象站,以及年降水和夏季降水下降趋势的气象站.(2)年降水与夏季降水及年均温与夏季均温都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的相关性要好于温度的相关性.并得出相关性较好的气象站,指出气象站降水和温度的一些特点.(3)2000年以来,各气象站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并初步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6.
降水是最重要的天气要素之一,是城市水文循环关键组成部分.本文运用5a滑动平均、小波变换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51a(1966—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通州区在年、季、月尺度上的降水特性.结果表明:年降水量以0.44mm·a-1的速率减少,且呈现出多个周期;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2.1%,且以2.33mm·a-1的速率减少,春季和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增加的趋势分别为0.36和1.12mm·a-1,冬季的变化趋势最弱,以0.03mm·a-1的趋势减小;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和8月,占全年的50%以上,且分别以0.88和1.68mm·a-1的速率减少,降水量在12、1和2月没有变化的趋势.日降水量大于10和20mm的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时间减少是夏季降水减少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冬季NDVI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NDVI资料、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植被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原冬季植被多少与我国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高原冬季NDVI大时,我国华南地区、华北地区等夏季降水偏多,而长江流域(主要是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西北部、东北地区西部降水偏少.高原冬季NDVI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系数从南到北,总体呈西北-东南向" - -"带状分布.降水的年内分布也因为不同年份NDVI的多少而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后期的大气环流变化能够较好地解释我国夏季降水的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8.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事件对皖西地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60多年皖西地区6个站点的月降水量等资料,研究ENSO事件对皖西地区四季、各月降水的影响以及对事件当年和次年的降水的影响,分析皖西地区旱涝灾害与ENSO事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皖西地区降水量的影响随季节、月份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在春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变化为50.4%,而在秋冬季,降水量较常年的变化为-42%。ENSO事件对次年降水也有影响,春季开始的ENSO事件次年年均降雨量减少了23.8%,夏秋季开始的ENSO事件次年春夏季降水量增加了71.1%,而秋冬季减少了30.3%。在ENSO事件当年或次年,皖西地区出现旱涝灾害的可能性约为75%。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2009年生长季日降水资料,对陇中黄土高原安家沟小流域日降水格局及脉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年均降水量为271.56 mm,年际变异系数为29.14%.降水事件以≤5 mm的降水为主,占全年降水事件的44.55%;≥10 mm的降水频率很低,但对年降水的贡献大,占降水总量的64.87%.0~10d降水间隔期(无降水日)所占比例最大,为年无降水期的87.03%;>10d降水间隔期呈增加趋势.近30年来,≤5 mm/d的降水呈下降趋势,而≥10 mm/d的降水略有上升,年内总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分收支平衡原理, 观测2012年生长季张掖绿洲的水分收支分量动态特征, 探究灌溉对绿洲水分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无降水及灌溉时, 绿洲内40~10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高 0~20 cm的土壤, 强降水事件对0~20 cm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而灌溉事件对 0~100 cm的土壤含水量有明显影响; 2) 无降水及灌溉时, 绿洲的日均蒸散发(ET)为2.83 mm/d, 降水事件后3日蒸散发量为降水之前的 1.16倍, 灌溉事件之后2日蒸散速率为灌溉之前的1.88倍, 说明灌溉对绿洲的蒸散发影响更为显著; 3) 绿洲生长季水分收支收入项(降水和灌溉, P+I)中, 灌溉占89.7%, 水分支出项主要为深层渗漏(DP), DP/(P+I)为81%; 4) 2012年生长季绿洲灌溉需水量为213 mm, 实际灌溉量比灌溉需水量多出474 mm, 远远超出所需, 水资源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55年~2011年期间发生的El Nino/La Nina事件和鄂尔多斯高原东缘3个站点(兴县,绥德和榆林)的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55年以来该区的降水量、温度、旱涝灾害与El Nino/La Nina事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El Nino/La Nina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东缘近57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气温呈升高的趋势;厄尔尼诺年降水量比正常年平均降水量少87.6 mm,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高0.2℃;拉尼娜年降水量比正常年均降水量少22.3 mm,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低0.1℃,且其年降水量递减率和增温率略高于全国.厄尔尼诺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降水量减少的影响和气温上升的影响要大于拉尼娜事件对鄂尔多斯高原东缘的影响.由小波分析可知,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降水变化在30 a尺度内存在2 a、8 a、20 a、27 a的变化周期,而气温变化在30 a尺度内存在3 a、5 a、7 a、29 a的变化周期.El Nino/La Nina事件对该区的旱涝灾害影响显著,旱灾年份出现厄尔尼诺的概率为63%,出现拉尼娜的概率为25%,厄尔尼诺年易于发生旱灾.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省气温呈现明显波动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明显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是波动程度有差别;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温、降水和干旱灾害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降水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87.11mm,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拉尼娜年降水增多,高于正常年降水量53.37mm,气温仅比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低0.1℃,发生干旱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减少,通常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强厄尔尼诺事件预报及其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赤道东太平洋(0°~10°S,90°~180°W)海水表面温度(SST)距平值表征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指数(ENI)。