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742份,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742份Ⅰ类切口手术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195份,联合用药209份;在首次给药方面,术前0.5~2h应用169份(占22.8%),术前>2h应用266份(占35.8%),术前不用而术后应用307份(占41.4%)。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存在着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档次高、时间长、联用率高、药物使用不当等几方面的情况,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本院为例分析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07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普外科常见病手术出院病历40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高达98.8%,其中58.5%属用药指证不明;Ⅰ类及Ⅱ类切口手术存在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本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抗菌药物应继续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术后抗感染情况,探讨术后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腹腔镜手术患者341例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子宫全切和次全切手术(A组)172例(污染类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出术(B组)169例(清洁类手术),再依照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3,7 d和未使用抗菌药物分为Ⅰ~Ⅳ4个亚组,对比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退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使用抗菌药物的AⅠ~AⅢ3个亚组中AⅠ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明显短于AⅡ,AⅢ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Ⅳ亚组术后退热时间明显长于AⅠ~AⅢ亚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AⅠ~AⅢ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Ⅰ~BⅣ4个亚组之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Ⅳ亚组术后退热时间和术后感染率与BⅠ~BⅢ亚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于清洁类手术患者术后不必给予抗菌药物,污染类手术延长术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感染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量缩短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对患者应用胸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来该院进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26例,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确保患者在手术后不会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其具体应用的抗菌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咪唑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对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用药的合理性,在手术后体温、咳痰、血常规等基本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同时记录26例患者的用药时间和感染发生率,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26例患者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有11例患者被合理使用了抗菌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为42.31%;有7例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较为合理;较合理使用率为26.92%;有8例患者出现了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率为30.77%。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其体温恢复时间、咳痰恢复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另外两类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患者。结论:在利用胸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抗菌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恢复的效果,减少恢复时间,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被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27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合理术式,术前术后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9 mmol/L以内.结果:27例患者有24例切口Ⅰ期愈合,3例切口Ⅱ期愈合,6例手术前无念珠菌性阴道炎者术后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4例术前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者经术前抗霉菌治疗术后未发生。结论: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病人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术前术后有效控制血糖能够显著改善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将明显延长病人住院日,增加病人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共有床位560张,8间层流手术室,其中百级2间、千级4间和万级2间。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两年共完成无菌切口(Ⅰ类切口)手术5945台,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Ⅰ类切口感染共16例,其中皮肤坏死6例、脂肪液化4例、皮下积血4例和切口裂开2例,Ⅰ类切口感染率仅0.26%,无特殊感染发生,明显低于卫生部"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5%指标"[1],现将我院在手术室管理中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分析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降低感染率。回顾性调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做统计分析,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一步制定护理干预措施。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18例,感染率为1.7%,手术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和否接台手术等因素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生素给药情况和手术持续时间长短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前皮肤准备、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是影响手术室预防手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进行干预,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素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 按照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该院外科2008年1月至12月488例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88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前六类抗菌药物为头孢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哨基咪唑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选取2016年3月某院出院病历638份进行分析,调查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研究638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07例,使用率为79.47%;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89%;内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15%;预防用药有69例,构成比为13.61%,治疗用药有438例,构成比为86.39%;单一用药有400例,构成比为78.90%,二联用药有74例,构成比为14.60,二联用药有33例,构成比为6.51%;用于抗感染治疗的438例患者中,有6例送细菌培养,送检率为1.37%。507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有51例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不合理使用率为10.06%,其中用药方法不合理有8例,构成比为15.69%,选择适应症不合理有28例,构成比为54.90%,用药时间不合理有15例,构成比为29.41%。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存在使用率过高、送检率低、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尽可能预防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宜时间、适宜剂量、方法及途径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武汉市第十一医院2007年410月剖宫产151例,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A组)53例、术前术后全程用药组(B组)51例和术后用药组(C组)47例,对术后体温变化、术后病率及手术相关部位的感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前单剂预防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现各种感染及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几率,术后是否继续用药对比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前单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疗程短、效果好,优于术后用药和全程用药.其应用减轻了产妇的经济负担,提高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21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输卵管积脓附件切除、异位妊娠手术)的术后恢复情况。按是否放置腹腔引流与否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切口(引流口)疼痛、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引流组切口疼痛感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重建阴道顶改良手术50例(改良组)及同期行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改良组(77±41)min、(142±26)ml和对照组(107±49)min、(230±3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病率、平均住院时间,改良组(46±4)h、1096、(7.8±0.6)d,对照组(48±6)h、10.896、(7.4±0.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比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分别观察缝合组和未缝合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70.12±7.86 min;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轻微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性急性肾衰竭(ARF)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等临床特点,提高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各种药物导致的ARF患者,从用药种类、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药物性ARF中,〉60岁的患者13例占36.11%。男性23例,女性13例。首位为抗菌素15例占41.67%,其次为中草药7例占19.44%。少尿型ARF25例,非少尿型11例。36例患者中没有1例死亡。结论药物性ARF临床上既可表现为少尿型也可表现为非少尿型ARF。临床用药应避免几种肾毒药同时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肾脏功能。在出现药物性ARF时,应尽早停药,并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误与误施剖腹手术的主、客观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间71例延误与误施剖腹手术的病历资料.结果:1958例剖腹手术中,延误与误施71例,占同期剖腹手术的3.5%.其中延误手术组43例(60.56%.)误施手术组28例(39.44%.)年龄分布:延误组以儿童和老年为著,误施组以青壮年集中;延误与误施组间女性比男性多(P〈0.05),不良后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工作者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结合腹腔急症的复杂性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断,决定手术时机或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肛裂纵切横缝改良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纵切横缝改良术治疗)22例,对照组(传统的减张纵切横缝法治疗)2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做切横缝改良术可进一步减轻缝扎时的精度,对防止术后缝扎组织坏死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肛裂纵切横缝改良术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施行的53例1.12手术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完成LC46例(86.79%),其中中转开腹7例(13.21%)。手术时间为40~185min,平均100min。结论虽然急性胆囊炎行LC手术变异多,难度大,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LC手术操作技术,采取LC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阴式子宫肌瘤核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对比,探讨二者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40例(治疗组)及同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的患者4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治疗效果和术中情况、术后恢复状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情况,治疗组为(66±21)min、(336±73)ml、(37.8±0.5)℃;对照组为(62±24)min、(314±84)ml、(38.6±0.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术后排气时间(18±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0.5)d ,平均住院费用(5200±315)元与对照组(32±6)h、(5.8±0.6)d、(6450±460)元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收集资料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腹痛、不规则流血、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比较,两者均为微创手术,阴式手术更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结论:两种微创手术因阴式手术不开刀、无腹部瘢痕,恢复快,价位低,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青睐,是微创手术中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的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术后疼痛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插管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进行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随访;B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访视、管理。两组患者于术前一天、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完成各类情绪量表的自评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术前一天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A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且抑郁焦虑症状轻微或正常者构成比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对麻醉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麻醉中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合理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缓解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一系统、全面的麻醉医生围术期访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