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出发,以食品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全程产学“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创新,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全面贯彻落实“卓越计划”,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出更多具有食品工程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陈志远  卫玲  孙绍发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152-154,168
本文基于“3+1”培养模式,以应用型核电人才培养的实践需求为切入点,依据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探讨构建适应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核电人才“3+1”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对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及时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以“平台+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市属地方本科院校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力,目前这类高校的实践课程开设存在诸多问题,更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平台+模块”的多维度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提出了“3+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此培养模式,我们构建了适应机电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设计了与工程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我们进行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建设,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从2001年开始在普通高校开展选拔优秀高职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以下简称“专升本”,或俗称“3+2”)的试点工作。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又在国内最早开展选拔优秀二年级本科生转入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校重点专业学习(以下简称“2+2”)的试点工作。宁波大学从试点开始就积极参加上两项工作。本文结合以上两项试点工作谈谈宁波大学如何以已有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为基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伊犁师范学院结合本院的实际和发展需求,开展了教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有利于学院长远发展的、以“以人为本、凸现教师教育和实践教学、灵活设置课程模块,打通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界限”为主要特征的培养模式,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3+1”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试图探索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采用边改革、边完善、边总结的方式,审时度势,不断完善自我。“以我国教育十年发展纲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构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打造“动手+动口+跨行业”优势和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需要切实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完善学科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2):F0002-F0002
为了适应IT产业发展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几年来,新余高专计算机系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专科教育改革新路”的办学思路,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断创新,系统推进,努力培养过硬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成绩和宝贵的办学经验。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需求为依据,建立了模块课程,实行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就业适应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学时达总学时的40%以上。该系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200…  相似文献   

11.
“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坚持推行的人才培养原则。学校旅游系在这一人才培养原则的指导下,突出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以学生为导向,开展多元教学辅导,以实践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层次+模块”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建立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此类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南阳理工学院“层次+模块”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过程的介绍,为解决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本科应用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经济、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以现代《国际金融》理论为基础,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改革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境与实训基地建设,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尽可能地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努力培养适应未来、适应人才竞争国际化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在“3+1”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重新构建机械类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了进行相关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改革的举措。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有的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为适应这些需求,电子科技大学“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组”从课程体系建设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文中结合作者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完善专业培养体系为切入点,对“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的探索性工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在立体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利用ASP动态网页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以《V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设计开发出了相应的立体化教学平台。平台的模块组成按照“理论+实验+综合实践”的要求设计,并详细地阐述了各功能模块的作用及关键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构建是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南阳医学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1133”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3+n”课程体系,对于目前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办学理念,针对新时期市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复合性特点以及国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柔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思路,这一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柔性化,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有快速响应能力,同时利于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宏观经济分析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提升经管类专业学生宏观经济分析能力成为高校实验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实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视角,从教学目标、设计框架、教学模式、考核办法等方面构建课程体系,为经管类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对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建设、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平台+模块"化的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