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1~12月416例4种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6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99.5%,其中术前0.5~2h应用的仅为60例(占14.4%),术前>2h的354例(占85.1%)。术后应用时间24~48h的18例(占4.3%),>48h的396例(占95.2%)。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前4位分别为氨曲南、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唑肟。结论某院4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本院为例分析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07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普外科常见病手术出院病历40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高达98.8%,其中58.5%属用药指证不明;Ⅰ类及Ⅱ类切口手术存在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本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抗菌药物应继续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住院病历107份,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应用抗菌药物,21例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占22.6%.结论应重视围手术期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用药的经济、安全、有效,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对患者应用胸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来该院进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26例,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确保患者在手术后不会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其具体应用的抗菌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咪唑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对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用药的合理性,在手术后体温、咳痰、血常规等基本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同时记录26例患者的用药时间和感染发生率,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26例患者抗菌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有11例患者被合理使用了抗菌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为42.31%;有7例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较为合理;较合理使用率为26.92%;有8例患者出现了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率为30.77%。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其体温恢复时间、咳痰恢复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另外两类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患者。结论:在利用胸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抗菌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恢复的效果,减少恢复时间,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被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5.
总结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探讨改进方向及具体方法。选择2015年7月~10月本院收治的926例患者,包括治疗用抗菌药物432例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94例,对其临床病历进行回顾,分析药费、有效率、不合理用药情况等指标,确定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73例(16.90%)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额外增加了35.33%的用药成本;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132例(26.72%)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额外增加了37.57%的用药成本。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整体医院感染率为11.34%,平均住院天数增加了5.67d。目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仍然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确保最大限度减少不合理应用的发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对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序及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率较高,呈快速增长趋势;品种不断增加,以注射剂使用较多。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应用居前,且有增长的趋势。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应用有下降趋势。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应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术后抗感染情况,探讨术后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腹腔镜手术患者341例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子宫全切和次全切手术(A组)172例(污染类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出术(B组)169例(清洁类手术),再依照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3,7 d和未使用抗菌药物分为Ⅰ~Ⅳ4个亚组,对比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退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使用抗菌药物的AⅠ~AⅢ3个亚组中AⅠ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明显短于AⅡ,AⅢ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Ⅳ亚组术后退热时间明显长于AⅠ~AⅢ亚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AⅠ~AⅢ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Ⅰ~BⅣ4个亚组之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Ⅳ亚组术后退热时间和术后感染率与BⅠ~BⅢ亚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于清洁类手术患者术后不必给予抗菌药物,污染类手术延长术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感染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量缩短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8.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价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提取我院2006年1-10月住院患者药疗医嘱279307条,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医嘱条数占总医嘱数的44.30%,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48.57%;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居第一;在DDDs排序中口服类药物的总DDDs高于注射类,分别以美爱克片、可乐必妥片最高;大部分抗菌药物DUI接近1。说明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用药比例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控制用药比例,防止抗菌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住院患者20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65.05%,其中不合理用药占比19.74%,不合理用药分类中以选药不当和疗程过长为主。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病情、病原菌及抗菌药物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选取2016年3月某院出院病历638份进行分析,调查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研究638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07例,使用率为79.47%;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89%;内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15%;预防用药有69例,构成比为13.61%,治疗用药有438例,构成比为86.39%;单一用药有400例,构成比为78.90%,二联用药有74例,构成比为14.60,二联用药有33例,构成比为6.51%;用于抗感染治疗的438例患者中,有6例送细菌培养,送检率为1.37%。507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有51例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不合理使用率为10.06%,其中用药方法不合理有8例,构成比为15.69%,选择适应症不合理有28例,构成比为54.90%,用药时间不合理有15例,构成比为29.41%。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存在使用率过高、送检率低、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产特点。方法对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3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在3天内恢复。随访2~35个月,未见复发。术后患者对颈部切口的愈合均较满意,手术效果理想。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要特殊器械,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肛裂纵切横缝改良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纵切横缝改良术治疗)22例,对照组(传统的减张纵切横缝法治疗)2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做切横缝改良术可进一步减轻缝扎时的精度,对防止术后缝扎组织坏死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肛裂纵切横缝改良术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断皮下、真皮内缝合方法在普通外科手术切口缝合中应用的优点。方法:对比分别采用间断皮下、真皮内缝合方法和传统缝合方法的两组同期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瘢痕大小、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采用间断皮下、真皮内缝合方法的一组患者伤口愈合好、瘢痕小、无蜈蚣腿瘢痕、感染率低。结论:间断皮下、真皮内缝合方法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切口缝合,其效果优于传统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惠  肖晟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10):108-109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素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按照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该院外科2008年1月至12月488例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88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前六类抗菌药物为头孢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哨基咪唑类、母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间从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92株肠球菌的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分离的9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73.9%,屎肠球菌13.1%,其他种类肠球菌13.0%.主要来源于尿液标本,占33.7%,且主要分布于干部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38.0%和红霉素37.0%;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左旋氧氟沙星也呈中度耐药;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为6.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耐利奈唑胺的肠球菌.结论:该院肠球菌以粪肠球菌感染为主,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医务人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痢疾的菌型分布及药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细菌性痢疾的菌型分布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 ,为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2003年8月我院细菌性痢疾患者做大便培养 ,对阳性菌株做药敏分析。结果 :本地菌痢以福氏占优势 ,占88.9 % ,宋内氏占11.1 %。药敏结果显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依次是菌必治91.7 % ,头孢塞肟90.2 % ,先锋必89.9%,左氧氟沙星89.5% ,……氟派酸42 % ,氨苄青霉素35%。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痢疾杆菌普遍敏感 ,而对既往常用的氨苄青霉素、氟派酸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设In是集Xn={1,2,3,…,n}上的对称逆半群,且有向路为ρ={(1,2),(2,3),(3,4)…(n-1,n)},令Iρ={α∈In:任意x,y∈dom α,(x,y)∈ρ→(xα,yα)∈ρ}∪{Ф}.证明了Iρ是一个类A子半群,研究了Iρ的Green*-关系,进一步得到Iρ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21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输卵管积脓附件切除、异位妊娠手术)的术后恢复情况。按是否放置腹腔引流与否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切口(引流口)疼痛、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引流组切口疼痛感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位点是一个全面的群集感应系统并且控制着毒力因子的产生,本研究旨在针对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进行agr Ⅰ-Ⅳ基因分型研究.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agrⅠ-Ⅳ基因组别类型的引物,对五种不同来源的16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以判断agr基因型.结果:169株分离菌株中,agrⅡ型的检出率为19%(32/169),agrⅢ型检出率为12%(20/169),agrⅣ型检出率为8%(14/169),五种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检出agrⅡ型,均未检出agrⅠ型,并且都含有未能分型的agr阴性菌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中agr Ⅰ-Ⅳ基因型的流行情况.该方法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分子分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