根据ENI定义出1870-2000年期间25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6次拉尼娜事件,采用ENI三周期叠加预报模式提前6个月预测出1997年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为较准确预测出1998年嫩江特大洪水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的全球火山计划发布火山喷发年表,筛选出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指数IVE≥4),并分为强火山喷发(IVE=4)和极强火山喷发(IVE≥5);利用Gergis重建了1525-2000年ENSO 年表,得到不同类型的ENSO 事件,分别对强火山喷发和ENSO 事件进行10a累计统计.对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次数和ENSO事件次数进行匹配.结果表明: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出现195次,其中IVE=4的强火山喷发153次,极强火山喷发42次;ENSO 事件出现399次,包括188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11次拉尼娜事件.强火山喷发后的ENSO 事件次数明显多于出现前2a内无强火山喷发的ENSO 事件次数,且强火山喷发后的ENSO 事件中厄尔尼诺、拉尼娜次数相当,而出现前2a内无强火山喷发的ENSO 事件中拉尼娜事件明显多于厄尔尼诺事件.强火山喷发后的厄尔尼诺事件出现137次,拉尼娜出现136次,两者出现次数持平.不同强度的火山喷发后,厄尔尼诺事件与拉尼娜事件出现概率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5.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海洋现象对世界气候的影响非常大,我国东部地处太平洋西岸,降水明显受其影响.本文从1950~1999年50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距平资料入手,得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50年的表现特征.然后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统计关系.并因此得到El Nino年华北显著偏旱,淮河流域El Nino年出现涝灾的概率达到50%,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在El Nino年和La Nina年的旱涝年数相差不大,华南在El Nino年出现的旱年数占全部旱年的50%等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Impacts of ENSO on rainfall of global land and Chin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X2 test of global land rainfall time ser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mean global land annual rainfall reduce significantly when El Nino events occur, and increase evidently in La Nina years. The impacts of ENSO on the winter and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are also notable. Usually, the rainfall of winter and autumn over southern China increases, and that over northern China decreases in El Nino years. The effects of ENSO on summer rainfall are not so significant as on autumn and winter rainfall in China.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area to the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often decreases in El Nino years. No evident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ENSO and spring rainfall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一个热带太平洋Nino3.4指数预测模型, 并分析模型的季节预报误差。结果表明, LST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变化趋势, 但针对不同类型的厄尔尼诺事件有不同的表现。对于1997/1998和 2015/2016强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事件的趋势和峰值, 距平相关系数(ACC)达到0.93以上。但是, 对于 1991/1992和2002/2003弱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在峰值预测方面表现不好。在厄尔尼诺增长期,预报误差的季节增长率最大值皆处于4—6月,存在明显的春季预报障碍(SPB)现象。在衰减期,同类型事件的季节增长率最大值分布相似:弱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最大值皆处于春季,存在明显的SPB现象;强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最大值分散在其他季度,不存在SPB现象。个体事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事件的特征(如事件类型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安徽杭埠河流域近50a来水文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杭埠河的水源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年径流量的变化随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流域内特大的降水发生在1954年、1969年、1991年,干旱发生在1978年,其次是1965年~1968年.(2)典型水文站的水位主要受降水影响,晓天站的年均水位整体趋势在1952年~2000年是下降的;龙河口水库坝上站的水位、年径流量变化较大,是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引起的;但巢湖的年均水位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整体是上升的,这是由于上游泥沙汇入引起淤积导致的.(3)流域内的年降水量较大的年份与该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峰值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影响降水的因素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通过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对比,发现流域内的降水异常年主要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流域的降水主要是受全球的大气候影响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钱塘江流域5个测站(富阳、密赛、佛堂、金华及衢县)1963-1998年降水量的分析,探讨了厄尔尼诺事件与研究区夏季及冬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季节的降水量与厄尔尼诺事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1980—2018年0.5°×0.5°逐日降水数据、紧急灾害数据库数据(EM-DAT),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对中国极端降水频次及强度、洪水发生率及损失的可能影响.结论如下:1)当冬季厄尔尼诺发生后,次年我国东部沿海及黄河、长江下游地区秋季极端降水强度增加26%;当冬季拉尼娜发生后,次年我国东部地区春、夏季极端降水强度分别增加8.8%、5.1%.2)当NAO为正位相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夏、秋季极端降水频次较高,华东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强度增加8.5%.3)与正常年份相比,冬季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发生后,次年我国春季洪水损失偏多14.5%,秋季洪水发生率偏低30%;NAO为正位相时,我国春季洪水损失偏少20%,秋季洪水发生率偏高14%.4)当拉尼娜发生后及NAO正位相、负位相时,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极端降水与洪涝灾害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